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河学院学报
黑河学院学报

贯昌福

双月刊

1674-9499

hhxyxuebao@163.com

0456-6842083,6842084

164300

黑河市教育科技区学院路1号

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heihe xueyuan xuebao
查看更多>>黑河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报主要刊发中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中俄高校教师及研究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谭盾音乐作品的哲学内涵及人文精神

    丁鹏
    156-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谭盾是备受国际赞誉的华人作曲家,其音乐作品有独特的音乐语言和精湛创作技巧,不仅停留在表面的旋律和节奏上,更在其中融入了深厚的哲学内涵与人文精神.谭盾音乐作品深入探讨了音乐与人生、自然、宇宙等宏大主题的关系,以及音乐在表达人类情感、思考和追求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力量.挖掘其音乐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可以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底蕴和魅力,以及艺术家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谭盾音乐作品哲学内涵人文精神

    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形式美与情感表达

    朱宏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绘画艺术注重形式美与情感表达的融合,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传递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形式美和情感表达显示了现代绘画艺术的特点,艺术家运用形式元素和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绘画艺术.

    现代绘画艺术形式美情感表达艺术语言

    "申遗后"时期淮北花鼓戏戏曲生态研究

    李小娜
    163-16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北花鼓戏自其成功申遗以来,戏曲生态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关注其在申遗光环下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更着重探讨背后隐藏的挑战与困境.在细致分析其发展现状之余,挖掘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如传承的断层、观众结构的失衡及市场化进程中的种种障碍.同时,探讨淮北花鼓戏的未来走向,探寻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为其找到一条既能保持传统魅力,又能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淮北花鼓戏世界文化遗产戏曲生态保护与传承

    民俗学视域下日本女性回娘家习俗述略——以婚礼后首次回娘家及生育前后回娘家习俗为例

    王蕊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回娘家,是一种既受到日常习俗的制约又有实践形态的人际交往形式之一.无论在民俗学研究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抑或在亲属关系的维系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女性回娘家习俗的研究在日本女性民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以婚礼后首次回娘家及生育前后回娘家习俗为例,研究和探讨日本女性回娘家这一传统习俗,并解读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及意义,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民俗学日本文化回娘家习俗

    池州傩舞《舞伞》服饰元素艺术表征及文化内涵分析

    马晨晨谈家胜
    170-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池州傩舞作为一项民俗舞蹈,广泛流传于池州各地,表达了人们驱邪消灾、祭祀祈福的美好意愿.其中傩舞服饰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独具特色,傩舞《舞伞》不仅服饰工艺别出心裁,更是作为表征池州地区传统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改革开放以来,池州地区伞童服饰的特点及图案特征,反映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傩舞《舞伞》作为以宗族为单位的一项公众禳解仪式,是含有宗教和社会功能的一种祈祷仪典,体现了强烈的原始文化内涵与信仰.

    池州傩舞服饰艺术文化内涵文化符号

    京腔化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曲目中的结合与体现研究——以《醉了千古爱》为例

    丁玥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醉了千古爱》是陈道斌作词、栾凯作曲的一首新古典民歌.《醉了千古爱》格调高雅、旋律悦耳、歌词典雅,凸显出浓郁的古典特色,在民族声乐曲目演唱、教学乃至声乐比赛时都是必选的作品.该作品在曲式结构上以京腔化这一戏曲元素改造创新演唱风格,从气息、咬字吐字、润腔与归韵等方面既传承民族音乐,又融合创新了古典艺术的多种方式,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京腔化戏曲元素民族声乐《醉了千古爱》

    民俗画视觉图像的功能化应用

    任明明王燕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画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美术,其艺术特点反映了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厚基础.民俗画的视觉图像、绘画形式、创作题材是民俗画的功能性应用的基本形式.对民俗画的美学角度进行研究,能从更广泛的角度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民俗画艺术的发展,更好地普及民俗画.

    民俗画艺术视觉文化功能性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明中都石刻的整理归类

    王晔郑艺鸿肖晴赵蕊...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中都石刻现存六百余件,是中国建筑雕刻艺术的巅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明中都石刻多散落在凤阳县内,且多已消失、残损,严重影响了石刻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面对如此数量庞大且类型繁多的石刻,传统的手工整理分类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石刻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特征、归类分析、建立特征库等步骤实现图像的自动识别和分类,为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精准的数据资料.

    人工智能技术明中都石刻图案归类

    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融合的原则探索

    吴梦婷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重要的软实力.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活动既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更要求教师注重在英语常规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将中国展示给世界.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本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比较学习中发现和理解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及文化素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融合大学英语

    俄罗斯青少年走进黑河学院开启"汉语文化体验之旅"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