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朱大岭

双月刊

1000-1905

xuebao@ems.hrbmu.edu.cn;hydxb@yahoo.cn

0451-86669613

150081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杨宝峰校长。该刊的栏目设置为: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等。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关文静苏志强
    397-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发病24 h以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入院后根据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组(n = 39)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NPIS)组(n=81).比较各临床资料与PIS的关系.结果PIS组患者NLR、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糖尿病史、入院NIHSS评分较NPIS组水平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 = 1.250,95%CI:1.036~1.509)、CRP(OR = 1.213,95%CI:1.052~1.399)、FIB(OR =2.186,95%CI:1.081~4.421)、入院时 NIHSS评分(OR = 1.363,95%CI:1.098~1.691)是影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LR、CRP水平升高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预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TSH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

    陶军史铭高文俊
    402-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性随机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及急诊内科的ACS患者共97例,根据TSH 中位数值将患者分为TSH > median 组(TSH > 1.64,n = 48)及TSH ≤ median 组(TSH≤1.64,n =49),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PPCI),收集术中资料,同时收集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事件(如恶性心律失常、死亡、支架内血栓、非致死性再梗死、新发心力衰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①TSH>median 组患者 cTnI(7.06 ±1.58)ng/mL vs(6.29±1.74)ng/mL,P =0.025及 CK-MB(44.32 ±11.60)U/L vs(33.58 ±11.09)U/L,P<0.01水平显著高于TSH≤median组;②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TSH(2.67±0.52)mIU/mL vs(2.01 ±0.34)mIU/mL,P <0.01 显著高于单支患者,但FT3(1.01 ±0.18)pg/mL vs(1.23 ±0.33)pg/mL,P<0.01 显著低于单支患者,但FT4 水平(1.77 ±0.44)ng/dL vs(1.63 ±0.28)ng/dl,P = 0.064在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③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TSH及FT3是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优势比OR(95%CI)分别为1.35(1.24~3.01)及1.07(0.89~2.05).结论TSH是ACS患者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促甲状腺激素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

    BEGFR-3和Podoplanin在结直肠原位癌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判断的研究

    朱宝成彭志勇史先芳
    406-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3)及肾小球足突细胞黏蛋白(Podoplanin)在结直肠原位癌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原位癌术后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结直肠原位癌内镜手术组织,35例大肠息肉组织以及35例正常对照组织中VEGFR-3及Podoplanin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原位癌的关系,并进行预后的判断.结 果 VEGFR-3及Podoplanin在结直肠原位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大肠组织,差异显著(P <0.05).Podoplanin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MVD)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复发有关.结论 VEGFR-3及Podoplanin在结直肠原位癌淋巴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可以作为结直肠癌复发的标记物.

    结直肠原位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灭活滑膜液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细胞TNF-α、IL-1β和IFN-γ分泌的影响

    孔维斯张海宏林志国张志毅...
    409-41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灭活滑膜液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细TNF-α、IL-1β与IFN-γ分泌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RA患者20例,抽取RA患者膝关节液,应用Fi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滑膜液细胞.实验组:细胞数为2x106/mL,非灭活滑膜液细胞加灭活后的滑膜液细胞按10∶1混合培养;对照组:细胞数为2 × 106/mL的非灭活滑膜液细胞单纯培养.两组均用10%FCS-RPM1 1640培养液,37℃,5%C02条件下培养48 h后,用ELISA法分别测定TNF-α、IL-1β、IFN-γ水平.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细胞生长、TNF-α、IL-1β与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未经克隆选择的RA灭活滑膜液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细胞的细胞生长、TNF-α、IL-1β与IFN-γ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未经克隆选择的类风湿关节炎灭活滑膜液细胞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吴家荣刘冲郭子鸿李紫瑶...
    412-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量化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充盈压下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选取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分左室充盈压正常组(56例)和左室充盈压增高组(47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舒张期能量损耗(EL)等参数的差异,并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的比值(E/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三组间心房收缩期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E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房收缩期基底段EL与E/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VFM技术能够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为检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提供新方法.

    超声心动描记术血流向量成像高血压心室舒张功能充盈压

    多b值DWI及ADC值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价值

    李雪梅陈颖崔春玲
    416-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3.0TMRI多b值DW1序列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60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其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2例,均进行多b值DWI扫描及增强扫描,获得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0值,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值,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值,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组,分析两组以上参数的差别.结果 乳腺良性病灶的ADCst、ADCslow值均高于乳腺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病灶的ADCfast值低于乳腺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st、ADCslow、ADCfast值能够协助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乳腺肿瘤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出血及感染风险的影响

    魏云波张曙萱
    419-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异常出血及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 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6月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且术前经超声及MRI检查提示为凶险性前置胎盘者100例.根据剖宫产术前是否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将其分为球囊组(n =54)和传统组(n=46).球囊组行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传统组行传统剖宫产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手术时间、产后住院时间,并分析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产后感染、失血性休克、转入ICU发生率.利用阿氏评分(Apgar评分)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 min的窒息情况.术后电话随访6个月,分析两组月经复潮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球囊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低于传统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显著缩短(P<0.05).球囊组产后出血率为12.96%,较传统组的30.43%显著降低(P<0.05).两组新生儿1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球囊组术后有4例产妇出现动脉穿刺部位疼痛,但均为轻微疼痛,无需用药,症状于3~5 d内完全缓解,有1例下肢出现轻度血栓,经保守干预后,症状彻底缓解.球囊组恶露持续时间较传统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月经复潮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且月经量、经期较孕前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与单纯剖宫产手术相比,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除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率外,还可缩短恶露持续时间,产后6个月内未见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高.

    凶险性前置胎盘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异常出血感染

    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变化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刘天怡吕楠李闫赵姝妤...
    424-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检并确诊的150例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70例、重度组80例,并选取同期的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变化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孕妇PLT、PT、FIB比较,重度组小于其他两组,轻度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MPV、PDW比较,重度组大于其他两组,轻度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疾病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与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呈正相关(r=-0.375,-0.617,-0.361,0.472,0.519,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变化与子痫前期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应积极监测.

    子痫前期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

    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作用

    刘璐瑶王洪玲王颖
    428-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羊膜腔穿刺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793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培养成功的羊水为792例,成功率为99.87%,核型分析共检出异常核型92例,检出率为11.60%.结论 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预防出生缺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羊膜腔穿刺术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妇科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林雪张莉莉崔晓光张瑞芹...
    431-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内关、合谷、足三里及三阴交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临床路径中各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ERAS临床路径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ERAS组:围术期按常规ERAS临床路径实施;ERAS+TEAS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及术后6h行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4穴位联合TEAS,每次刺激持续30 min.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用量;患者入手术室时(t0)、诱导后插管前(t1)、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2)、插管1 min后(t3)4个时间点SBP、DBP、MAP及HR;术毕0~6h和6~24 h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术毕、术毕6h及术毕24 h3个时间点患者疼痛评分;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ERAS+TEAS组较ERAS组麻醉诱导丙泊酚用量少;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临床路径妇科腹腔镜患者针对合谷、内关、足三里及三阴交联合TEAS可节俭围术期麻醉用药,促进患者早期肠蠕动、排气、早期离床活动,进而提高患者术后肠道功能,为ERAS临床路径提供新思路.

    加速康复外科经皮穴位电刺激妇科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