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小提琴曲《新疆之春》的创作特征与演奏技巧

    庞昕怡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留学音乐家归国,其创作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兼具西方演奏技巧的同时又有着浓郁的民族音乐色彩.本文通过对《新疆之春》创作技法的分析来总结其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其演奏技巧,进而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

    小提琴曲《新疆之春》特征演奏

    舞剧《双下山》中东方意蕴与美学的融合与呈现

    张倩雨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舞剧《双下山》,由著名舞蹈家赵梁编导,是第17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部委约作品.舞剧以两部经典的昆曲折子戏《思凡》和《下山》为创作素材,通过"戏中戏"的表达方式,讲述了小尼姑"色空"与小和尚"本无"之间情愫萌动,几经内心挣扎,最终打破清规戒律,携手下山步入尘世的故事,以此探讨了佛与尘、色与空、灵与欲的永恒话题.舞剧在保留昆曲和现代舞原有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巧妙糅合了京剧、传统民乐、中国古典舞、中国传统宗教等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大胆的跨界融合和细腻的艺术处理,塑造了美轮美奂的舞台意境,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东方美学体验.本文从舞蹈、语言、音乐、意境四个方面分析了舞剧《双下山》中东方意蕴与美学的融合与呈现,希望能够为当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提供不同视角,以此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推动中华美学精神实现更加广泛的传承与传播.

    现代舞昆曲艺术跨界融合舞剧《双下山》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

    人工智能在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陈思宇王家馨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传统而又充满创意的音乐教育领域.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依赖于人工指导和个体经验,而AI技术则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正在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使得音乐教育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高效化.AI将助力音乐教育拓展其边界,与其他学科进行跨界融合,共同构建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教育生态;人工智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智能化的推荐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智能化音乐课堂、智能化训练系统、智能化评价系统共同提高教学效率,使专业音乐教学高效化.本文旨在探讨AI在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展望,分析AI技术如何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并预测未来AI在音乐教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专业音乐教学应用展望

    民办本科院校红色音乐传承路径研究

    许星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音乐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高等教育领域传承红色音乐文化意义非凡.本文从民办高校视角出发,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红色音乐传承的重要性、现状、路径及对策建议.研究认为,红色音乐蕴含丰富的革命文化内涵,是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当前传承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因地制宜地创新路径模式.最后,提出了加强红色音乐研究、课程建设、实践活动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民办高校红色音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民办本科院校红色音乐传承路径对策建议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民歌鉴赏大单元教学研究

    杨薇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版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了以实施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其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小学民歌鉴赏大单元教学正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既能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通过鉴赏活动培育其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以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民歌鉴赏大单元教学为研究方向,旨在通过教学大单元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核心素养小学民歌鉴赏大单元教学

    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研究

    魏艳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院校普遍注重培养"专门性"音乐人才,强调音乐表演技能技巧类专业课程的学习,音乐学类课程在专门化取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课程体系化实践与研究方面较为滞后.论文阐述了综合大学音乐表演专业音乐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分析了以"音乐欣赏"为核心课程的构建音乐学课程体系,以及如何进行相关课程的教材改革,由此提出了本科至研究生阶段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音乐专业课程体系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

    音乐合唱教学对幼儿歌词技巧的训练

    李语檬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有效的音乐教育方式,音乐合唱教学对培养低龄儿童的歌词功底起着积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音乐合唱教学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合唱教学对幼儿歌词技能训练的促进作用,最后对幼儿歌词技能的训练方法进行了音乐合唱教学的探讨.幼儿通过合唱教学,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学歌,提高对歌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和演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音乐合唱教学幼儿歌词技巧训练方法

    探究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

    雷静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唱练耳课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音乐技能进阶和音乐文化素养的熏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剖析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深入研讨该课程在认知提升、感知训练、想象力激发以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上的影响,以期为音乐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认知感知持续想象教师

    红色音乐文化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思政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

    王青陈进耿一婧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中蕴含着优秀的精神内涵,是思政课程教育所重视的内容.高校要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思想上对学生产生引导,从情感上加强学生感知,实现立德树人之目标.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对红色音乐文化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提升红色音乐文化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思政课程中的渗透效果,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的思想建设和品德塑造.

    红色音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思政课程

    基于协同创新的冀东民歌实践教学建设研究

    王宇邓雅薇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为了扎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方针,引导高校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高校需要在协同创新的教育理念推动下,进行深入的实践教学探索研究.协同创新为河北高校在传承冀东民歌的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导.因而,高校实践教学要融合冀东民歌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力量,集合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在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寻求与文化企业、社会机构的合作,从而实现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拓展冀东民歌传承途径,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

    冀东民歌协同创新教学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