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快中国特色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黄建忠赵玲何茜茜
    4-1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是大国竞争"新赛道"和全球经济治理新制高点.对数字经济的理论溯源证明,国内外学术界和业界对数字经济的已有研究基本上局限于表象描述.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字生产要素进行经济学释义,解构数字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内涵,揭示了数字经济内在矛盾运动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快中国特色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逻辑思路与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中国特色融合发展理论与政策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许云霄柯俊强刘江宁翟翟...
    14-2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以企业年报中数字化转型特征词汇的词频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度,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显著上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债务融资成本的效应存在异质性,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处于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中更为突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推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差异化对策建议.

    数字化转型债务融资成本融资约束

    制造业数字化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席艳乐吴承骏黄威
    2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制造业数字化对中国不同收入分布企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工资收入的增长,但对高工资收入水平的企业影响最大,从而显著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制造业数字化对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类型、地区分布、资本密集度和内部管理成本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制造业数字化通过生产率渠道、创新渠道和产出规模渠道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制造业平稳数字化转型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制造业数字化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异质性马太效应

    中国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问题初探

    李清彬
    53-6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设消费差距指标在技术和工作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可从消费支出和消费效用两个视角来界定,支出视角需剔除城乡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并加入部分公共服务支出,效用视角应构建指标体系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支出视角的测度可从城乡、地区和群体三大维度推进.初步测度发现,各维度消费差距均显著小于收入差距,中国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倍差已低于1.5,地区间实际消费水平差距也比收入差距和名义差距大幅缩小.初步分析,到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时,城乡实际消费水平倍差值可缩小至1左右,地区间实际消费水平差距最大最小倍差降至2以下,变异系数降至0.2以下.建议尽快夯实统计基础进行权威测度,将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差距指标纳入共同富裕评价体系.在政策导向上,应强化公共服务支出的均衡性功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与城乡地区物价水平和实际生活成本挂钩的机制,并加大金融普惠力度更好平滑全生命周期消费.

    消费实际消费消费差距消费不平等

    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

    李正彪陈晔婷
    6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数据要素推动数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深入,数据要素跨境流动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ECIPE-DTE数据库测算了全球46个经济体2014-2018年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指数,结合国际面板数据展开跨境数据流动限制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中介效应考察此影响背后的传导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跨境数据流动限制会显著地抑制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研发创新效应、制造业服务化效应和要素匹配效应会产生中介作用,阻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负向作用具有行业类型和经济体类型的显著差异,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缓解这种负向影响.为此,需要制定合理的跨境数据流动开放政策,打通研发创新壁垒、优化要素配置、加快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充分发挥跨境数据要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杠杆作用.

    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性政策制造业价值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出口退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谭天骄李亘
    8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口退税作为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普遍使用的贸易政策手段,其目的在于促进一国商品的出口和平衡国际贸易.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宏观开放经济动态模型,基于2014年出口退税政策变动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探究差异性出口退税能否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差异性出口退税政策存在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不同行业中,出口退税对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中介效应不同.部分高附加值产业无法通过利润传导途径来影响出口竞争力,农业产品则存在明显时滞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出口退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建设、提高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出口退税差异性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农机补贴的效率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刘念张兆强
    9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运用两部门生产模型和RCK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在减损,但人力效率在提高;同时,两种效率都有利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其作用机制为:农机补贴更多地促进了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该地区农村的人均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减损更少,人力效率提高更多.同时,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运用耕地坡度作为工具变量,分组测算和分析了农机补贴的效率特征,印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中国的农机补贴政策应该向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倾斜,在资源效率减损和劳动力转移的情势下尤为必要.

    农机补贴资源效率人力效率效率特征

    发达国家支持产业融合的政策重点、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魏丽姜长云
    11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融合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发达国家重大战略、计划或行动中非常注重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培育,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清洁能源与产业发展的结合,以及融合发展多元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政策演进上,产业融合呈现出从崇尚市场调节转向将尊重市场调节与强化政府作用有机结合,从"抢占先机"转向因类制宜将"抢占先机"与"加速发展"有机结合,从全面扶持转向"重点突破"精准发力,从支持构建"创新网络"转向支持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等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做法,结合中国实际,本文提出了加强战略谋划、缩短研发与应用之间的鸿沟、优化产业政策实施的时度效、促进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强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支撑等对策建议.

    发达国家产业融合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系统

    信息动态

    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