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科技
化工科技

鲁建春

双月刊

1008-0511

hgkjcn@sina.com

0432-63973377;63978146

132021

吉林市遵义东路27号

化工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化工领域技术类期刊,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检索性期刊EI、CA、CSI所收录。主要报道全国化工领域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改造成果,对国家、省、市级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教委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和各种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各种获奖项目优先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反应溶剂制备BiOI光催化性能

    张元斌赵华李军刘京津...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取溶剂热法,分别以乙醇、乙二醇和甘油作为溶剂制备BiOI催化剂,采用XRD、XPS、SEM和N2吸附-脱附对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降解染料,在模拟可见光下考察不同溶剂制备的BiOI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溶剂制备的BiOI微球颗粒小,分散性好,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为91.6%.反应速率常数为0.020 17 min-1,分别是乙醇和甘油作溶剂制备样品的11倍和1.3倍.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表明,h+是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

    溶剂羟基光催化BiOI

    分子印迹技术在酚类污染物检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宇环李旺高续春张智芳...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酚类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环境及工业废水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酚类污染物的检测控制对建设绿水青山生态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子印迹技术具有选择性高、稳定性良好、使用寿命长及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固相萃取、电化学传感器和废水等领域.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分子印迹技术类型,综述了分子印迹方法在酚类污染物控制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对分子印迹技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分子印迹酚类控制检测

    钌基氢析出反应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窦迪王海斌包丽霞丛媛媛...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钌具有与铂相近的氢析出反应(HER)催化活性,价格约为铂的一半,是一种替代铂的理想金属.研究高效、稳定并且价格低廉的钌基HER电催化剂是实现氢能源社会的有效途径.介绍了HER机理,总结了最近钌基氢析出反应电催化剂的4种设计策略,展望了钌基氢HER电催化剂的机遇和挑战.

    氢析出反应钌基催化剂电解水氢能源

    锂枝晶生长机制与抑制策略

    温欣怡薛鹏程范家铭毕明舜...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电池中不规则的树状锂枝晶生长导致电池电化学性能受限、寿命短和安全性低,成为锂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障碍.总结了锂枝晶的生长机制和抑制策略,分为4种锂枝晶生长模型(表面成核与扩散模型、异质成核模型、空间电荷模型和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模型).根据锂枝晶的生长模型,分类阐释了近年来的抑制策略,包括隔膜修饰、电极设计和电解质改良.研究结果表明,开发Janus膜和隔膜涂层材料是最有前景的隔膜修饰方法;通过施加磁场、涂覆涂层等方法改进锂金属阳极是有效的电极设计策略;凝胶电解质是未来电解质改良的发展趋势之一.锂枝晶的抑制策略研究为开发高性能锂电池提供了方向.

    锂枝晶锂电池抑制策略生长模型

    含油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王方炯李强吴玉曼鱼涛...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含油污泥的来源、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总结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目前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资源化处理和无害化处理两大类.其中,资源化处理技术涉及溶剂萃取、热解、超声波、热洗涤和调剖处理等方法,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固化、氧化和生物处理等方法及对含油污泥残渣综合利用.详细论述分析和对比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作用原理,为含油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高效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综合利用

    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材料科学、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新进展

    王亚斌严心娥张来新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分子化学是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主客体化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相互交叉融合而发展成为一门植根深远的新兴热门交叉边缘学科,其在工业、农业、国防、医药学、航空航天科学及众多高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详细介绍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材料科学、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并对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超分子合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