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料油汽化特性对催化裂化反应结焦过程影响的CFD模拟

    陈昇王梦钶鲁波娜李秀峰...
    2982-2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原料油汽化特性影响,在一套百万吨级工业FCC提升管中,基于多相欧拉模型耦合EMMS曳力和传质、油滴汽化和十二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三维CFD模拟研究气液固三相流动、汽化、反应、结焦的复杂过程,新开发结焦预测模型定量预测结焦状况,对比研究不同原料油雾化液滴粒径和起始汽化温度下各相和反应组分浓度场、温度场分布和结焦程度.结果表明,模拟方法可较准确预测汽化、反应生焦和结焦过程,不同雾化液滴粒径和起始汽化温度通过流场分布和汽化快慢影响液相油滴汽化率和反应转化率;合适液滴粒径(60μm)和起始汽化温度(654 K)可提升轻油、汽油、液化石油气目标产品收率并改善结焦程度.

    催化裂化多相反应汽化结焦CFD

    甲醇体系电镀污泥衍生磁性多金属材料催化糠醛加氢转化

    张军胡升顾菁袁浩然...
    2996-3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镀行业废弃物电镀污泥为前体合成磁性多金属催化材料,考察其在甲醇供氢体系生物基糠醛加氢转化制备糠醇和2-甲基呋喃的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液氮吸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煅烧后电镀污泥进行表征,并研究了煅烧温度和各反应工艺条件对甲醇供氢体系糠醛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镀污泥衍生磁性多金属材料均具有强酸性位点和部分介孔结构,以铜组分为主的催化活性中心在反应过程中部分被还原为零价,有助于促进甲醇重整产氢和糠醛加氢转化;以700℃煅烧的电镀污泥为催化剂,在240℃反应2 h以上,糠醛几乎完全转化,产物中糠醇和2-甲基呋喃最高收率(摩尔分数)分别为70.9%和31.9%,反应过程副产物以2-呋喃甲基甲醚和2-(二甲氧基甲基)呋喃为主.此外,基于甲醇重整产氢、铜镍组分原位还原以及糠醛加氢反应之间的耦合作用,推测出甲醇体系电镀污泥衍生磁性多金属材料催化糠醛加氢转化可能的反应机制.

    电镀污泥甲醇生物质糠醛加氢生物燃料

    岩盐矿提钾老卤中溴离子选择性电氧化过程研究

    苏晨昱杨颖宋兴福
    3007-3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南半岛岩盐矿提钾老卤中溴离子含量约为3000 mg/L,是极具价值的制溴原料.岩盐矿伴生溴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提高岩盐矿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缓解我国溴资源短缺现状,具有经济、社会及环境多重意义.通过三电极体系线性扫描伏安法与电氧化实验,对含溴模拟卤水中溴离子的氧化速率以及氯离子浓度、电极的有效面积、搅拌速率对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50 V为合适的溴离子选择性氧化的电极电位,且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针对氯离子浓度为280 g/L的岩盐矿提钾老卤,石墨电极的有效面积50.18 cm2,搅拌速率400 r/min时溴离子电氧化的速率最快,反应速率常数为0.3042 h-1,电氧化8 h后溴转化率为91.9%.

    电化学氧化溴素提取选择性三电极体系动力学

    有机-水混合溶剂中氯离子对C—H键的电氧化腈化性能

    褚有群葛展榜焦玉峰张建平...
    3018-3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电化学合成中大部分有机反应底物不溶于水,往往需要添加适量的有机溶剂形成有机-水混合溶剂.氯离子作为无机媒质在有机电化学合成中应用广泛,但氯离子往往溶解于水相中.而溶剂是电化学合成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很有必要对氯离子在有机-水混合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法(LSV)、计时电量法研究了氯离子在有机-水混合溶剂中的动力学参数,考察了阳极材料、扫描速率、混合溶液中水的含量、有机溶剂的种类等对氯离子电化学氧化性能的影响.并以氯离子为媒质,在无隔膜电解槽中,通过间接电化学活化对甲氧基甲苯(p-MeOBT)甲基上的C—H键原位生成醛,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腈类化合物.以p-MeOBT为反应底物,在乙腈-水混合溶液(体积比7:3)中,恒电流电解(CCE)12 h,60℃下,目标产物对甲氧基苯甲腈(p-MeOBCN)的收率达80%.通过对反应过程中各中间物种的监测,提出了可能的C—H键间接电腈化腈化反应机理.

    氯离子动力学电解间接电氧化C—H活化腈化反应

    磁性MgFe2O4及其核壳催化剂制备与煤热解性能研究

    陈永安周安宁李云龙石智伟...
    3026-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MgFe2O4前体,经焙烧得到MgFe2O4催化剂,再经St?ber法制得核壳结构催化剂MgFe2O4@SiO2和MgFe2O4@SiO2@HZSM-5(MSH),利用VSM、XRD、SEM、FT-IR、N2物理吸附等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磁性能和结构特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N2气氛下磁性催化剂对补连塔富油煤的催化热解特性及回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MgFe2O4为立方尖晶石结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181.50 emu/g,具有良好热稳定性能.上述系列磁性催化剂均呈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MSH催化活性最好.与非催化热解相比,MSH催化热解焦油产率提高了57.7%,焦油中脂肪烃和苯类含量增加约2倍,稠环芳烃含量下降8.6%~9.8%.采用磁选方法可有效实现催化剂回收,经700℃下焙烧处理,可实现回收催化剂的再生.SiO2包覆有助于提高核壳结构催化剂的磁热稳定性和催化寿命.

