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测度评价与政策建议

    公丕明
    4-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经济顺畅运行,还需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建设等因素支撑.本文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12-2022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评价,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现出升高的态势,但也存在波动.经济运行和科技创新障碍因子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度明显强于生态环境和社会建设障碍因子.基于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增强消费、投资、出口需求侧与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政策调控和支持力度,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强化创新主体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高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建设

    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宏观经济效应变化——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丁尚宇
    14-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经历了被动投放到主动投放的转型,对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研究紧随政策实践变化.基础货币投放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是货币金融政策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分析基础货币投放、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动态时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基础货币投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关系,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效应要大于短期效应,但基础货币主动投放的中短期效应要大于长期效应.这既体现出中国货币政策精准投放效果显著,也反映出基础货币投放对经济的长期支撑效果有待提高.(2)基础货币投放对物价水平中长期影响均大于短期影响,而且中长期影响更加稳定.(3)不同基础货币投放阶段,被动投放和主动投放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时滞较为一致,但程度略有不同.本文认为应在优化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的同时,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从短、中、长期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计划.

    基础货币TVP-VAR经济增长物价水平

    增值税留抵退税的财政分担机制改革研究

    孙伯龙
    25-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值税的留抵退税额之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分担,其根源在于增值税税负跨地区转移使得纳税人的退税地与征税地不一致,进而使得收取税款和负担退税的政府不一致.如果各级政府不分担留抵退税额,将加剧政府间财政不平衡.当前中国留抵退税分担的总原则是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与增值税收入分享比例相一致,但在政策推行中却产生诸多问题.解决增值税跨地区转移而产生的收益分配问题,事关留抵退税改革的成败.从财政分权、财政平衡、财税法定、分配正义理论出发,有助于厘清各级政府分担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内在逻辑,借鉴中国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的经验,以省以下政府留抵退税分担改革为突破点,通过体系化、法治化的改革举措,有助于形成科学规范的留抵退税分担机制.

    增值税法留抵退税财政分担收益分配公平

    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研究

    阳立高刘丽雯李玉双杨洪明...
    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热潮到来之际,如何抓住机遇增强经济韧性是城市在新时代寻求突破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测度了城市层面的经济韧性与工业智能化水平,并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经济集聚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来实现.异质性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高水平人力资本城市中的效果更大.本文为解读工业智能化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如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具有一定启示.

    工业智能化城市经济韧性经济集聚效应技术创新效应

    "双碳"目标下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分析

    孙彦明杨怡乐李清立
    4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把握交通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关系对促进交通运输业降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把握中国交通碳排放强度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方法研究2005年到2019年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交通碳排放强度呈波动中稳步下降趋势,空间格局呈现"西高东低"特征,省份间交通碳排放强度差异明显,但差距逐渐缩小,高碳强度地区降碳减排潜力大.(2)交通碳排放强度等级变化具有稳定性,当交通碳强度等级波动时,向相邻两个等级转化概率高,但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表现出"俱乐部收敛"现象.(3)区域背景对交通碳排放变化有重要影响,空间依赖性显著,东部沿海区域是低碳强度集聚区,同时对周围地区碳减排有辐射、促进作用,但交通碳排放强度差别过大时,高强度受到周围地区带动有限.未来,建议实施因地制宜、差异化的交通降碳减排策略,建立区域性交通碳减排协调发展机制,推进绿色交通科技创新,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交通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空间相关性碳达峰碳中和

    企业ESG表现、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

    王三兴王子明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公众对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日益增强,企业ESG表现逐渐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重视,并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标准纳入企业建设并由此构建起ESG优势,能否成为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以及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视角探究了企业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ESG优势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建设主要通过促进创新产出、提高创新效率、提升创新质量三个层面释放企业创新效能,进而改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ESG优势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据此,要加快推进ESG治理,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规范完善ESG信息披露体制机制,释放企业创新效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ESG表现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高质量发展

    非对称竞争与企业创新——来自《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的证据

    杜丽贞许诺
    7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游市场垄断、下游市场竞争"的非对称竞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产业链整体效率和创新水平的提升.随着竞争政策的深入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助于规制地方政策制定行为,降低行业进入壁垒、维护市场主体平等,将深刻改变非对称竞争格局.本文基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对上下游制度性壁垒产生的差异化影响,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非对称竞争格局改变对企业研发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通过削弱上游制度性优势来改善非对称竞争格局,并促使上游企业增加相对创新产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既规制了制度性行业壁垒带来的"隐性补贴",削弱了上游企业的市场势力和纵向加价能力;同时也削减了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和信贷倾斜等"显性补贴",增加企业成本并减弱了企业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市场压力和成本压力共同促使上游企业转向创新发展.本文为竞争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提供了纵向视角的经验支持.

    非对称竞争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企业创新

    国际法视域下的农业补贴改革:形势与对策

    李霞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法视域下的农业补贴规则的演进经历了 GATT 1947及其修正、"东京回合"《补贴守则》和"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从其历史沿革可以发现农业补贴改革的难点在于发达国家中心主义和各方的价值取向不同.现有文献很少前瞻性探讨在新一轮的WTO改革中农业补贴的去向和中国在深入参与WTO农业补贴改革后如何重构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以适应WTO的要求,本文从价值取向入手,分析各国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推导出欧美的经验并非我们可以照搬照抄的,应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改革道路.

    国际法WTO框架农业补贴改革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外资企业进入模式——来自北大法宝司法案例的经验证据

    王海成张伟豪
    10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北大法宝百万级司法案例的文本数据和商务部在华外资企业全量数据,考察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显著提高了外资企业独资进入的概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要通过"进入成本降低"渠道和"市场收益增加"渠道提高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的概率;异质性检验发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外资企业独资方式进入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来自港澳台、母国法律起源为普通法系、进入东部地区以及金融危机后期进入的外资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高了合资企业中外资持股的比例以及外资控股的概率.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司法案例外资企业进入模式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2023年9月)

    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