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阶跃射流的撞击流反应器流场动态特性分析

    张建伟安丰元董鑫冯颖...
    62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对动态阶跃型撞击流反应器流场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入口速度条件下流体流动规律、湍流特性以及能量水平.结果表明,动态阶跃型入口条件下,撞击面在两喷嘴之间周期性移动,流动参数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随着入口平均速率的增大,驻点速度逐渐增大;随着两喷嘴入口速率差的增加,撞击面移动速度加快,撞击区流体湍流强度逐渐增加;随着入口平均速率与入口速率差的增大,XOZ平面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湍动能逐渐减小.对比动态撞击流反应器与稳态撞击流反应器内流场特性,探究动态入口条件对撞击流反应器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阶跃撞击流反应器湍流黏度、湍流强度和湍动能等参数均明显高于稳态撞击流反应器,撞击轴线上的湍动能梯度分布大于稳态撞击流反应器.动态入口条件下撞击流反应器流体湍动更剧烈,能量水平更高,有利于增加流场内流体扰动与促进混合.

    撞击流动态调节数值模拟湍流实验验证

    圆筒电极抑制换热表面CaCO3污垢沉积特性研究

    王兵兵王超徐志明
    634-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一圆筒柱面电极布置在换热器入口管道处,并与高压电源正极连接,研究圆筒电极形成的非匀强电场对实验段换热表面CaCO3污垢沉积的影响.作为对比,同时分析了平行板电极(匀强电场)作用下CaCO3污垢沉积行为.结果表明,施加平行电极与圆筒电极均可抑制换热表面CaCO3污垢的沉积,抑垢率随施加电压(0~5000 V)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施加平行电极时,最佳抑垢电压值为1000 V,最佳抑垢率为73.27%.当施加圆筒电极时,最佳抑垢电压为500 V,最佳抑垢率为83%.因此,施加圆筒电极具有更好的抑垢效果,同时最佳抑垢电压更低,可降低电的消耗.此外,在无电场作用时,换热表面CaCO3晶体主要为树枝状文石结构,当施加圆筒或平行电极时,CaCO3晶体主要为块状方解石结构.

    圆筒电极CaCO3污垢最佳抑垢电压CaCO3晶体传热传质

    起伏振动倾斜上升管气液两相流摩擦阻力分析与计算

    周云龙刘起超
    643-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起伏振动下气液两相流摩擦压降的准确计算对海洋核动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实验研究了不同振动和流动工况下30°倾斜上升管气液两相流摩擦压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起伏振动下摩擦压降波动幅度和平均值显著增大.与静止状态相比,起伏振动下摩擦压降的多尺度熵值除泡状流外明显增大,且呈现大幅振荡现象,流动不稳定性更加显著.静止状态摩擦压降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误差较大,现有模型对于起伏振动状态不适用.分析流动和振动参数对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发现其与均相雷诺数成反比,与振动幅值以及频率成正比.以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起伏振动状态的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关系式,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气液两相流起伏振动倾斜上升管摩擦压降预测模型

    微通道内超临界氮气三维热流场实验与数值模拟

    韩昌亮辛镜青于广滨刘俊秀...
    653-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超临界氮气(SCN2)三维热流场特性,在用实验数据验证数值方法可靠性基础上,分析了压力(3.6~7 MPa)和质量流速[800~1200 kg/(m2∙s)]对SCN2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微通道圆管不同圆周方向上SCN2热流场规律.结果表明:在低压力和高质量流速下,同一轴向位置处,径向内壁温最大值出现在圆管90°处;质量流速越大,内壁温最大值和对流传热系数最小值由圆管180°向90°处发生了转移;当浮升力系数Gr*/Re2>1时,浮升力有利于强化圆管底部区域流体传热能力;基于获得的数据,提出了一个新的适合预测微通道圆管内SCN2对流传热特性的无量纲换热关联式,预测误差小于20%.研究结果为微通道换热器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微通道超临界氮气热流场关联式

    基于不同类型溶液蒸气压特性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实验研究

    王洁冰高金彤徐震原
    663-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能界面蒸发可实现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和蒸发式污水处理,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纯水或NaCl溶液.实际脱盐或废水处理中溶质会与此不同,导致溶液蒸气压变化并影响蒸发性能.本文首先分析了溶液表面蒸气压曲线类型,将其分为上凸型、下凹型和直线型.针对这几种蒸气压曲线进一步选取[EMIM][OTf]、[EMIM][Ac]和NaCl水溶液作为代表溶液,在不同辐照强度和浓度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纯水的蒸发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下[EMIM][OTf]水溶液展现出了良好的蒸发性能,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蒸气压处于上凸区间;当溶液浓度升高或辐照强度提升时,[EMIM][OTf]溶液的蒸发速率提升较NaCl水溶液小,主要原因在于蒸发过程的浓度极化导致气液界面处的[EMIM][OTf]浓度升高,蒸气压相差较小;不同工况下[EMIM][Ac]水溶液的蒸发速率均较慢,纯水的蒸发速率最快,体现了蒸气压对蒸发性能的关键影响,原因是低蒸气压导致高蒸发温度,并带来更多的能量损失.

