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氧化铝基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

    陈晓贞刘丽杨成敏郑步梅...
    948-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氢脱硫催化剂是加氢脱硫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氧化铝负载的硫化态催化剂作为典型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系统介绍了氧化铝基硫化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硫化态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模型以及各种类型的助剂对加氢脱硫催化剂构效关系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包括5种经典模型在内的活性相模型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差异性和关联性;同时对各种类型(过渡金属以及包括ⅠA、ⅡA、ⅢA等在内的主族元素等)的助剂对加氢脱硫催化剂构效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从原子尺度上洞察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形态及其复杂的催化机理,结合对催化机理以及活性相的深刻认识,可控创制性能可调的高活性及选择性的多功能催化剂是未来加氢脱硫催化剂的重要方向.

    加氢脱硫催化剂氧化铝活性相助剂

    Ru/Ba-MgO氨合成催化剂模板棉纤维的盐酸处理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丁康何军桥陈元捷杨霞珍...
    962-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对棉纤维进行预处理,并以其为生物模板,制备具有纤维条状的仿生Ru/Ba-MgO氨合成催化剂.通过XRD、FTIR、FE-SEM、EDS、BET、H2-TPR和TG等表征技术,分别对棉纤维、Ba-MgO载体和Ru/Ba-MgO催化剂进行分析,探讨了棉纤维中纤维素氢键对Ru/Ba-MgO催化剂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盐酸溶液中的H+会破坏棉纤维中纤维素分子内氢键,使得纤维素内大量高反应性的羟基暴露出来,增强了棉纤维对Mg2+,尤其是对Ba2+的吸附,以其为模板制备的Ba-MgO载体比表面积明显增加,孔径明显减小;棉纤维经过适宜浓度的盐酸预处理可以有效调控催化剂中活性组分Ru的颗粒尺寸及其分散度;助催化剂Ba的掺入抑制了RuOx的产生,改善了Ru/Ba-MgO催化剂的还原性能,最终使得Ru/Ba-MgO催化剂氨合成活性和热稳定性提高.当棉纤维经过3mol/L盐酸溶液预处理时,以其为模板制备的Ru/Ba-MgO-3催化剂在425℃、10MPa和10000h-1反应条件下具有最佳的活性,其出口氨体积分数为18.37%.

    生物模板纤维素合成氨催化剂载体

    火焰喷雾热解制备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陈国徽王君雷李世龙李金宇...
    971-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与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可有效降低碳排放;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是锂电储能技术与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容量的提升主要受到正极材料的限制;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污染小、成本低、性能高、容量大等方面的优点.传统液相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材料步骤烦琐、耗时长,不利于工业放大;火焰喷雾热解方法(flame spray pyrolysis,FSP)可一步制备三元正极材料,合成效率高,合成过程中无废液产生,对环境友好且易于工业化放大生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FSP方法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FSP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典型装置和主要优势,其次展开分析了前体溶液组成、温度条件以及退火条件等制备条件对三元正极材料组成、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然后简述了FSP在三元正极材料改性和沉积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FSP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火焰喷雾热解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三聚氰胺海绵疏水改性及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

    何兰高助威亓欣雨李成欣...
    984-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溢油和工业油污泄漏频发,导致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破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使受油污染的水体得到高效的清洁保护,各种油水分离材料和方法应运而生.其中,三聚氰胺海绵具有独特的三维柔性结构以及其他优异的特性,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疏水改性后被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领域.本文概述了超润湿性表面油水分离的机理,讨论了三聚氰胺海绵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三聚氰胺海绵疏水改性的材料与方法以及改性后的一些特殊性质,如磁性、耐腐蚀性等.同时对各种材料与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疏水改性三聚氰胺海绵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推动低成本、高性能三聚氰胺海绵疏水改性技术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三聚氰胺海绵油水分离超润湿性疏水改性三维多孔材料

    可纺中间相沥青的研究进展

    高海港安高军鲁长波李艳香...
    1001-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航空航天和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因其高模量和高导热等优异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是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制备的首要环节,但因沥青组成结构复杂、杂原子较多、合成的中间相沥青产品性能不均一等因素限制,我国纺丝级中间相沥青量产化仍未实现,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中间相沥青的形成过程和性质,对比了煤、石油、萘三种沥青原料的组成和分子结构,阐述了原料沥青中复杂成分对中间相沥青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并对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直接热缩聚法、溶剂分离法、加氢改性法、催化改性法、共碳法以及其他方法的制备过程及其优缺点,并对中间相沥青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展望了中间相沥青的发展前景,针对目前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者应从沥青原料出发,探究原料分子结构和工艺条件对中间相沥青结构的影响规律并阐明其机理.

