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贫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鸿沟的调节效应分析

    陈银娥邹一源李鑫
    4-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作用能够有效弥合城乡贫富差距,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会产生阻碍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0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和数字鸿沟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各省份数字鸿沟水平总体上呈现收敛趋势,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现象最严重,收敛趋势也最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普惠性",能够显著缩小任意数字鸿沟水平下的城乡贫富差距;普惠金融数字化及信贷业务维度的发展也能抑制数字鸿沟的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的存在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能形成明显阻碍.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比覆盖广度更能够促进城乡贫富差距的缩小,但各项金融业务单独促进贫富收敛效应微弱.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不断提升数字发展水平,收敛数字鸿沟;深化数字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多举措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经济良性互动发展,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鸿沟城乡贫富差距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

    齐红倩张佳馨陈苗
    2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2016-2021年沪深A股中小企业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基于创新价值链和随机前沿模型深入研究提高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微观影响要素和过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方向、程度和渠道.研究表明:中国创新效率处于前沿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少,且整体创新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多数中小企业面临成果转化困境.在创新价值链的实践过程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发挥了促进作用,尤其对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更为明显,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正向溢出效果,因此提高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效率应关注其集群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在直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数字化和普惠化的特点降低信息不对称,吸引其他相关金融机构的融资,进而间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因此,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是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数字普惠金融中小企业创新效率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

    区域财政均等化的定量测度、影响因素与空间相关性——基于黄河流域的实证研究

    刘书明王惠
    41-5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均等化指通过制度化方式保证各级政府有均衡的财政能力,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在对财政均等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泰尔指数二阶嵌套分解,对黄河流域地方财政均等化进行定量测度,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与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财政收支的差异趋于缩小.(2)转移支付对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具有显著促进效应.(3)中游和下游地区财力差异是影响黄河流域区域财政非均等化的关键因素.(4)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稳定.(5)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财政自给能力对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从国家层面来看,黄河流域地方财政均等化的目标选择要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一致,可将均衡政府间标准财政收入与标准财政支出差异作为均等化的目标,纵向均等化与横向均等化兼顾,以纵向均等化作为实现横向均等化的有效方式.在制度设计上以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为主、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为辅,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构建区域内地方政府均等化财力分配格局,完善中央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财政能力均等化.

    财政均等化纵向均衡横向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黄河流域

    市场分割的环境效应研究——来自长三角地区空气污染的经验证据

    庄汝龙宓科娜周榕
    5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破市场分割、畅通要素流动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和保障.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运用价格法测度市场分割指数,并从时序变化、数据结构和状态判别等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将市场分割与生态环境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市场分割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多维度实证分析和检验.研究发现:(1)从时序演变上看,长三角地区以及各省、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市场分割问题,但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2)从数据结构上看,市场分割指数中心位置相对稳定、分布范围相对集中,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由离群值引起的偏态和尾重.(3)从状态判别上看,市场分割状态随商品和城市的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省域或地域差异.(4)从模型检验上看,市场分割会显著提升空气污染水平,对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市场分割会通过抑制生产要素流动、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和科学技术进步影响空气污染.(5)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无法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区域、分步骤的长期谋划和渐进式推进.在推进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次序合理、操作可行的路径.在市场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构建、培育和完善多层次生态要素协调互动的市场合作机制,为落实"两山理论"和践行"两山经济"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市场分割空气污染要素流动结构升级长三角

    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研究

    王君王璐瑶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多重风险,本文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角度分析诱发多重风险的主要因素,提出要从根本上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需兼顾国内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高水平开放等有机结合,全面布局、分期部署、分类施策,以制度改革为保障,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特别是高端产品市场优势,巩固强化既有国际竞争优势基础上打造新竞争优势,培育出高质量、更大规模、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链安全风险分析新竞争优势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趋同与碳排放效应研究

    潘烨孙皓杨月梅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大居民绿色消费需求,提高绿色消费经济比重,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本文构建与应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趋同特征和碳排放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趋同碳排放效应演化路径中存在"减排区制"、"稳定区制"和"增排区制"三种区制;多数消费项目支出具有更高的由"稳定区制"向"减排区制"转移概率,"减排区制"相对"增排区制"具有更强的演化优势;农村居民对绿色消费品的消费偏好逐渐增加,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绿色趋同.需要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塑造良好绿色消费环境等途径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绿色消费需求,强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绿色趋同,推动经济持续绿色增长.

    消费结构动态趋同碳排放效应消费倾向MS(M)-AR(p)模型

    WTO反补贴中"公共机构"的认定及中国对策——以DS379案为视角

    杨靖瑶
    96-10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SCM协议》,"公共机构"的认定是WTO反补贴调查中的关键一步.在DS379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主张从"政府控制论"转变为"政府权力论",并确立了结合各国经济特征进行个案分析的原则,但对于"公共机构"的认定尚未形成具象化的体系标准.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明确WTO关于"公共机构"认定标准及其发展过程,结合美国的做法及中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分析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运作和独立性.考虑到中美在经济理念上的差异,本文为中国国有企业纳入WTO体系,并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WTOSCM协议公共机构

    美式"数字霸权":特征、动因与影响

    马述忠李折周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凭借先发优势和大量的人才与技术积累,美国在互联网和数字领域率先制定了行业标准,控制着全球数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由此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美式"数字霸权",并呈现出美式价值观优先、滥用"双重标准"以及"小圈子"霸凌行径的鲜明特点.美式"数字霸权"有增加汲取全球数字经济红利、谋求主导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制定提前布局的考虑,也是针对中国数字经济封锁的谋划结果.当前,美式"数字霸权"在全球数字规则和全球数字治理层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抬升中美数字博弈的烈度,但其成效仍受到美国自身能力的限制.中国需要在常态化竞争中寻找合作空间,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开展更为广泛的数字合作,增强中国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世界各国数字基础设施良性健康发展.

    数字霸权全球数字治理数字博弈

    美国销售税制度启示与海南自贸港税改借鉴

    李晶沈瑜
    11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基于中国新税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自贸港特殊的税收制度,拟于零售环节开征销售税.美国是征收销售税的主要代表国家,在立法权、税制要素和税收征管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包括较低的税率水平有利于提升经济活跃度,充分的税收减免有利于兜牢民生底线,科学的免税证明有利于精确判断纳税环节,灵活的税收权利有利于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有效地防范税收侵蚀有利于税收可持续性等.依照海南自贸港规划总体方案,遵循税收效率原则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国宜科学设置海南销售税的制度和征管要素,合理实现销售税与增值税的有序衔接,并在其他国家级自贸区有序推展销售税.

    美国销售税海南自贸港简税制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2023年8月)

    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