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料液输运对太阳能界面蒸发过程的影响

    康培森葛洪宇李思彤穆林...
    5467-5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应用到海水淡化系统中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的有效措施。针对太阳能界面蒸发海水淡化系统,为了探究基底宽度以及料液浓度对蒸发性能的影响,本文搭建了界面蒸发实验平台,开展了组合式蒸发结构的界面蒸发过程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同一种料液浓度,基底结构上水量小于界面蒸发需求时,随着基底宽度的增大,蒸发速率增大;当上水量满足界面蒸发需求后,随着基底宽度增大,蒸发速率下降,蒸发速率存在最大值点;对于同一种基底宽度,当料液浓度增大时,蒸发速率减小;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大,蒸发速率最大值向基底宽度增大的方向偏移。

    太阳能界面蒸发基底宽度料液浓度蒸发速率

    特高含水期原油低温集输温度边界确定方法

    秦远智张瀚文尹然熊建华...
    5475-5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内油田逐渐进入开采后期,本文提出黏壁温度作为综合含水率70%~90%的高含水低温集油的评价指标已进入推广阶段且效果显著,但在现场降温试验中发现含水率90%以上的特高含水期原油管线实际运行温度与黏壁温度预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因此,针对特高含水期原油开展低温集输温度边界条件研究,对完善油田低温集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环道实验装置进行了特高含水期原油黏壁凝油冲刷实验,对特高含水期原油油水两相流动特性和油相黏壁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了屈服应力是阻碍黏壁凝油在管道内被冲刷剥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编制了特高含水期原油低温集油温度预测软件,利用油田单井集油管线的现场降温试验进行了验证,误差在2℃范围内,满足工程运用需求。

    特高含水期原油黏壁凝油低温集输温度边界条件冲刷应力

    碳基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的研究进展

    李永恒王文波辛靖吴冲冲...
    5486-5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催化CO2还原技术是一种极富潜力的CO2利用手段,开发具有高附加值产品选择性的电催化剂对该技术至关重要。近年来,碳基单原子材料作为一种原子利用率高、化学结构可调的新型催化剂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中表现出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电催化CO2还原为不同产物的反应路径,总结了不同金属种类包括Fe、Cu、Ni、Co等的碳基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分别阐述了单原子配位环境调节、电子结构调节、活性位点数量调控等调节策略对催化剂性能和反应过程等的影响。最后针对电催化CO2还原反应碳基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从如何提高生成多碳产物的选择性以及鉴别反应过程中活性位点的真实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二氧化碳电化学催化剂碳基材料单原子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冯凯孟浩杨宇森卫敏...
    5498-5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醇作为一种常温常压下稳定的液相储氢介质,具有高的氢碳比、价格低廉、储运方便等优势。通过甲醇重整制氢来替代传统碳氢化合物的催化重整过程是实现氢能绿色制取和高效储运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甲醇重整制氢反应的机理及特点;然后从单金属、双金属以及金属价态调控方面综述了金属活性位点的结构优化策略;接着从载体元素掺杂、缺陷位点调控以及载体晶相控制方面阐述了金属-载体界面结构调控策略;进一步从载体诱导活化以及金属位点缓释方面论述了活性位点重构策略;最后对未来开发高性能催化剂的制备策略及其揭示构效关系所采用的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展望。

    甲醇重整制氢氢气高性能催化剂催化剂调控策略可再生能源

    分子筛限域丙烷脱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洪学思吴省宋磊缪长喜...
    5517-5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技术在近年得到迅速推广应用。替代催化剂的开发是丙烷脱氢新型工艺开发的核心问题。分子筛因能将金属团簇封装在孔道内或锚定于骨架上,而成为制备高效、稳定脱氢催化剂的理想载体。本文从不同活性中心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铂基、铑基、锌基、钴基等分子筛限域催化剂的合成方法,金属纳米团簇与分子筛骨架间相互作用以及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分子筛限域催化剂在高温下关键组分流失、活性中心团聚的不足,提出了强化金属与分子筛相互作用的调控思路。最后指出为早日实现工业替代,分子筛限域催化剂还应从基础科学问题和适应于工业条件的催化剂放大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丙烷脱氢催化剂分子筛限域效应