    中间相沥青沥青基碳纤维原料预处理制备方法

    δ-MnO2原位负载纳米木质素基分级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娄瑞牛涛嫄曹启航张依依...
    1013-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生物质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再生等优点,近年来生物质基多孔炭作为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被广泛研究.本文以麦草生物质分离得到的纳米木质素(lignin nanoparticles,LNP)为炭前体,经碳酸锌活化预处理后在不同热解温度(600~800℃)下制备LNP基分级多孔炭(LPC).并通过溶液反应法将δ-MnO2纳米晶原位负载于LPC上,成功合成具有三维(3D)纳米片状结构的炭基复合材料(MnO2/LPC).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手段耦合电化学性能测试技术,对MnO2/LPC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LNP衍生LPC的热解温度对δ-MnO2原位生长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当LPC的热解温度从600℃升高到800℃时,原位生长的MnO2从纳米簇状颗粒逐渐演变成3D交联的多孔纳米片层结构.此外,以MnO2/LPC制备的工作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A/g时,在800℃下的MnO2/LPC具有最高的质量比电容(145F/g);当电流密度增大至5A/g时,其比电容量仍保持为110F/g,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75.9%);同时,该复合材料组装成的对称超级电容器在二电极体系下具有较高的比电容(87F/g)和能量密度(3.03W·h/kg).

    纳米木质素多孔炭二氧化锰电化学

    氧化石墨烯/聚丙烯酸基导电黏附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王岩森侯丹丹李长金祁丽亚...
    1022-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导电凝胶材料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诸多缺陷,因此设计出一种兼具高强度、高黏附性和高导电性的凝胶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以丙烯酸(AAc)和丙烯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AAc-NHS ester)为基体,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交联剂,引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增效成分,通过光引发一步聚合法制备了复合凝胶材料(PAA-NHS/GO).GO的引入提高了体系的交联度,增强了凝胶的稳定性并赋予了凝胶高导电特性.PAA-NHS/GO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电导率分别可达0.336MPa、302.6%和0.93S/m.复合凝胶的功能基团能与组织表面产生强黏附效果,黏附强度超过40kPa,同时还具备高生物安全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外力作用下,复合凝胶表现出稳定的应变传感特性.而在用于心电信号监测时,复合凝胶的灵敏度高,并可实现稳定清晰的信号传输.PAA-NHS/GO作为新型导电黏附凝胶,有望用于柔性可穿戴、生物传感、电子皮肤等领域.

    氧化石墨烯聚丙烯酸凝胶导电黏附

    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的制备和过程优化

    白毓黎白富栋张雷孙启梅...
    1033-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炼制工业中得到的酶解木质素较好地保留了原有木质素的结构特性,具有丰富的醇羟基和酚羟基等活性基团,可应用于生物基酚醛树脂的制备.本文对酶解木质素进行纯度、醇羟基和酚羟基结构表征,并替代部分苯酚用于酚醛树脂(PF)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的研究.受限于木质素结构的复杂程度,无法有效确定反应进程并优化,提出通过在线红外光谱仪实时记录关键峰变化来实现跟踪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以1020cm-1附近红外吸收峰研究体系中甲醛量的变化规律,优化木质素酚醛树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多步反应形式添加甲醛和氢氧化钠控制反应体系pH大于10.5,有利于酚醛树脂的合成;制备过程中理想聚合温度控制在88~95℃,木质素添加量最大可达到60%,制得酚醛树脂胶黏剂用于胶合板制备,胶合强度达到0.90MPa,甲醛释放量低至0.142mg/L,均满足E0级Ⅰ类胶合板要求.

    生物炼制酶解木质素酚醛树脂胶黏剂在线红外

    基于银-硫配位的协同抗菌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剧芳
    1039-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1-烯丙氧基-2,3-环硫丙烷开环聚合得到侧基带乙烯基的线型聚硫醚(P1),通过巯-烯click反应引入足够量的羧基,赋予其水溶性.修饰后的线型聚硫醚(P2)将硝酸银原位还原成银纳米颗粒(Ag NPs),将其用作抗菌剂.TEM测试表明成功制备出粒径尺寸为5~20nm的Ag NPs;且XPS分析证明了Ag NPs与P2聚合物链上的硫元素形成银-硫配位键.P2与Ag NPs通过银-硫配位作用形成复合交联剂(Ag NPs@P2),在过硫酸钾(KPS)的引发下,再与丙烯酰胺(Am)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抗菌水凝胶.对大肠杆菌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Ag NPs@P2/PAm具有协同抗菌的能力,且负载质量分数为2%的Ag NPs@P2抑菌效果最好.该水凝胶克服了传统抗生素水凝胶的耐药性问题以及无机/有机组分相容性差的缺陷,为设计新型协同抗菌水凝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

    银-硫配位协同抗菌银纳米颗粒水凝胶

    医疗器械用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耐辐照性能

    刘海洪罗璐张袁铖张晓朦...
    1047-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具有耐辐照特性的溴化聚(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BIMS)为基体橡胶,与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共混,以烷基苯酚二硫化物作为硫化交联剂,并配合一种生物基增塑剂,采用动态硫化工艺,制备了一种医疗器械用耐辐照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通过对不同剂量辐照后TPV的基本理化性质、顶空气相色谱、红外图谱、热稳定性、动态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辐照灭菌(≤40 kGy)后,产品性能未发生变化,可满足常规医疗器械用弹性体制品对耐辐照性能的要求.

    耐辐照性热塑性弹性体辐照灭菌动态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