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制备电池级磷酸铁

    李斌德王碧侠袁文龙党晓娥...
    4523-4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净化除杂所得硫酸铁溶液为铁源,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电池级磷酸铁,研究了铁磷投料比、反应温度、pH、CTAB添加量对磷酸铁Fe/P、粒径及产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高产磷酸铁的较优合成条件为:投料比1。33、温度80℃、pH为1。6、CTAB添加量为2%。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在保证90。98%的高产率的同时,降低了原料投料比,节省了用料成本。所得产物为无定形二水磷酸铁,经煅烧后转变为α-石英型。二水磷酸铁的一次颗粒粒径在100nm左右,二次颗粒平均粒径D50为8。4μm。根据晶核形成与晶体生长理论分析了无定形磷酸铁的形成机理:磷酸铁的成核速率远大于其生长速率,体系中形成大量微小晶核,这些微小晶核因半径小于临界晶核半径而发生无规则的聚集,进而形成无定形磷酸铁。所得二水磷酸铁的元素质量分数符合电池级磷酸铁的技术指标。

    硫酸亚铁钛白沉淀法磷酸铁响应面分析

    天然鳞片石墨球形尾料制备柔性电热膜

    徐冰杨晓蓉刘月华何峰...
    4534-4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球形石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天然鳞片石墨球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球形尾料,其利用率及附加值较低。本文将球形石墨(SG8)、球形尾料与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按不同比例混合,制备了6种柔性电热膜。通过调控球形石墨和球形尾料添加量、电压等参数,研究电热膜的电阻、电阻率和升温速率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在10V电压下,球形尾料含量为15%的加热膜电阻率为8。57mΩ/mm,达到发热最高温度为59。3℃,前30s的升温速率为0。50℃/s,水洗后球形尾料含量为15%的加热膜电阻率为9。30mΩ/mm,达到发热最高温度为58。6℃,前30s的升温速率为0。46℃/s,表明球形尾料电热膜水洗后仍具备良好的柔性和发热性能,证明了利用天然石墨球形尾料可制备柔性电热膜。相比于球形石墨,球形尾料具有更好的电热性能,为天然石墨球形尾料的高质化利用提供了解决途径。

    球形尾料球形天然石墨电热膜柔性丝网印刷

    氨基三乙酸酐改性多孔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郑云香高艺伦李宴汝刘青霖...
    4542-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并合成了氨基三乙酸酐改性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壳聚糖双网络水凝胶,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吸附性能及较快的吸附速率。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加入有助于水凝胶构筑多孔结构,氨基三乙酸酐作为交联剂和改性剂,增强了水凝胶的机械强度、抗溶胀性能和吸附性能。以CrCl3为模型污染物,考察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阶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拟合Cr3+在水凝胶上的吸附数据,说明改性水凝胶具有非均匀表面和不同结合位点。改性双网络水凝胶对Cr3+的最大吸附容量为570。6mg/g,在pH为4时吸附效果最佳。在经历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Cr3+的去除率为83。3%。改性双网状水凝胶的设计为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提供了良好的性能和发展潜力。

    氨基三乙酸酐双网络水凝胶吸附改性

    陶瓷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进展

    张锐江静徐鸿飞杨盛凯...
    4550-4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膜分离技术因具有高通量、抗污性能好、易清洗、生命周期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受限于对陶瓷膜的特点、优势和用途等方面的认知,该技术在飞速发展的生物制造领域应用相对有限。本文首先介绍了陶瓷膜分离技术及分类,简述了陶瓷膜的优势以及陶瓷膜组件和国内外生产厂家。此外,重点综述了生物制药、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大宗发酵产品和发酵食品饮料等生物制造领域的产品特点以及陶瓷膜的应用实例,并根据发酵液的分离目的,从膜的材料、结构、孔径、操作和清洗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陶瓷膜的选择策略。最后,指出了低成本和高分离精度的陶瓷膜研发是拓宽其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的重要方向,同时,进一步积累陶瓷膜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案例和数据,提高产品质量和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将促进陶瓷膜技术在快速发展的生物制造领域更加广泛的应用,落实"双碳"战略目标。

    生物分离发酵陶瓷生物制造

    化学吸收法胺液逃逸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陆诗建张娟娟杨菲刘玲...
    4562-4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化学吸收法吸收剂及其降解产物的逃逸会导致吸收剂成本变高以及胺类排放污染大气,带来运行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本文主要介绍了胺逃逸类型、原理及逃逸控制方法。文中指出:水洗和传统除雾器为目前常用的控制方法,可高效率去除气体和物理夹带逃逸,但气溶胶由于粒径小、逃逸量大带来的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较为常用的控制方法有加大分离设备、控制运行参数、添加助剂、中间冷却法等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仍将放在物理方法上,如急冷、高频电场等,在不改变前期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在吸收塔或水洗塔后对逃逸气体进行控制。在兼顾CO2吸收法捕集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CO2捕集化学吸收法胺逃逸控制方法

