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之声》约稿函

    1页

    巴渠民歌腔词句式结构关系探析

    陈娟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渠民歌是巴蜀地区的音乐文化瑰宝,其唱腔不但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唱词也展现出别样的亲和力,句式结构在巴渠民歌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词曲旋律有着严密的变化手法,对巴渠民歌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创腔者了解音乐内部关系及发展规律.本文以巴渠民歌的腔词句式结构为论点,分别总结唱词的句式结构和唱腔的句式结构,并从中找到腔词基本句式与变化句式的结构关系,希望对巴渠民歌的创作及演唱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巴渠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巴渠民歌腔词结构

    山东民歌小调的咬字吐字与情感表达探究——以《包楞调》为例

    杜鹤鹤王丽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演唱艺术中,情感的表达、传递是使演唱者与听众产生内心共鸣的关键,而清晰标准的咬字吐字对于情感的诠释和表达起着决定性作用.山东民歌小调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咬字吐字方式在情感表达上具有显著特征.《包楞调》作为山东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咬字吐字方面,对音节的清晰、韵律的流畅、音调节奏变化,以及细腻独特的口音处理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也赋予歌曲丰富的情感层次.本文旨在通过对《包楞调》咬字吐字与情感表达的探究,揭示山东民歌在传承与创新中的艺术价值,以期为相关民歌理论研究和演唱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咬字吐字情感表达山东民歌《包楞调》

    新疆扬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方媛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琴是一件兼具世界性和民族性的乐器,而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为新疆扬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新疆扬琴艺术是在传承内地传统扬琴、改良扬琴和新疆民族扬琴演奏精髓的基础上,由新疆各族扬琴工作者相互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改革创新形成的.自20世纪80年代被确立为第五个中国扬琴地方艺术流派后,新疆艺术学派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在表演形式、演奏技法和作品创作等方面在继承传统扬琴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是全国扬琴艺术流派中最具发展活力的扬琴地方风格流派.

    "新疆扬琴"中国扬琴发展创新

    临县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瑞峰口述史

    高鹤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立足于对临县道情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瑞峰的田野调查,力求真实立体地还原传承人的成长环境、求学及学艺经历、家庭生活、工作环境、艺术成就以及在非遗传承中的贡献和思想.

    临县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口述史

    河曲民歌山曲艺术特点浅析

    雷慧君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孕育了无数闪耀的民间音乐瑰宝.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曲民歌山曲就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熠熠生辉.它源于黄河中下游山西地区这片富饶而纵横交错的土地,孕育于劳作民歌的滚滚长河,饱含着人民群众最质朴纯真的审美情趣.山区在音乐旋律和语言文字等方面,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瑰宝的经典代表.其音乐旋律朴实质朴、富有民族风格,语言文字贴近生活、融入自然,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这片热土所孕育的乡村音韵的独特风采.

    河曲民歌山曲音乐形态艺术特征,传承

    山西晋南民歌钢琴伴奏的艺术特征——以《走绛州》为例

    刘鑫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及钢琴和弦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钢琴伴奏作为一种现代音乐表现手段,与山西民歌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力,也为其注入了新的艺术魅力.通过《走绛州》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山西晋南民歌钢琴伴奏的艺术特征,并认识到这种音乐形式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文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山西民歌及其他地区民歌的钢琴伴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山西晋南民歌《走绛州》音乐特征演唱技巧

    海南疍家咸水歌的音乐特征与活性传播

    汪梅娟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疍家咸水歌是我国诸多民族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南疍家这个族群特殊的居住、生活方式,使其几百年来口耳相传的,被疍家人奉为"诗经"的咸水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咸水歌的音乐特征上也具有其鲜明的特色,从歌曲的语言、旋律、音色、速度、节拍到表演形式等,都有其独特的风格.通过咸水歌的音乐特征分析研究,深入地了解海南疍家人的祖辈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审美取向,让海南本土特色的艺术形式得到活性传播,也为今后海南疍家咸水歌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海南疍家咸水歌特征

    以南梁说唱为例论文学与音乐的跨学科研究

    王茜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研究是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以跨学科视阈探讨文学,体现出文学研究视野的更加科学性与全面性.文学与音乐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文学中的音乐性,或是音乐中的文学性,都展示出文学与音乐的彼此渗透.南梁说唱作为集文学、音乐与表演为一体的说唱文学形式,它的七字句唱词和十字句唱词都符合文学语言诗词的表现规律,同时其曲调与说唱方言语调的相辅相成也显示出文学与音乐的相融相合.

    跨学科文学与音乐南梁说唱

    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民歌的交融发展研究

    肖豆豆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行音乐展现时代风尚与多元融合,紧跟公众心理与社会情绪,广泛吸纳全球音乐元素,实现工业化制作;民歌蕴含乡土情怀与原生魅力,扎根民间生活,传递民俗传统与人文情感,以多样演唱形式展现即兴艺术.交融价值体现在传承创新激活文化基因,丰富艺术语境拓宽审美边界,构筑共享认同增进社会联结.现状分析指出原味保持与潮流对接、权益保障与资源利用、教育缺失与认知弘扬等难题.对策建议包括政策导向营造支持氛围,教育革新强化根基培育,合作机制实现共赢共享,旨在推动交融实践深入发展,传承创新音乐文化,增进社会文化认同.

    现代流行音乐传统民歌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