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朱大岭

双月刊

1000-1905

xuebao@ems.hrbmu.edu.cn;hydxb@yahoo.cn

0451-86669613

150081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杨宝峰校长。该刊的栏目设置为: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等。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与防范对策

    周春鹤祁勇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黑龙江省医疗队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黑龙江省第一、二、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2020年1月28日~2月29日发生的9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用鱼骨图分析原因.结果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的隔离病房,护理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员是最易发生职业暴露的人群.在职业暴露事件中,针刺伤发生率最高,为55.6%.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患者焦虑、躁动,护士心理压力大,护士未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临床护理用具配备不足,未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护目镜起雾影响视线,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不够,隔离病房工作量大、处置集中,用物放置不合理.结论 应加强高风险人群、重点环节的感染监控,监督护理人员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做好职业暴露的监督管控,减低护理人员感染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后多因素分析

    任娟王君玮尚愚张晓娜...
    227-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探索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3日~2020年3月4日来自武汉市冠状病毒定点医院的151例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结果 15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平均年龄为64岁,64例(42.4%)为男性患者.结果显示在重症肺炎与非重症患者中,年龄(P<0.001)、白细胞(P=0.003)、淋巴细胞(P<0.01)、白蛋白(P =0.001)、乳酸脱氢酶水平(P=0.001)等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高血压和非高血压SARS-CoV-2感染患者在重症肺炎的发生率、死亡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龄、高乳酸脱氢酶、低淋巴细胞可能是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是否患有高血压与冠状病毒肺炎严重程度和死亡无明显相关性.

    新型冠狀病毒病高血压非高血压危险因素

    电针刺足三里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孙婷婷王玉邓琳王立萍...
    23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电针刺"足三里"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手术+电针刺组(SE组),手术+假电针刺组(SS组),每组12只,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经电针"足三里"处理20 min后,观察4组大鼠血浆IL-6、IL-10、ALT、AST、TNF-α、SOD、MDA含量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S组、SE组、SS组大鼠血清中IL-6、IL-10、ALT、AST、TNF-α、SOD、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SE组大鼠血清IL-6、IL-10、ALT、AST含量增高没有S组明显(P<0.05).SE组大鼠血清的SOD含量减少没有S组明显(P<0.05).结论 电针刺激足三里可以减轻急性缺血再灌注对肝组织的损伤,其机制与抑制靶器官损伤相关因子释放,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刺激足三里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

    奥利司他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糖脂代谢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薛畅赵月辉王慧张希尧...
    236-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奥利司他在减重之外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lly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影响,观察奥利司他对营养性肥胖小鼠体重、血糖、血脂及肝脏脂肪细胞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6LBJ小鼠30只,正常对照组(NC)(n=10)给予普通饲料+蒸馏水(与NODTG组同体积)灌胃9周;营养性肥胖实验对照组(NOTG)(n = 10)给予60%高脂饲料+0.5% CMC(与NODTG组同体积)灌胃9周;营养性肥胖奥利司他治疗组(NODTG)(n =10)给予60%高脂饲料+奥利司他灌胃9周;剂量为60 mg/(kg·d),每次30 mg/kg,每12 h灌胃.每周测小鼠体重及每周增重(△m),第0周及第9周测空腹血糖(FPG),第9周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进行肝活检,组织切片油红0染色,200倍显微镜视野下对肝脏脂肪细胞定性、定量观察并拍照记录.结果 第9周NC组、NOTG组、NODTG组每周平均增重分别为(0.2077 ±0.3397)g,(0.7777 ±0.3011)g、(0.4838 ±0.2795)g.与NC组相比,进食高脂饮食增重明显(P <0.01).与单纯进食高脂饮食的NOTG组比较,连续应用9周奥利司他治疗,每周增重显著下降(P<0.01),奥利司他组在进食高脂饮食时可获得更好的体重管理.第9周NC组、NOTG组、NODTG组FPG分别为(6.00±0.55)mmol/L、(10.62 ±2.95)mmol/L、(7.41 ±2.59)mmol/L.NOTG组较NC组FPG明显升高(P <0.01),奥利司他治疗后FPG显著下降(P=0.0002).第9周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70 ±0.39)mmol/L、(4.18 ±0.82)mmol/L、(2.53 ±0.48)mmol/L,NOTG组较NC组明显升高(P <0.001),NODTG组较NOTG组明显下降(P<0.001).第9周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12 ±0.14)mmol/L、(1.53 ±0.16)mmol/L、(1.30 ±0.14)mmol/L.NOTG 组较NC 组明显升高(P<0.05),NODTG组较NOTG组显著下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倍显微镜下观察肝脏脂肪细胞,NOTG组较NC组油红O染色面积增加(P <0.05),NODTG组较NOTG组油红0染色面积减少(P<0.05).结论 奥利司他可在减轻体重的同时改善血糖、血脂,减少肝细胞脂肪沉积,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

    肥胖奥利司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硫化氢对内皮素-1致心房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

    闫东霞夏洪远张丽丽
    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硫化氢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致心房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为未来房颤的药物治疗指导新思路.方法 选取出生1~3d的乳鼠,分离心房及心室肌细胞,通过化学酶消化法提取心房肌细胞,心房肌细胞培养3d后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而后随机分为4组加入相应的药物:A组:对照组;B 组:ET-1 组(10-4 ~10-7 mol/L);C 组:ET-1 +NaHS(ET-l:10-8 mol/L,NaHS:10-4 ~10-7 mol/L);D 组:ET-1 +ETRA(ET-1:10-8 mol/L,ET-1 受体拮抗剂:10-5 ~ 10-7mol/L).PCR 方法检测各组中CSE、Connexin40和CaMK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90%以上的心房肌细胞经α-肌动蛋白染色阳性.经PCR方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在B组中Connexin40和CaMK Ⅱ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 <0.05),CSE mRNA表达量下降(P<0.05),尤其是ET-1浓度为10-8 mol/L时(P<0.05);而在C组和D组中,Connexin40和CaMKⅡ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 <0.05),而CSE mRNA表达量增加(P<0.05),尤其是浓度为10-6mol/L时(P<0.05).结论 ET-1可导致心房肌细胞肥大.H2S对ET-1所致的心房肌细胞肥大起到保护作用.

