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半月刊

2095-333X

xuebao@hhit.edu.cn

0518-85895231 85895232

222005

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路59号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盛世才情何人惜——论黄景仁的才情诗

    凌丽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景仁的诗歌,才情与情感并重,其《两当轩集》中不乏抒发情感、体现才情的作品.他的才情,不仅表现在恋情诗上,同时也表现在对亲情以及对家国的忧思上.黄景仁的诗歌,以情感作为载体并辅以惊才绝艳的才思,故而其诗歌成就在清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分析黄景仁诗歌中的才性与情性的统一,既是彰显其诗歌独特的审美性质,也是研究黄景仁诗歌的一大线索.

    黄景仁才情情感《两当轩集》

    文本世界理论视域下的菲利普·沃伦诗歌认知解读

    仰少博迟欣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诗学理论中的文本世界理论,采用认知主义原理分析文学作品,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分析人脑对语篇的加工和理解过程.文本世界理论将语篇分解为三个层次:语篇世界、文本世界和次级世界.运用可能世界理论分析美国“垮掉派”诗人和小说家菲利普·沃伦诗歌中不同世界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其中蕴含的禅宗佛学思想.

    认知诗学文本世界理论菲利普·沃伦“垮掉派”诗人

    黑塞《悉达多》中的道家智慧

    王晓卿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初西方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毕生钻研中国文化的作家之一.道家的老庄、儒家的孔子乃至《易经》精髓都能在其作品中一览无余.黑塞的名著《悉达多》身披印度外衣,实则传递了中国道家的智慧.从黑塞的中国情结和创作背景出发,阐释了小说《悉达多》中所包含的老子哲学.

    赫尔曼·黑塞《悉达多》道家老子无为辩证

    《秘密花园》中人物形象及情景设置的哥特式元素

    王晗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著名作家弗朗西丝·伯内特的代表作《秘密花园》,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学者们从成长主题、女性主义、生态批评等角度对《秘密花园》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阐述了哥特式元素在《秘密花园》中的体现,进而探讨了哥特式元素对文学作品在情节推进、主题升华等方面的作用.

    《秘密花园》人物形象情景设置哥特式元素

    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概述

    刘薇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其文学成就及在英关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亨利·詹姆斯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卷帙浩繁.自1933年起,亨利·詹姆斯的22部小说已经被改编成100多部影视作品.以时间顺序为框架,对1933年以后的国外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论述.

    亨利·詹姆斯文学经典影视改编概述

    主观否定取舍句探析

    杨梦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观否定取舍句是取舍句“不是A,而是B”的一种类型.主观否定取舍句前后分句A、B之间有三种语义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该句型在认知层面上存在客观推测层面和主观强制层面上的不一致,在客观推测层面上P{A}=1,P{B} =1,在主观强制层面上P{A}=0,P{B}=1.说话人选用主观否定取舍句,就是为了表现在这两个层面上的不一致性的心态特征,通过强行否定A而突出B,表达出强烈的主观认识.

    主观否定取舍句语义关系心态特征

    基于语料库的词汇语义扩展研究——对“蒸发”(「蒸発」)一词的个案研究

    李爱华崔忠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日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蒸发”(「蒸発」)一词的语义扩展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语义扩展都与原型词义紧密相关,“蒸发”(「蒸発」)一词在隐喻扩展中所涉及的概念隐喻都是容器隐喻,即把本体事物视为空间或容器.

    概念隐喻语义扩展认知“蒸发”

    人称指示语在毕业演讲中的使用及语用分析——以斯皮尔伯格2016年哈佛大学毕业演讲为例

    孙俊许炳坤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斯皮尔伯格2016年哈佛大学毕业演讲中的人称指示语为研究对象,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当中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和语用功效.研究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大量出现,有利于拉近听众之间的距离,获得很好的演讲效果;第二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强化了听众的主人翁意识,达到演讲的目的;而第三人称指示语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认同感.三种人称指示语的交替使用能影响和感召听众,从而及时有效地达到演讲的目的.

    人称指示语语用分析斯皮尔伯格毕业演讲

    基于模因论的大学英语词汇书研究

    王宇孙南南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因论是以达尔文主义为依据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对语言学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基于模因论的大学英语词汇书旨在突破传统的词汇书的编写理念,将词汇学习过程与模因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相对应,加强词汇的输入,变静态的机械记忆为动态的情境记忆,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词汇的产出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帮助大学生逐渐摆脱英语词汇学习的困境.

    模因论大学英语词汇书

    探究室内设计色彩的应用

    张兴莲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迅速提升,人类对住宅的追求,早已超越了仅满足饮食起居等传统功能.室内设计色彩的合理应用,可以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同时,又满足了人类对精神享受的渴望.室内色彩的完美搭配,更是一种艺术造型的提升.阐述了色彩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原则,对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具体应用做了简要分析.

    室内设计色彩应用空间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