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燃气烟气中低浓度CO2的低能耗高效捕集工艺模拟优化

    李磊赵宴民田海洋李江伟...
    581-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气烟气中CO2捕集一般采用化学吸收工艺,该工艺需要优化实现CO2脱除率提高、能耗降低。本文使用Aspen Plus模拟了典型醇胺法CO2捕集和优化的低能耗高效CO2捕集过程,考察了两种工艺下乙醇胺(MEA)+H2O和MEA+甲基二乙醇胺(MDEA)+H2O不同吸收剂循环量、吸收温度对CO2脱除率和贫液再生能耗的影响,分析了最优工艺技术条件,两种工艺的设备及公用工程运行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典型醇胺法CO2捕集工艺和低能耗高效CO2捕集工艺都可以达到捕集后CO2纯度≥90%(体积分数)、CO2脱除率>90%、能耗<3。0GJ/tCO2的设计要求,MEA+H2O吸收剂的最优循环量是60m3/h,MEA+MDEA+H2O吸收剂的最优循环量是65m3/h,吸收温度是40~45℃。相同吸收剂及循环量下,两种工艺的CO2脱除率和CO2回收率基本相同,低能耗高效CO2捕集工艺贫液再生能耗可降低0。13GJ/tCO2。CO2捕集工艺经过优化后,设备投资及公用工程运行成本可以明显降低。

    低浓度CO2烟气脱碳贫液再生能耗CO2脱除率工艺模拟

    原油组分及蜡晶结构对JH页岩油结构破坏与恢复的影响规律

    尹然穆野霍富永曹钦亮...
    590-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油气并重、常非并举的能源发展战略有效推动了页岩油的开发进程,对其高效安全集输工艺技术重视度显著提高。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 JH页岩油的基础物性,明确了其凝点低、密度小、含蜡量高、轻质组分多、无沥青质、少胶质和蜡晶结构强度弱的特点。集输过程中其蜡晶结构易被破坏会导致动态黏度于凝点附近迅速降低。集油温度低于凝点时,停输后其动态屈服应力显著低于静态值。停输后,静态降温过程中更多蜡晶析出导致凝油结构强度迅速恢复;无降温条件下其结构强度恢复速度极慢,凝点以下9℃停输12h后所得动态屈服应力仅为静态值的8。5%。为保证输送安全,需在避免地温条件过低或停输后存在大幅降温条件下开展再启动操作,若有必要可采用间歇性启动方式降低凝油屈服应力,保证再启动安全。

    含蜡页岩油基础物性流变特性黏度屈服应力流动安全

    餐厨垃圾体系下的丁酸发酵强化

    郑钧译李明朱倍弘苏畅...
    597-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了利用丁酸发酵菌——酪丁酸梭菌,利用餐厨垃圾生产丁酸的可行性。通过酸、碱、温度等预处理方法调控餐厨垃圾中可发酵糖的释放,实现多糖的高效水解。在质量分数为1。5%硫酸、121℃和1h的预处理条件下,还原糖的转化率可达62。8%。经过酸预处理,餐厨垃圾中的纤维素更易于被酶水解,从而提高了还原糖的转化率。以此餐厨垃圾的酸预处理出料液为底物,探究了碳点强化酪丁酸梭菌发酵产丁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添加碳点后,丁酸产量较无碳点组提升了 10。4%,而乙酸质量分数则降低了 27%。电化学分析显示,添加碳点的酪丁酸梭菌电容提高了 11%,电阻降低了 12。6%。这表明碳点的加入增强了菌体的电活性,这可能加快了胞内红杆菌固氮(Rnf)复合物的电子传递速率,提高了胞内辅酶NADH(还原型辅酶Ⅰ)/NAD+(氧化型辅酶Ⅰ),从而促进乙酸向丁酸的转化。本文有望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持。

    餐厨垃圾酸预处理酪丁酸梭菌碳点丁酸发酵

    Na2SO4电解制备NaOH捕集CO2

    王博葳郑明朕王乐萌付东...
    604-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吸收法作为当前烟气碳捕集的重要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示范工程中,其中钠碱法相较于当前主流吸收法具有低挥发、低毒性、低成本的优点。为了应对烟气中的酸性气体CO2以及干法脱硫脱除SO2后的含Na2SO4废水,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将电解Na2SO4与NaOH捕集CO2相结合,对不同条件下的电解效率和NaOH产率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在吸收平衡实验和喷淋塔中NaOH捕集CO2的效果,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的NaHCO3结晶量。结果表明,双极膜电渗析可以使Na2SO4有效电解为NaOH。CO2吸收平衡实验表明电解产物NaOH相对于Na2CO3具有更高的CO2吸收量和吸收速率,且乙醇胺(MEA)能进一步加强NaOH对CO2的吸收效果。当温度为50℃和液气比为167时,喷淋塔中CO2捕集效果最佳,吸收量达到CO2理论吸收值的98。67%,可获取结晶细小的棒状NaHCO3粉末,最大的结晶量可达22。447g。