    硫化氢心房肌细胞内皮素-1胱氨酸-γ-裂解酶

    α-蒎烯抗腺病毒作用机制研究

    魏凤香商蕾高虹王迎晨...
    248-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抗腺病毒药物α-蒎烯对病毒抑制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和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单体α-蒎烯对人腺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同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病毒与药物直接作用后病毒形态学的改变;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药物在吸附阶段对病毒的作用效果.结果 MTT结果显示α-蒎烯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和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阻挡病毒进入细胞.结论 α-蒎烯具有抗腺病毒作用,为研发天然、高效、低毒的抗腺病毒的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α-蒎烯腺病毒抗病毒作用

    BMP-2基因修饰的复层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膜片的体外构建研究

    李威金晗冯冬菲周惠...
    253-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BMP-2基因修饰的复层乳牙牙髓干细胞膜片的体外构建方法及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离培养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s),并通过转染BMP-2基因进一步提高SHEDs的成骨能力,随后以SHEDs为种子细胞构建复层细胞膜片.利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转染效率及成骨能力进行观察;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细胞膜片的结构和胶原分布进行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了SHEDs,并证实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采用富含维生素C的培养基连续培养10 d左右即可获得白色膜样结构,该细胞膜片具有较好的弹性,叠加两层单层膜片继续培养24 h可构建具有良好韧性和机械性能的复层膜片.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发现SHEDs膜片由多层细胞及丰富的细胞外基质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SHEDs膜片可表达BMP-2蛋白.结论 BMP-2基因修饰的SHEDs体外采用富含维生素C的培养基连续培养可构建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复层细胞膜片并持续表达BMP-2蛋白,该膜片将为牙周骨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思路.

    牙周骨缺损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细胞膜片骨形成蛋白2

    血清miR-21和miR-125b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和预后

    刘利华张文博商晓晨贾岩...
    258-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miRNA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人10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qRT-PCR检测化疗不同时间的血清miRNA表达,分析它们与化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者血清miR-21、miR-125b、miR-155表达水平在化疗前显著高于健康女性(P <0.01),miR-122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别.化疗期间,血清miR-125b的表达和miR-21水平的改变与化疗反应和无瘤生存率(DFS)相关.化疗有效者miR-125b的表达在化疗前和化疗过程中均低于无效者(P<0.01);化疗有效者miR-21的表达在化疗期间低于化疗前(P <0.05).miR-125b低表达的患者比高表达的患者有更好的DFS(P<0.01);miR-21表达下降的患者比升高的患者有更好的DFS(P<0.01).结论 血清miR-21和miR-125b能够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和预后的预测标志物.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血清miR-21血清miR-125b预后

    注水法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影响

    孙瑶张超马丽
    264-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注水法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196例行非麻醉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注水组和注气组,每组9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查中记录进镜时间、退镜时间、操作总时间、插管是否成功,是否变化体位和腹部按压;检查后对患者进行腹痛评分,并记录检查结束后是否腹痛、腹痛持续时间,检查后2h是否腹胀;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注水组进镜时间、退镜时间及操作总时间注水组明显高于注气组(P <0.001);注气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注水组疼痛评分(P<0.001);两组检查插管成功率无差异(P =0.774);注气组的生活质量(21.4%)明显高于注水组(10.2%)(P=0.031);注水组患者的检查舒适度(95.9%)明显高于注气组患者(87.8%)(P=0.037);注水组患者满意度(96.9%)高于注气组(88.8%).结论 注水结肠镜能够减轻患者的腹痛症状,且不影响插管成功率,并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舒适度及满意度.

    注水结肠镜腹痛生活质量舒适度满意度

    住院新生儿137例维生素A水平的临床研究

    陈国萍王竹颖
    268-27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的现状及不同因素对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2月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37例新生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分析不同因素对维生素A水平的影响.结果 ①137例住院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为(0.27 ±0.15)mg/L.根据维生素A缺乏的诊断维标准,维生素A缺乏46例,比例占33.6%.②胎龄28 ~32周组、32 ~34周组、34 ~ 37周组、胎龄≥37周组维生素A水平分别为(0.24 ±0.13)mg/L、(0.23 ±0.15)mg/L、(0.26 ±0.15)mg/L、(0.32 ±0.15)mg/L.不同胎龄新生儿维生素A 缺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和正常出生体重组维生素A水平分别为(0.22±0.15)mg/L、(0.23±0.13)mg/L、(0.31 ±0.15)mg/L,低出生体重组维生素A 缺乏比极低出生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3.63,P<0.05).极低出生体重组重度维生素A缺乏比低出生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94,P<0.05);血糖、感染亦是影响维生素A水平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无相关性(P>0.05);感染(OR = 3.046,95% C 1.152 ~ 8.148,P = 0.025)、出生体重(OR=2.872,95%C1∶1.062~7.770,P=0.038)是维生素A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较高,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发生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住院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