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胡大白

双月刊

1008-5424

hkdxb@hhstu.edu.cn

0371-68951208

450006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中路94号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nghe S&T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着重刊载关于民办教育理论方面的文章。也刊发人文社科类如政法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语言学等等及艺术理论等方面的文章。本刊除发表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外,也发表校外的稿件。本刊还特约一些校外高层作者指导撰写高质量的文章,以提高本刊的品位和扩大本刊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明旅游教育路径的困境与对策

    俞萍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文明旅游成为多方关切的问题.文明旅游重在教育,教育路径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境.文明旅游教育路径的各要素面临不同的困境,应从增强约束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旅游者将文明旅游内化于心、各介体进行立体式的宣传教育、互为尊重和以人为本环境的营造等方面优化文明旅游教育路径.

    文明旅游教育路径对策

    释"狂花""趁人"

    王彩琴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狂花""趁人"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了,但历史文献材料显示,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一个由广入狭、由雅入俗的过程.语言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受到一定的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使同一个语言要素在不同的方言或亲属语言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狂花""趁人"的音义都在今天的晋语、河洛方言中完整保存着,通过和历史文献的对勘,可以勾勒出词义演变的大致路径,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和佐证.

    方言词义狂花趁人

    两版《洛丽塔》电影的不同叙述策略

    张艳蕊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籍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争议小说《洛丽塔》先后两次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分别为库布里克与莱恩执导.这两版电影由于开篇分别采用了非人称叙述与画内"我"者叙述,由此影响到对故事内容的取舍、典型场景的处理以及对演员的选择等,导致这两版基于同样故事设置的电影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一为讽刺、一为感伤,实现了对同一部小说不同风格的艺术性再造.

    《洛丽塔》库布里克莱恩非人称叙述画内"我"者叙述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的高校校园文化探析

    刘红梅龚雪奎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群体精神文化活动的表现,就此而言属于文化系统,而青年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又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子系统,二者契合于精神活动的支点.从历史角度看,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呈现出分殊、融合与覆盖的历史轨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校园文化发展起伏无不关联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子系统,需要深度挖掘校园文化系统构成要素,协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潜力.

    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地方高校与国家中心城市协同发展研究

    李储学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发展是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地方高校转型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双赢的最佳选择.但是,这些地方高校与国家中心城市在协同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创新主体众多,协同合作不足;学科专业众多,人才培养不足;科学研究众多,经济效益不足;搭建平台众多,建设运营不足;活动项目众多,服务支撑不足;优质资源众多,开发利用不足.构建地方高校与国家中心城市间的良性协同发展关系有五个着力点.一是组织的协同:打破组织沟通壁垒,促进能量畅通流动;二是信息的协同:强化智慧发展理念,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三是人才的协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育跨界人才团队;四是技术的协同:坚持科研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落地转化;五是平台的协同:重视平台建设运营,推动校地互利共赢.

    地方高校国家中心城市协同发展

    青年教师在高校应用型转型中的焦虑感探析

    柳俪葳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高校应用型转型,青年教师会遇到一系列从前不曾经历过的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这些扑面而来的陌生和不测,令广大青年教师焦虑不安.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焦虑形成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因此,化解他们的焦虑感也需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转型高校需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焦虑感的化解工作,辩证地开展转型宣传教育,与教师身份和评价相关的标准、政策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青年教师应保持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精神状态,努力增强自己的能力素质,以应对转型带来的变化.

    高校应用型转型青年教师焦虑感

    公证参与意定监护的价值及其问题分析

    靳建丽赵贝贝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证与监护制度密切相关,两者的结合是目前公证人员所面临的业务,设定意定监护公证将会是我国的趋势.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公证参与意定监护制度十分必要.借鉴域外各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意定监护应从监督机制、赔偿机制、登记公示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使公证事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充分发挥其法律服务的功能.

    意定监护制度公证监督机制赔偿机制

    "学"与"术"视角下的法经济学研究进路——基于喻中教授《法学方法论》的阐释视角

    佀连涛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律经济学作为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具有了法学和经济学的自然禀赋.中国法经济学的研究呈现出法经济学研究之学与法经济学研究之术的研究态势.目前我国法经济学研究存在"重国外研究、轻国内研究""重经济研究、轻法律研究""重方法研究、轻学科研究""重法理研究、轻部门法研究"的四大困境.建构中国特色的法经济学学科体系,应当重视实现法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法学家应当做出应有的学术贡献,实现研究方法到学科研究的转型,实现法理研究和部门法研究并重.

    法学经济学法经济学学术进路

    我国经济法体系研究现状探析

    张金艳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法的体系是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解决经济法的内部结构问题.其研究程度直接关系到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整体水平,亦关系到经济法学科体系及经济法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其他学科相比,由于经济法学科仍然属于年轻的学科,理论体系尚不成熟,经济法体系研究亦是如此.近年来我国经济法学界围绕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经济法的机能等路径开展了关于经济体系的一系列研究,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代表性观点.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路径的进一步拓宽,关于经济法体系的理论研究不断进展,研究成果日渐丰富与成熟.但是仍然存在共识性成果不够集中、研究突破不大、关于经济法体系构成的认识存在交叉重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路径和角度有限、研究顺序错位等.

    经济法体系研究现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