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朱大岭

双月刊

1000-1905

xuebao@ems.hrbmu.edu.cn;hydxb@yahoo.cn

0451-86669613

150081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杨宝峰校长。该刊的栏目设置为: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等。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常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沙玥彤蔡胡强綦振亮朱久新...
    569-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青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阐明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00只,体重18 ~22 g,随机分为5个免疫组(n=40),每个免疫组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常青素高、中、低3个剂量组(n=10).通过测定动物脏器比评价免疫能力;通过血清溶血素测定实验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实验评价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通过迟发型变态反应和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评价细胞免疫功能;通过碳廓清实验和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来评价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通过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测定实验评价小鼠的NK细胞活性.结果 动物脏器比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常青素中剂量组小鼠胸腺/体重比值提高(P<0.05);血清溶血素测定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常青素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半数溶血值明显提高(P<0.01);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常青素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强(P <0.05或P<0.01);迟发型变态反应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常青素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明显增强(P<0.0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常青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P<0.05).抗体生成细胞的测定实验、小鼠碳廓清实验、NK细胞活性的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常青素各剂量组对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功能、碳廓清功能、NK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常青素可通过增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来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常青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功能

    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DL5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培养基优化及产酶条件研究

    周亚南胡玉婕应长青李旭颖...
    575-579,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产β-葡萄糖苷酶的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DL5菌株进行产酶培养基优化及产酶条件研究,为下一步菌株的诱变育种提供基础.方法 应用常规方法液体培养菌株,用七叶苷平板初筛和DNS(3,5-二硝基水杨酸)法复筛选择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单因素筛选培养基最佳的碳源、氮源、Ca2+浓度、Mg2+浓度,对单因素筛选得到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Ca2+和Mg2+的三个较佳浓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多因素的正交实验优化产酶培养基,并筛选出培养条件的最佳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结果 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均有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其中DL5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培养基单因素筛选显示最佳碳源是乳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酵母膏,最佳Ca2+浓度是0.060%,最佳Mg2+浓度是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培养基优化结果显示:碳源0.2%、氮源0.2%、Mg2+浓度0.005%、Ca2+浓度0.040%为最佳的培养基成分组合.产酶条件筛选结果显示,DL5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培养温度是55℃,培养基最佳pH值是7.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能提高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DL5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Ca2+离子、Mg2+离子对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有促进作用.

    嗜热菌β-葡萄糖苷酶培养基优化产酶条件

    五味子乙素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闫树慧李明明
    580-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五味子乙素组(依五味子乙素浓度不同分为3个亚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癌A549细胞内促凋亡信号分子Bax及抗凋亡信号分子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肺癌A549细胞增殖率随五味子乙素浓度的升高而下降(P<0.05);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的检测结果表明,肺癌A549细胞凋亡率与五味子乙素浓度呈剂量依赖性递增,五味子乙素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67 ±3.93)%、(33.33±4.41)%和(49.34±4.70)%,与对照组(3.66±1.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促进了肺癌A549细胞中Bax的表达,抑制了Bcl-2的表达,五味子乙素低、中、高浓度组细胞中Bax、Bcl-2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通过改变线粒体凋亡相关信号分子Bcl-2及Bax的表达,促进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发生.

    五味子乙素肺癌A549细胞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 UCA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丁德鑫乔忠杰刘国斌李强...
    584-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UCA1 (lncRNA UCA1)和microRNA-506 (miR-506)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lncRNAUCA1和miR-506在膀胱癌细胞(HT-1376,T24,5637)和正常膀胱细胞SV-HUC-1中的表达;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ZH2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miR-506对靶基因EZH2的调控作用.结果 在膀胱癌细胞系(HT-1376,T24,5637)中,lncRNA UCA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细胞SV-HUC-1 (P <0.05);此外,在膀胱癌细胞系(HT-1376,T24,5637)中miR-506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其中在T24膀胱癌细胞系中lncRNA UCA1和miR-506变化最明显;转染lncRNA UCA1 siRNA明显增加了降低膀胱癌T24细胞系中lncRNA UCA1水平,同时上调miR-506的含量;下调lncRNA UCA1后EZH2基因表达量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相比,下调lncRNA UCA1明显抑制了膀胱癌T24细胞增殖(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结果表明miR-506可靶向调控EZH2的表达.结论 抑制lncRNA UCA1可通过上调miR-506的含量,从而下调EZH2的表达,最终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能力.