    汽液平衡蒸发界面蒸发溶液太阳能水处理

    Cu/SSZ-13催化剂脱硝活性中心与催化性能构效关系的研究

    周微王福烨贺宁于海斌...
    672-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开发具备优异催化性能的催化剂.以具有菱沸石(chabazite,CHA)结构的小孔分子筛SSZ-13为载体制备的Cu/SSZ-13催化剂,因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水热稳定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制备了系列Cux/SSZ-13催化剂,并通过CO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DRIFT)和H2-TPR等方法能够确定具有高催化活性的铜离子在SSZ-13分子筛上的落位和存在状态.CO红外吸附实验发现,采用Cu(NO3)2水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SSZ-13催化剂上存在多种落位的Cu+活性中心.在较低的Cu+交换度条件下,Cu+优先落位于SSZ-13分子筛的八元环位置,随着交换度的提高,Cu+开始落位于SSZ-13分子筛双六元环的位置.H2-TPR结果表明Cux/SSZ-13催化剂上也存在大量落位在八元环位置不稳定的Cu2+,这些Cu2+很容易被还原为Cu+.Cux/SSZ-13催化剂经800℃水蒸气连续老化16 h,分子筛骨架崩塌程度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骨架铝的脱除,导致Cu物种发生团聚,而第二金属Ce元素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u/SSZ-13的水热稳定性.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具有一定量稳定存在的Cu+,并且拥有大量不稳定存在Cu2+的催化剂具有较宽温度范围的脱硝性能.

    NH3-SCR反应Cu/SSZ-13催化剂铜离子活性

    含杂萘联苯结构的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分析

    王哲祖愿胡方圆蹇锡高...
    681-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含杂萘联苯结构环氧单体(3EPZ)与聚醚胺(ED-2003)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采用Starink模型及自催化模型获得了不同转化率下体系的活化能及相关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曲线与模型计算结果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99%,表明所建立的自催化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体系的固化过程.

    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自催化模型

    负载型Co基双功能催化剂上戊酸酯生物燃料的制备

    王吴玉史玉竹严龙张兴华...
    68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HZSM-5、HY、Hβ以及MCM-22四种载体上负载Co的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开展了以乙酰丙酸乙酯为原料一步法加氢脱氧合成戊酸乙酯以及戊酸生物燃料的研究.采用XRD、XPS、TEM、FT-IR、NH3-TPD、H2-TPR、py-FTIR、ICP-AE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0Co/HZSM-5催化剂由于Co在HZSM-5上分布均匀,并且B酸酸性、总酸量以及还原性能最优,在保持较高的反应性能的同时,提高了产物的选择性,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进一步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进行优化,在反应温度为240℃、压力为3 MPa、反应3 h时,以正辛烷作溶剂,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乙酰丙酸乙酯的转化率达到100%,戊酸酯和戊酸的总收率可达90%.

    乙酰丙酸乙酯生物燃料加氢脱氧钴基催化剂分子筛

    生物质三组分与低密度聚乙烯共催化热解制取轻质芳烃的协同作用机理

    黄明朱亮丁紫霞毛一婷...
    699-711,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质与废塑料共催化快速热解是制取轻质芳烃的重要途径.采用不同种类的分子筛催化剂,首先研究了分子筛种类对杨木、生物质三组分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单独催化快速热解轻质芳烃产率的影响,其次研究了生物质三组分与LDPE在共催化热解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杨木、生物质三组分和LDPE单独催化快速热解时,HZSM-5(25)催化剂体现出最高的轻质芳烃产率;在杨木和LDPE共催化快速热解时,随着LDPE质量的增加,轻质芳烃的产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生物质三组分和LDPE共催化快速热解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热解的呋喃类中间产物与LDPE热解的轻烯烃中间产物易发生"双烯合成"反应,表现出较强的协同催化作用,促进轻质芳烃的生成,而木质素则抑制轻质芳烃生成.

    生物质三组分低密度聚乙烯催化热解轻质芳烃生物能源催化剂化学反应

    四乙基氢氧化铵改性对HMOR分子筛结构及二甲醚羰基化性能的影响

    苏畅冯晓博张立云陈峰...
    712-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气经二甲醚(DME)羰基化合成乙酸甲酯(MA),MA进一步加氢制备乙醇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煤基合成气制备乙醇路线.采用温和的后处理方法改性DME羰基化分子筛,进一步提高DME羰基化效率,对其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对HMOR分子筛改性处理,探讨了有机碱改性处理对HMOR分子筛的结构和DME羰基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TEAOH浓度为0.3 mol/L时,HMOR分子筛介孔孔容增大约26%,外比表面积增大约10%,DME的转化率增幅达68%.TEAOH水解产生的OH-能够温和脱除HMOR分子筛中的骨架硅,获得介-微多级孔结构,提高DME羰基化反应过程中的传质速率.此外,水解的TEA+在分子筛表面富集,抑制了OH-的过度脱硅,保护分子筛基本骨架结构不被更深层次破坏.

    乙醇二甲醚羰基化乙酸甲酯四乙基氢氧化铵后处理HMOR分子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