    电渗析二氧化碳捕集吸收结晶喷淋塔

    纤维板中气味物质的化学组成、气味特征和风险值分析

    杨芳邹献武朱黎明
    615-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系统分析纤维板中气味物质化学组成的基础上,通过测定和收集这些气味物质的嗅阈值(odor threshold,OT)和最低关注浓度值(lowest concentration of interest,LCI)数据,计算和评估各个气味物质的气味活度值和风险值,以此为高风险和刺激性气味物质的治理明确治理对象,提供治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板中释放较多的气味物质是苯系物、萜烯类化合物、乙酸、己醛等小分子物质。虽然乙酸(强烈、刺鼻、类似醋的气味),丙酸(辛辣醋味),苯乙烯(刺鼻的类似橡胶味),对、间二甲苯(刺激性芳香味),1-丁醇(酒精辛辣味),邻二甲苯(刺激性芳香味),苯甲醛(苦杏仁味),糠醛(似苯甲醛的特殊气味)等组分具有刺激性的气味,但是气味活度值大于1的主要是己醛、壬醛、辛醛、庚醛等醛类化合物和长叶烯、α-蒎烯等萜烯类物质。对醛类、萜烯类这些物质的减控治理是降低纤维板气味的主要途径。气味物质的风险值既与其释放量大小有关,也与其LCI值有关。虽然纤维板气味物质中含有2-甲基萘、二甲苯等中低毒性物质,但是这些物质的风险值都远小于1。

    纤维板气味物质化学组成气味活度值风险值

    IPE-23萃取剂在含锂废液中回收锂的应用

    何方许高洁裴翔孙德智...
    627-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废旧锂电池回收废液中进一步提取锂资源兼具经济和环境效益,β-双酮类溶剂萃取体系因其良好的萃锂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β-双酮类萃取剂的种类较少导致在选择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通过Gaussian 16、Multiwfn软件进行了萃取剂分子表面静电势和萃锂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NO2、—CF3、—CN取代基通过改变β-二酮分子范德华表面的静电势极值来提升萃锂性能,在此理论基础上开发出β-二酮类选择性提锂萃取剂IPE-23;以锂萃取率、分离比、萃取分相、萃取剂在水相中的溶损(以水相中的化学需氧量COD计)等衡量指标,研究了萃取剂浓度、温度、相比、加碱量等因素的影响,经过三级逆流萃取-三级逆流洗涤-CO2酸化反萃工艺处理,锂的萃取率达到97%,分配比DLi=21。90,锂钠分离系数为423。85,萃余液pH为11。3,COD为675。2mg/L,反萃液中锂浓度达到6。66g/L。本研究有望为废旧锂电回收废液中锂资源的高效循环回用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支撑。

    含锂废液溶剂萃取分离回收湿法提锂

    铝基废催化剂载体的回收与再生制备

    李琳黄国勇徐盛明郁丰善...
    640-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基催化剂是石油精炼行业中需求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催化剂。将报废无法继续使用的铝基废催化剂载体回收再生,可大幅度地提高工业催化过程的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工作通过"钠化焙烧—弱碱性浸出"将用于轻质油催化重整工艺的废Pt-Sn/Al2O3催化剂中的铝元素回收得到NaAlO2溶液,并采用反沉淀法将NaAlO2制备成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的介孔γ-Al2O3。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原料质量比、浸出pH等参数,研究铝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在焙烧温度为450℃、质量比为1。2、浸出pH为8。5的条件下,铝的浸出率高达99。9%,效果最佳。将回收的NaAlO2溶液制备为介孔γ-Al2O3,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Brunner-Emmet-Teller(BET)、粒度分析仪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500℃、老化时间为12h、反应pH为10的条件下,合成的介孔氧化铝比表面积为284。19m2/g,孔体积为0。47cm3/g,平均孔径为6。65nm,且其孔径分布均一、颗粒均匀程度良好,所得再生γ-Al2O3的比表面积、粒径等均满足《氧化铝》(GB/T24487-2022),样品纯度可达99。9%。

    催化剂载体弱碱性浸出偏铝酸钠反沉淀法再生氧化铝理化指标调控

    油页岩灰基分子筛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石磊王倩赵晓胜刘宏臣...
    650-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油页岩灰基分子筛的类型和结构与其吸附染料分子能力间构效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以北票油页岩灰(BPA)为原料制备了 NaP1、NaX和NaA三种不同类型的分子筛,并将其用于吸附亚甲基蓝(MB),考察了分子筛用量、MB初始浓度、pH、吸附温度和时间对吸附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分子筛吸附MB过程的吸附机理,明确了不同类型分子筛与其吸附MB能力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对其吸附能力影响较大,在最优化吸附条件下,NaP1、NaX和NaA型分子筛对MB的去除率分别为99。7%、94。5%和96。5%,且均具有良好的可再生重复利用性能。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NaP1型分子筛对MB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熵增过程;NaX和NaA型分子筛对MB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熵减过程。吸附机理研究表明,静电引力、氢键和孔扩散是分子筛吸附MB过程的主要推动力。可为油页岩灰的资源化利用以及低成本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和理论借鉴。

    油页岩灰分子筛亚甲基蓝吸附机理构效关系

    我国生物制造领域竞争优劣势分析

    王婉莹周颖喆刘华娟蒋国强...
    662-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制造领域,已经成为中国和美国之间科技创新的重要竞争高地,美国已经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未来20年的主要战略。发展生物制造和生物经济已成为全球促进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保护、碳排放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方略。本文通过对比《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明确目标》和中国生物制造领域相关计划政策,从生物制造的上游领域、产业和制造领域以及市场和应用领域,分析中美两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竞争焦点,以及与美国相比我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对部分问题提出可能对策,通过分析有利于加深本领域科研工作者对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方面的深刻理解,同时对于认识和创新未来相关科研和产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参考价值。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造生物产业科技竞争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