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河学院学报
黑河学院学报

贯昌福

双月刊

1674-9499

hhxyxuebao@163.com

0456-6842083,6842084

164300

黑河市教育科技区学院路1号

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heihe xueyuan xuebao
查看更多>>黑河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报主要刊发中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中俄高校教师及研究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地方高校的使命挑战

    杨洁勉
    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区域国别学科建设逐步深化,并于2022年纳入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进入学科建设新阶段。当前,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三大任务,一是要坚持基本理论与服务国家战略,二是要推动学术研究与著作出版,三是要培养多层次人才。同时,地方高校也要从服务国家外交、推动学科创新、发挥地方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5-10年,地方高校应重点推进交叉学科建设,强化实践导向,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历史进程视域下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嬗变

    梁红刚任思洋
    5-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嬗变与其国家历史和医学史的发展进程密不可分。总体而言,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演化经历了修道院医学、衙门医学和地方自治医学三个时期。三个时期负责社会医疗救助的机构分别是教会的修道院、社会救济衙门和地方自治机关。俄国社会医疗救助的对象是弱势群体,但每一时期对救助对象都有明确的界定,而且每个时期的医疗救助制度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也不尽相同。免费医疗是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基础,救助资金来源于地方税收和社会捐赠,或者来源于地方机关的信贷业务,而并非来自俄国政府的拨款。在地方自治医学时期,俄国社会医疗救助实行普惠制,所有农业居民都在医疗救助的范围之内。这一时期,俄国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日臻完善,并得到欧洲一些国家的赞扬和效仿。

    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修道院医学衙门医学地方自治医学

    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PVV)的政策及其影响

    马晓云李宁
    8-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PVV)2023年11月在大选之中成为第一大政党。荷兰的经济不景气和难移民危机对荷兰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让一些选民更加关注和重视反难移民的荷兰极右翼政党,因为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PVV)提出一些吸引选民的口号和承诺,如限制难民入境、加强边境管控等。这些措施似乎能够缓解一些选民对现状的不满,因此,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选民的支持。荷兰自由党(PVV)的观点和政策主张具有明显的右翼色彩,强调荷兰的主权、独立性和文化认同,但其言论和行为有时也会引发争议和批评。

    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海尔特·维尔德斯

    百年印象:20世纪德国与俄国的形象互识

    李红娟维克多·德宁豪斯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是历史上即形成特殊关系的俄罗斯与德意志两大民族互识互通的重要历史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冷战后变化中的国际局势与欧洲形势对俄罗斯与德意志两个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两者彼此间的形象既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其在欧洲大陆共同存在和相互利益的特点。

    俄国人德国人形象互识

    新时代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周起帆俞敏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是围绕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基础、精神内涵、理论价值、基本经验、及实践进路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逐渐表现出了研究的整体性、聚焦性和学理性的特点。但基于对此命题研究刚刚起步,也出现研究的趋同性较高、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延续性需要进一步跟进的问题。展望未来,对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仍需在内容、方法、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加强,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保证。

    新时代历史主动精神综述回顾与展望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中国特色

    钟盛榕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不仅限于中国,也涉及到世界各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直探索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道路,基于本国现实国情,走出了一条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收入分配公平的中国特色道路。就协同效应而言,我国构建了个人、社会、政府三大主体联动机制;就实践逻辑而言,按照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所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进;就稳固基石而言,有党的领导制度、经济持续发展、合理社会保障、公平正义坚守提供有力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收入分配公平中国特色

    "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稳定效应研究

    彭冬冬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恐怖活动是危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以为抑制沿线国家恐怖活动的发生,维护沿线国家社会稳定发挥关键作用。基于2011-2020年16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稳定效应,即"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沿线国家恐怖活动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沿线国家恐怖活动的发生次数,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社会稳定效应。机制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通过降低失业率与增加公共医疗供给抑制恐怖活动的发生,促进沿线国家的社会稳定。差异化分析的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密度或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恐怖活动发生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对以私人与财产、政府为袭击目标的恐怖活动发生的抑制效应更明显。研究结论证实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新动能。

    "一带一路"倡议社会稳定恐怖活动双重差分模型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习近平经济思想东北实践研究——以黑龙江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例

    韩宇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科学论述及对东北各省的考察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是其经济思想和具体实践的一大亮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十次到东北考察,主持召开三次东北振兴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三次亲临黑龙江考察调研作重要指示批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阐释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内涵和衡量指标,新时代东北振兴发展路径和科技创新动能,东北全面振兴实质是做强做大做优实体经济,东北振兴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经济思想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践创新

    蒙汉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刘佳
    36-3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研究取得了多方面丰硕成就,奠定了民族和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厚基础。民族文化具有同样的特质特点,构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和谐共生的理论逻辑;民族文化、蒙汉民族文化相近相知的历史传统,构成两个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历史逻辑;蒙汉民族文化在地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地区长期相近相知的现实条件,构成俩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实践逻辑。在新时代新思想旗帜指引下,推进民族文化、蒙汉民族文化和谐共生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蒙汉民族文化

    大一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蕴含的深厚文化传统

    田静萍程国强
    39-4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一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内核,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建构和政党制度。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着大一统文化传统,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完成重建、巩固和发展现代大一统的历史使命,大一统文化传统赋予新型政党制度中华文明古国的特征和长久的生命力,大一统成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蕴含的深厚文化传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和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理论逻辑在政治制度领域的生动体现。

    大一统文化传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