    催化热解磁性MgFe2O4包覆焦油回收再生

    水热生长碱式硫酸镁纳米线结晶动力学研究

    乃学瑛吴鹏程远肖剑飞...
    3038-3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邻苯二甲酸氢钾为络合剂,采用络合-水热法制备了碱式硫酸镁纳米线;采用宏观动力学方法结合微观结构分析,进行碱式硫酸镁结晶机理研究.通过分析Mg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建立结晶动力学方程;然后根据晶体缺陷分析碱式硫酸镁纳米线表面成核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碱式硫酸镁纳米线在140和160℃结晶机理为多核控制表面生长;在180和200℃时结晶机理发生了变化,转变为线性控制表面生长;碱式硫酸镁纳米线的晶格中存在着较多的刃型位错与螺型位错,可以促进其表面成核、快速生长.

    碱式硫酸镁纳米线水热结晶动力学成核

    钴强化铁磁体活化过一硫酸盐的实验研究

    黄仕元邓简袁瀚钦王国华...
    3045-3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剂热法后高温煅烧的方式制备了铁钴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用以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偶氮染料金橙Ⅱ(OGⅡ).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仪器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钴复合量、不同去除体系、催化剂投加量、PMS投加量、污染物浓度、pH和共存阴离子等因素对OGⅡ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铁钴复合催化剂重复利用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铁钴复合催化剂可以有效活化PMS降解OGⅡ,在n(Co3O4):n(Fe2O3)=0.1、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PMS投加量为0.4 mmol/L、OGⅡ浓度为30 mg/L、溶液pH为6.2的条件下,反应60 min后,OGⅡ的降解率达到了95.81%,其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最大反应速率常数为0.0491 min-1.复合催化剂使用4次后对OGⅡ仍有68.85%的降解率.·SO-4、·OH和1O2是反应体系产生的活性氧物种,1O2在OGⅡ的降解中起主要作用.

    铁磁体尖晶石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盐降解

    基于可变价NiFe-LDH/rGO对磷酸根离子的特异性电控分离

    朱江伟马鹏飞杜晓杨言言...
    3057-3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解决现有磷污染以及磷资源流失等问题,通过油浴与热化学还原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一种NiFe-LDH/rGO电活性杂化膜材料.使用电化学方法,在氧化还原电位的控制下,Ni、Fe(Ⅱ/Ⅲ)双金属发生核外电子的跃迁,高价态的Ni、Fe(Ⅲ)与PO3-4发生内球络合作用,实现PO3-4的选择性置入-置出.实验获得270 mg·g-1的高PO3-4吸附容量及85%以上的再生效率.此外,该杂化膜材料在共存离子存在的复杂水体中,对PO3-4具有优异的选择性,为磷石膏渗滤液以及各种含磷废水污染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理论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NiFe-LDH/rGOPO3-4电化学选择性吸附容量稳定性

    聚乙烯胺/Cu3(BTC)2-MMT-NH2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气体传递性能

    王立维王娟娟王永洪张新儒...
    3068-3077,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阳离子交换与Cu3(BTC)2原位合成相结合制备Cu3(BTC)2-MMT,同时,借助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氨基功能化制备Cu3(BTC)2-MMT-NH2杂化材料.然后,将杂化材料添加到聚乙烯胺(PVAm)基质中作为选择性涂层涂覆到聚砜(PSf)支撑体上,制备了PVAm/Cu3(BTC)2-MMT-NH2混合基质膜.通过XRD和FTIR对杂化材料的晶态结构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ATR-FTIR证实了Cu3(BTC)2-MMT-NH2杂化材料与PVAm基质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系统性研究了PVAm/Cu3(BTC)2-MMT-NH2混合基质膜中MMT阳离子交换量、Cu3(BTC)2-MMT与KH550的质量比、Cu3(BTC)2-MMT-NH2的负载量、操作压力、湿膜厚度、操作温度以及混合气作为原料气对膜CO2渗透性、CO2/N2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气气氛,操作温度为25℃、操作压力为1 bar(1 bar=0.1 MPa)的条件下,当Cu3(BTC)2-MMT-NH2负载量为3%(质量)时,膜的气体分离性能最优,CO2渗透率为203 GPU(1GPU=10-6 cm3·cm-2·s-1·cmHg-1,1 cmHg=1333.22 Pa),CO2/N2选择性为100.7,远高于添加MMT、Cu3(BTC)2和MMT/Cu3(BTC)2混合物的混合基质膜.这是由于Cu3(BTC)2-MMT-NH2具有层间快速传递通道且与聚合物基质有良好的相容性.此外,混合气测试条件下,混合基质膜运行360 h,仍能保持优异的CO2分离性能稳定性.

    聚乙烯胺混合基质膜蒙脱土传递通道CO2分离

    高浓度Na+//NO-3,SO2-4-H2O溶液的膜蒸馏结晶耦合过程调控

    孙国鑫苟萌萱周诚常佩...
    3078-3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化工、含能材料等工业领域产生的富含硝酸盐、硫酸盐的高浓废水排放量巨大、环境危害严重.高浓度复合盐水低能耗处理的同时实现高品质结晶过程调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典型的高浓度Na+//NO-3,SO2-4-H2O溶液体系,提出利用膜蒸馏结晶耦合技术处理,通过微孔膜界面调控目标盐分的成核能垒,有效控制了典型蒸发结晶过程中多元盐离子扩散差异、爆发成核,避免了形成空心、高杂质离子包藏的晶体,提升了结晶纯度和分离效率;同时,提出在膜蒸馏的优势分离区间内蒸发溶剂,然后再通过减压蒸发结晶的优化设计思路,降低了膜表面结垢和膜孔润湿风险,进一步提升了整个过程能量效率,提高了膜可重复利用率.研究为开发高浓度复合无机盐水处理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膜蒸馏减压蒸发结晶过程耦合盐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