    膀胱癌长链非编码RNA-UCA1微小RNA-506EZH2增殖

    间皮素基因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和迁移的影响

    赵楠刘晓芳杨雪张俐佳...
    589-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皮素(mesothelin,MSLN)基因干扰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迁移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基因敲低组、阴性对照组.基因敲低组转染MSLN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乱序非特异性siRNA,转染48 h空白对照组不进行细胞转染.收集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MSLN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通过四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RT-qPCR和WB检测细胞中癌抗原(CA12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MSL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基因敲低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基因敲低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基因敲低组细胞迁移率小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CA125、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基因敲低组细胞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siRNA干扰对MSLN基因敲低可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推测其机制可能与CA125、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间皮素小干扰RNA人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

    痛泻要方对IBS模型大鼠结肠动力影响的研究

    徐晖李敏虹尚精娟刘颖...
    594-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结肠动力影响的研究.方法 建立IBS模型,进行实验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痛泻要方组(n=8).相应指标检测:①结肠转运功能的测定;②小肠推进率的检测;③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jal,ICC)移除前后结肠平滑肌条收缩性的评估;④Elisa法检测血浆及远端结肠C-kit、M-SCF、S-SCF的表达;⑤检测结肠组织C-kit、M-SCF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得舒特组、痛泻要方组大鼠的玻璃小球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和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得舒特组、痛泻要方组的排出时间明显延长(P<0.01)和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P<0.01);得舒特组和痛泻要方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曲线的降低率明显升高,但是在得舒特组和痛泻要方组得以恢复.Elisa和Western blot中得舒特组和痛泻要方组显著降低了C-kit、S-SCF、M-SCF的表达水平.结论 痛泻要方在治疗IBS中,通过调节C-kit/SCF信号通路,进而改变结肠平滑肌收缩,降低小肠推进率,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痛泻要方结肠动力肠易激综合征

    两种实验性狼疮性小鼠模型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

    刘志宏杨小莉吴念军张锦云...
    598-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种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小鼠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MRL/lpr雄性小鼠(红斑狼疮肾炎小鼠)26只作为观察1组,取雄性C57BL/6小鼠24只作为对照1组,选择BXSB雄性小鼠(红斑狼疮肾炎小鼠)25只作为观察2组,野生型小鼠25只作为对照2组.采用电镜和PAS染色观察4组小鼠的肾组织结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小鼠肾组织中HMGB-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组小鼠血清中HMGB1的表达.结果 电镜下观察1和2组有典型狼疮性肾炎病理表现,对照1和2组的肾组织结构正常;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1和2组小鼠肾组织的HMGB1表达高于对照1和2组(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1和2组血清HMG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1和2组(P<0.05).结论 HMGB-1可能通过致炎作用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狼疮性肾炎高迁移率族蛋白-1MRL/lpr小鼠BXSB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郁安神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

    唐明悦邹诏君毛晶
    602-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解郁安神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考察该方法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为今后的中药成份稳定化、单体化进行理论准备.方法 对栀子苷进行光谱分析确定最优吸收波长,并通过栀子苷标准品确定该实验条件下的线性关系曲线,并对解郁安神颗粒样品进行栀子苷含量的测定.结果 栀子苷线性方程为:A=1310.4C-13511,相关系数r=0.9989,在浓度68~ 680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栀子苷溶液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本方法准确性高,可作为样品内栀子苷含量检测的有效方法,可以进一步为中药成方的稳定化与单体化提供理论支持.

    栀子苷高效液相色谱解郁安神颗粒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误诊及漏诊的临床病理分析

    华威李嘉瑶王超萃戚基萍...
    606-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曲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FNA)细胞学诊断价值,并对良、恶性病变误诊及漏诊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88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结果,评估各项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相关诊断指标).将细胞学结果与组织学结果对照,分析误诊及漏诊的原因.结果 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为97.75%,特异性78.95%,阳性预测值95.60%,阴性预测值88.24%,准确性94.44%,误诊率5.48%.细胞学诊断误诊8例,漏诊4例,结节部位、穿刺手法,病灶纤维化、钙化、囊性变等因素导致具有诊断价值细胞获取的多少以及制片质量的优劣是细胞学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判读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联合应用基因检测和免疫细胞化学可以辅助诊断,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细针穿刺细胞学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现状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应对策略

    王心悦毛森林李瑞芝尤辉煌...
    612-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哈尔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现状,进一步探索改进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策略.方法 收集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电话随访或发送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的服药情况和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占67.65%、糖尿病占39.41%、高血脂占49.41%,高盐饮食71.47%、吸烟28.24%、肥胖30.29%;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控制的达标率分别为56.09%、44.05%、53.73%;长期规律服用抗栓药物者占44.41%,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者分别为32.94%、61.74%、43.82%;在服用药物依从性不好的主要原因有:担心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医生没有嘱咐疗程、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结论 脑卒中二级预防存在危险因素患病率高、生活方式不健康、“三高”控制达标率低、不能坚持服药的特点.需要加强宣教,并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建立全程的二级预防方案,给予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全程管理指导.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