    基于二维光热材料的界面太阳能光热蒸发系统优化

    张蕾杜红英冯文浩郭军康...
    4571-4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水淡化是缓解全球淡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存在高成本、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利用太阳能作为唯一能源输入的界面太阳能光热蒸发技术(interfacial solar steam generation,ISSG)因其低成本、可持续、高效率的优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ISSG在气-液界面通过高效光热转化将水分子蒸发冷凝收集得到淡水。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利用二维光热材料设计的界面太阳能吸收器结构的演变,重点分析了膜(涂层)-气凝胶-水凝胶(泡沫)的发展历程,指出基于水凝胶(泡沫)的光热蒸发系统具有高效热定位、高效光热转换、高效抗盐沉积、快速输水和水活化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对ISSG的发展前景及挑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开发自动调节蒸发速率、蒸汽温度的新型智能蒸发系统,并将其与能源、农业、工业等领域互联的新策略,旨在启发从实验室到实际大规模太阳能驱动清洁水生产的光热蒸发系统的科学设计及工程应用。

    光热材料界面蒸发太阳能水凝胶水净化

    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降解水中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

    张茜李皓芯张天阳李子富...
    4587-4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难降解性、生物蓄积性和潜在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水环境是PFASs最重要的归趋之一,然而水处理常规技术难以去除PFASs,近年来,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在PFASs的降解中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目前对于直接紫外光降解、紫外高级氧化技术和紫外高级还原技术降解PFASs的相关研究,重点从降解机理(包括活性物种产生机理和反应机理)、降解效率(包括降解率和脱氟率)和影响因素(包括光波长、pH、溶解氧、无机离子和腐殖酸等)三个维度对比了不同反应体系下PFASs的去除效能,并总结了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应用于去除实际水体中PFASs时需克服的难点,以期为该类技术在PFASs降解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光化学高级氧化技术自由基高级还原技术降解率脱氟率

    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技术及进展

    黎伟杰路蕾蕾李得科王春航...
    4601-4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的广泛使用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电池废弃物,如何环保、安全、低成本地处理这些废旧锂离子电池成了该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危害和资源利用价值为背景,重点介绍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的工艺流程,其中包括了预处理、主流回收方法、金属分离回收和再生利用等部分,以相关技术原理为基础,重点归纳了近几年湿法回收为主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工艺流程的学术成果,并对工艺过程中各个方法进行了优势与不足的分析,其次对于物理回收和火法回收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在现有的回收现状上,对锂离子电池未来进行展望,提出建立大型预处理生产线、在相邻领域再利用回收材料、重复使用化学试剂等合理的发展方向。

    废旧锂离子电池废物处理回收浸出再生

    微纳米气泡强化臭氧氧化降解含酚废水

    宋占龙汤涛潘蔚赵希强...
    4614-4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解毒性强的含酚工业废水,本文将微纳米气泡与臭氧氧化法相结合,探究了处理温度、溶液pH、苯酚初始浓度和臭氧浓度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气泡,微纳米气泡破裂可诱导产生更多的·OH,弥补了臭氧传质效率低和氧化性不足等缺点,使反应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明显提高,并在苯酚降解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相比于臭氧氧化法,苯酚降解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提升臭氧浓度、溶液pH及降低苯酚初始浓度均可促进反应体系中生成更多的·OH,进而提升除酚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苯酚降解的中间产物,分析了苯酚降解的可能路径。总体而言,微纳米气泡结合臭氧氧化法是一种有潜力的除酚技术,研究结果对此技术在工业废水降解中的应用和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废水微纳气泡臭氧氧化苯酚降解

    单宁酸-纳米协同改性胶原纤维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石佳博张宇轩陈雪峰谭蕉君...
    4624-4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胶原纤维为代表的生物质基多孔材料因其具有可再生、储量丰富等特点且保留胶原纤维独特的多尺度孔隙结构以及具有优异的分离能力、可重复使用和可生物降解等优势,近年在含油废水处理等领域备受关注。针对胶原纤维多孔材料存在着油水分离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利用单宁酸与金属离子(铝和锆)掺杂锂藻土纳米片的协同交联体系来改性胶原纤维,制备了一种具有油水分离性能的胶原纤维基多孔材料。结果表明:该协同交联体系可提高胶原纤维多孔材料的自支撑性、成型性和多孔性,同时未改变胶原的三股螺旋构象并可起到稳定胶原微结构的作用;协同交联改性后胶原纤维多孔材料的收缩温度提升至90℃以上,接触角提升至98°以上,油水分离效率提升至68%以上,表明其热稳定性、疏水性以及油水分离性能均得以改善。

    生物质胶原纤维多孔材料协同交联油水分离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