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朱大岭

双月刊

1000-1905

xuebao@ems.hrbmu.edu.cn;hydxb@yahoo.cn

0451-86669613

150081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杨宝峰校长。该刊的栏目设置为: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等。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9冠状病毒病境外输入与武汉确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汪雯雯李新成耿莹于方飞...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境外输入相关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病例与武汉市第一医院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4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82例及武汉市第一医院148例COVID-19病例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武汉确诊病例与境外输入相关病例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咳嗽、发热、乏力)、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减少、C-反应蛋白升高)、合并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方面存在差异.此外,相比于武汉确诊患者,境外输入相关患者的年龄较轻,男性较多,实验室检查异常较明显,两组之间病情程度有区别.结论 武汉确诊与境外输入相关患者临床特征存在差异.

    2019冠状病毒病境外输入临床特征

    PDCA循环方法在黑龙江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驻地感控管理中的应用

    祁勇周春鹤迟迺洵姚源...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12月,2019冠状病毒病开始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疾病已蔓延至全国各省.自2020年1月24日开始,全国各地医疗队纷纷前往湖北支援.2020年1月27日,黑龙江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武汉市蔡甸区,作为黑龙江省第一批进驻前线的队伍,为了降低医疗队队员的风险,保障队员在短时间内快速、有序、安全、高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我们应用PDCA循环方法对医疗队驻地开展感染防控管理.本文从PDCA循环方法的四个步骤,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方面总结医疗队驻地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2019冠状病毒病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PDAC循环

    抗肿瘤多肽Peptide30的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郑天虎刘兴汉赵玲王立新...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从含有PTYB21-His-p30质粒的菌株中提取抗肿瘤多肽30肽,即Peptide30,检测Peptide30对肿瘤细胞和实体瘤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培养PTYB21菌株,IPTG诱导表达,经超声离心等方法后,取其上清(含30肽融合蛋白),DTT裂解目的蛋白后,经镍柱层析分离Peptide30肽后G25凝胶过滤层析除盐,然后检测Peptide30肽浓度和纯度,经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动物实验检测Peptide30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的Peptide30浓度为:451 μg/mL,纯度为:95.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Peptide30肽能够显著降低U251胶质瘤细胞和HGC27胃癌细胞的存活率,动物实验结果显示:Peptide30的抑瘤率达到63.49%,高于41肽抑瘤率.结论 加入His标签的PTYB21-30肽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 pLysSS后,经诱导表达及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能够得到高纯度的抗肿瘤多肽Peptide30,该Peptide30具有较好的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

    抗肿瘤多肽蛋白质纯化镍离子亲和层析抗肿瘤活性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Givinostat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孟楠峰王伟崔雯菁何涛...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Givinostat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Western blot实验,流式细胞分选实验检测Givinostat抑制剂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结果 Givinostat抑制三阴性乳腺癌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抑制细胞迁徙和侵袭(P<0.05);通过下调Bcl-2、Oct4、C-myc蛋白表达,上调Bax、Caspase-3蛋白促进细胞凋亡(P<0.05);对表达CD44+ CD24-的乳腺癌干细胞数量无影响(P>0.05).结论 Givinostat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徙和侵袭,并且促进凋亡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对干细胞蛋白Oct4、C-myc表达有抑制作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Givinostat(ITF2357)三阴性乳腺癌乳腺癌干细胞

    三氧化二砷对MCF7细胞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刘志萍张大昕潘洁张一思...
    130-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聚集过程中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变化;使用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小板激活后释放二磷酸腺苷(ADP)变化.结果 乳腺癌细胞系MCF7具有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GPⅡb/Ⅲa升高,释放ADP增加.三氧化二砷能够抑制MCF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释放ADP减少,但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无变化.结论 三氧化二砷通过减少血小板释放ADP从而抑制MCF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三氧化二砷糖蛋白Ⅱb/Ⅲa二磷酸腺苷

    松康1号治疗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实验研究

    王冰梅刘永武赵良友张娜...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松康1号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摘除雌性大鼠卵巢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实验方案对大鼠进行灌胃治疗,6个月后采血、取样,行IL-6、TNF-α、PINP、β-CTX、骨密度等检测,骨组织蛋白提取测定ERK1/2、JN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松康1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ERK1/2、JNK蛋白、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骨密度指标均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松康1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IL-6、TNF-α、β-CTX、和PINP指标均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以松康1号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松康1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IL-6、TNF-α含量,改善骨转换及骨密度指标,并能够上调骨组织中ERK1/2和JNK蛋白的含量,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得到改善.ERK1/2和JNK蛋白可能是今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靶点,但仍需进一步展开深入的研究.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松康1号切除卵巢

    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体外研究

    武凤莲王连英朱东来蒋韬...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含有0.2~1.6 U/mL浓度的BTXA的培养液孵育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24 h、48 h,采用MTT法检测BTX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DA)染色法结合荧光酶标仪检测BTXA对成纤维胞内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吖啶橙-溴化乙锭(AO/EtBr)双染色的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JC-1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RT-PCR检测其不同浓度BTXA干预后的成纤维细胞的caspase-3、caspase-9、Bcl-2、Bax、Bid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TXA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加强.随着BTXA浓度的增加caspase-3、caspase-9、Bax、Bid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Bcl-2水平降低.结论 BTXA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上调凋亡因子Bax、Bid的表达,下调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从而激活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有关.

    A型肉毒毒素增生性瘢痕凋亡caspase-3caspase-9Bcl-2BaxBid

    大庆市龙凤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韩雯冯安琪王嘉敏朱艳秋...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大庆市龙凤区龙凤街道社区35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有效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4月对大庆市龙凤区龙凤街道社区35 ~92岁人群进行现况研究,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 35岁以上共1 571例入组,检出MS 392例,MS总患病率24.95%,女性患病率(31.50%)显著高于男性(14.07%),x2=10.3387,P=0.0013.45岁以下组及每增加10岁分一组,止到75岁以上组,各年龄组的患病率依次为8.22%、22.46%、26.16%、28.10%、23.28%,各年龄组MS患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14.6477,P<0.01).将所有研究因素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对单因素有显著意义的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筛选,结果为:性别(OR (95% CI)=5.351 (3.744~7.646)、高血压疾病史(OR (95% CI):13.741(9.982~18.918)、糖尿病疾病史(OR(95% CI):5.507(3.577~8.480)、BMI(OR(95% CI):2.877(2.317~3.573)与代谢综合征具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该社区35岁以上人群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女性患病率较高;性别、高血压疾病史、糖尿病疾病史、和BMI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开展以控制体重的健康生活方式应为预防MS的积极策略.

    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危险因素预防策略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路秀云于慧敏尹凤祥林静...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羟氯喹0.2g每日两次口服,白芍总苷胶囊0.6g每日三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标志物、临床症状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gG、血沉均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唾液流量、泪液分泌实验指标均有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CD4+、CD4/CD8+升高,CD8+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能够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口干、眼干症状,治疗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补阳还五汤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PKC、CRP、 FABP的影响

    侯鹏飞刘展会张睿程文佳...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PKC、CRP、FABP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入院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降颅内压、抗感染、镇静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蛋白激酶C(PKC)、C反应蛋白(CRP)、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 >58.00%)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KC、CRP、FABP、vWF、MMP-2以及MMP-9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的降低,且治疗组各指标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治疗后出现1例恶心呕吐、l例低血压、3例颜面潮红,不良反应为10.00%;而治疗组治疗后出现2例恶心呕吐、2例低血压、2例颜面潮红,不良反应为12.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疗效确切,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阿托伐他汀钙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