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

许强

月刊

1004-907X

HGJG@chinajournal.net.cn

010-68391557 68391578 68391537

10082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国家发展改革委

宏观经济管理/Journal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家计委工作部署,报道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工作经验,研究分析宏观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前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
    1-4,7页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韩文秀
    5-7页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郑新立
    8-9,18页

    加快交通运输业率先现代化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李名良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运输在所涉产业现代化、产业要素升级、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产业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应按立足自身发展、侧重设施保障、突出科技创新和绿色化智能化变革、强化链条安全与组织的总体思路,把运输服务业率先现代化作为首选发力点,充分发挥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要素保障和支撑作用,全力夯实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绿色化智能化变革基础,把稳定物流供应链、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动发展现代运输服务业、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交通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助力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创新。

    交通运输交通强国现代化产业体系

    人工智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郗胡平
    19-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其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正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使劳动力结构升级、带来行业颠覆性变革等多种方式重塑人类的生产、商业和社会模式。应重点把握人工智能加速全球产业链重塑,冲击劳动力市场、数据和伦理安全隐忧,人工智能工具被滥用的风险,人工智能带来的能耗压力等5方面人工智能带来的重大改变,加强源头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体系、推动数据高效流通、促进技术节能优化、加强开放包容国际合作和人工智能治理,把握人工智能这一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的全链路建设框架

    吕指臣卢延纯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性资源和关键驱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之一,对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和发展数字经济具有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数据要素供给市场仍处于建设初期,存在一系列堵点和痛点,提升数据要素的供给质量,成为打通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和应用全链条的首要任务。为此,建议着力以"四大底座、三方主体、两个支撑、一揽子服务"为核心的"4+3+2+1"全链路建设框架,解决当前数据要素的供给挑战。

    数据要素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供给

    着力化解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基于全国5万份青年就业调查问卷

    赵玉峰赵一凡范宪伟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就业既是关系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也是关系青年个人幸福的重要问题。基于全国5万份青年就业情况调查问卷,我国青年就业呈现鲜明特点:收入期望高,但实际收入低;期望工作稳定,但更换工作频繁;就业地点偏好大城市,但职业技能竞争力差;技能培训需求较高,但持证率偏低;期望高质量就业,但对政策知晓度不高。这些会造成社会人才资源浪费、消极就业社会文化、结婚率生育率下降、家庭负担加重等风险隐患。为着力化解就业期望和就业现实的结构性矛盾,建议从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加大青年技能培训力度、强化青年职业规划教育、健全青年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青年就业技能,降低青年失业率。

    青年就业结构性矛盾青年失业率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综合交通枢纽

    马改芝
    49-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交通枢纽是打造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城市活力的新生力量,也是推动枢纽经济,"站、场、港-产-城"融合,城市更新和系统治理体系的关键节点。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存在功能布局系统性不足、服务设施一体化缺位、交通方式衔接不连续、运营管理模式效率低、站城一体化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应建立央地共建、地方政府主导、专业化平台体制机制和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枢纽服务网络化、平台化、一体化发展,大力拓展"枢纽+"经济业态和增长点,制定城市绿色交通政策和更新低碳站城融合,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绿色发展的"窗口"和"开路先锋"。

    枢纽经济综合交通枢纽可持续发展低碳绿色

    加快构建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费聿珉赵忠伟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我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要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低碳科技创新领域仍存在导向不足、动力不足、协同不足、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完善体系构成、明确创新路径、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创新协同、打造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支持、加强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快推进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碳达峰碳中和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政策

    王明姬查梓琰
    62-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特征,人才驱动是推动其形成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了以"放权、松绑、激励、服务"为重点改革内容的一揽子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竞争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当前,我国仍面临顶尖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供给短缺、人才"引育用留"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人才政策前瞻性整合性适配性不足等难点问题,亟须聚焦战略人才培养储备、科研项目"放管服"改革、国际人才引进制度性创新、分类评价和薪酬体系持续完善等突破口,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制定、高质量落实推动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持续支撑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人才政策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