    小晶粒ZSM-1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正辛烷催化裂化反应性能

    任申勇武宗会付国宁申宝剑...
    5527-5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传统水热合成法,以聚丙烯酰胺(PAM)为介孔模板剂,动态晶化合成小晶粒多级孔ZSM-11分子筛。并采用预晶化液法以减少有机模板剂的用量,降低合成成本。通过X射线衍射仪、低温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化学吸附仪等多种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系统表征。考察了介孔模板剂的用量对合成小晶粒ZSM-11分子筛颗粒尺寸的影响及其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合成凝胶中加入聚丙烯酰胺并不会改变ZSM-11的拓扑结构,但会显著影响分子筛的形貌、孔结构及分子筛的酸性。合成的ZSM-11晶粒尺寸大幅度减小,同时出现介孔结构,样品的酸量和酸强度均增加。在正辛烷催化裂化微反评价中小晶粒ZSM-11分子筛表现出更高的活性稳定性、更少的氢转移反应和更高的丙烯收率。

    ZSM-11分子筛小晶粒催化裂化丙烯

    模板法构建载金核壳中空复合催化剂及催化氧化苯甲醇

    方嘉声陈铭黄振庭卫昆...
    5533-5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纳米Au高效固载机制有助于提高Au纳米粒子负载能力、稳定性及分布位置锚定效果,从而构建高性能催化反应体系。采用氨基功能化聚合物模板法构建mCeO2介孔壳层封装纳米Au活性位的Au@H-mCeO2核壳中空复合催化剂。mCeO2优异的氧溢出性能及Au与mCeO2增强性协同作用,使得该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选择性催化氧化苯甲醇制得苯甲醛反应中,表现出明显优于mTiO2和 mSiO2壳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反应条件下,Au@H-mCeO2催化剂催化氧化苯甲醇转化率为60%,制得的苯甲醛选择性为88%。氨基功能化聚合物模板导向的原位固载Au纳米颗粒与mCeO2介孔氧化物封装构筑的复合过程,有助于分散和稳定纳米Au催化活性位,有效抑制其在循环反应和热过滤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聚集和流失,从而保持较好的催化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催化剂核壳结构模板法氧化苯甲醇

    面向工业应用的焦炉煤气预加氢脱硫催化剂失活机理

    谭天兵秦志峰李乃珍常丽萍...
    5543-5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焦炉煤气深度净化过程使用的预加氢转化新鲜催化剂和失活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对新鲜催化剂和再生催化剂进行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并采用N2-吸脱附仪、X射线衍射、Raman光谱、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频红外碳硫仪进行表征,深入研究了预加氢转化催化剂的积炭失活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积炭覆盖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和堵塞催化剂孔道是导致预加氢转化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同时积炭过程伴随活性组分(Fe和Mo)流失及再生过程中催化剂的烧结对催化剂失活也有贡献;积炭的形态以球形石墨化碳为主,其分布形式从催化剂内部向外逐渐增加;除异形条状和五齿球的失活催化剂外,其他催化剂再生(600℃,空气气氛)后可继续使用,再生后催化剂加氢活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的下降及活性组分的流失。

    焦炉煤气FeMo/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剂积炭失活机理

    超分子压裂液: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王金冉武俊文殷俊荣鲜成钢...
    5555-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分子压裂液是一种基于非共价键作用的自组装压裂液体系,具有剪切可逆、自适应、低伤害等特点,是新型自适应压裂液研究的热点领域,但普遍存在耐温耐盐性能差、使用条件苛刻、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疏水缔合、氢键、静电相互作用、主客体包合作用等超分子压裂液的分子间作用及调控机理,系统综述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自组装基元设计合成及其在超分子压裂液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超分子压裂液优势和不足。根据超分子作用原理设计合成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自组装基元是超分子压裂液研究的核心,利用多重非共价键协同相互作用调控超分子体系自组装是超分子压裂液研发的关键,研发新型可满足苛刻储层条件的自适应超分子压裂液是下一步的攻关方向。

    超分子压裂液非共价键作用研究进展油气田开发

    CO2应用于油砂处理的工艺进展

    徐壮壮季程程于斌程思远...
    5569-5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砂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油砂处理行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因此,为了建构清洁低碳、节能高效的工艺流程体系,促进油砂处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CO2在油砂处理中的工艺发展形成全局性的认识,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外研究CO2在油砂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对CO2在油砂处理上的数值模拟和动力学模拟概况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论述了CO2响应作用下分离油砂、超临界CO2萃取油砂以及CO2在其他工艺中的应用现状。但是,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室内,而且工业化试验的数据相对较少,这限制了我国油砂处理行业的工业化应用。因此还需要对CO2在油砂处理中的工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满足工业化应用的要求。最后,对CO2在油砂处理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二氧化碳萃取油砂处理尾矿处理动力学模拟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