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演奏技法之比较探讨

    张倩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以及音乐风格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域的二胡演奏风格存在差异,演奏技巧也各有特色.比较探讨不同地域风格二胡演奏技法,对加强不同音乐风格的交流与融合、促进现代二胡音乐创新发展、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采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了影响二胡演奏地域风格的因素,讨论了二胡演奏中不同地域风格音乐的表现特征,并从滑音技法、揉弦技法以及持弓技法三个方面详细对比了二胡演奏中不同地域风格演奏技法差异,以期为增进不同地域间音乐交流融合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胡曲目演奏地域风格演奏技法演奏风格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融合路径

    周霞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流行音乐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尝试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以期达到文化传承和音乐创新的双重目标.本文从少数民族音乐特点、流行音乐创作路径、融合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融合路径,提出了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少数民族音乐流行音乐融合路径文化传承音乐创新

    论藏族传统音乐在地化及其发展——以堆谐艺术为例

    赵雄雄
    48-5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究其核心论点,是围绕藏族传统音乐"变"与"不变"提出举措与建议."不变"是藏族传统音乐的抢救与保护,"变"是藏族传统音乐的在地化与发展."变"与"不变"二者同步进行,只有在完整的保护与留存下,才能进一步考究藏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堆谐艺术藏族传统音乐在地化及发展

    纵合性和弦在都节调式音乐中的应用分析——以江文也与王建中的作品为例

    蔡品捷廖彬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刊行的《律吕正义续篇》中已有西方"和声"传入的记载.[1]但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社会关注.直至1905年,留日音乐家曾志忞先生在《醒狮》杂志第一,三期连续发表《和声略意》,这是中国人写作论述西方和声学的第一篇文章.[2]中国音乐家起初主要以介绍和教授运用西方和声学知识为重心,但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发现西方和声学理论与中国五声性音调的矛盾,进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以赵元任、萧友梅、黄自等为代表的中国音乐家们开始了对中国式和声的思考与探索.如今,中国和声学的研究百花齐放,其中有关五声性调式的和声理论层出不穷,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桑桐先生的五声纵合性和声理论为基础展开讨论,以都节调式音乐为研究对象,探究五声纵合性和弦在都节调式音乐作品中的运用,进一步讨论五声纵合性和声方法的广泛使用可能性.

    五声纵合性和声理论纵合性和弦都节调式音乐

    歌剧《长征》中的合唱创作研究——以合唱《三月桃花心中开》为例

    马琳张晓灿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剧《长征》通过大量的合唱安排,奠定了该剧的史诗气质.本文以合唱《三月桃花心中开》为研究对象,以创作技法为切入点,力图通过技法来分析该合唱在歌剧中承担的戏剧性作用以及文化内涵,了解作曲家对于红色音乐创作中人民性的解读,探讨如何在继承的前提下结合现实语境创作出符合人民群众审美的作品.

    歌剧《长征》合唱《三月桃花心中开》创作技法

    列普尼科夫《随想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奏分析

    黎稳张黎明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风琴作为一件可以演奏多声部的西洋乐器,自诞生一百多年以来,从键盘到键钮再从传统低音到自由低音,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它在世界的乐器林中朝气蓬勃,不断涌现出专门为它谱写的作曲家.本文通过对列普尼科夫先生的《随想曲》一曲进行探析,对作者的生平简介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演奏技巧入手,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探究创作特征,剖析乐曲中所运用到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论述这首乐曲所展现的艺术内涵,从而推论出列普尼科夫在手风琴音乐创作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给后世带来的深远陶冶.

    列普尼科夫随想曲音乐特征演奏分析

    鲍元恺《炎黄风情》之第二组曲《云岭素描》配器技术研究

    李诗芬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炎黄风情——中国汉族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之第二组曲《云岭素描》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该作品的音区音色对比、织体设计、横向线条色彩上的变化对比、前景中景背景、演奏法等方面进行解析,探究本作品中西方作曲技法以及中国民歌与各种管弦乐队形式相结合,通过变奏、再现等手法加强音乐发展.运用多声技法和管弦乐队的色彩变奏来表现民歌主题的艺术价值;该组曲充分展现了西方管弦乐队和中国特色民族乐器相结合具有鲜明的色彩特征和丰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以及独特的配器技术处理.

    鲍元恺炎黄风情云岭素描配器技术研究

    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家国情怀审美意蕴

    梅浕镳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诗词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中国文明的宝贵遗产,深受古人喜爱.直至今日,它仍然是每个中国人钟爱的文化形式之一.自古以来,诗歌与音乐就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统一的境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也在不断发展.歌曲中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歌唱者和听众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审美教育的功效.鉴于此,本论文选取印青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为研究对象,从旋律节奏、旋律结构和节奏韵律三个层面对歌曲中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感的美学内涵进行分析.

    家国情怀审美启发情感表达

    探析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创作技法与演唱处理

    孙小晴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是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经典唱段之一.这首咏叹调以其简洁而又深刻的歌词内容,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极富内涵与情感的经典角色形象,并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由的期盼和对爱情的渴望.在创作技法上,莫扎特通过简单清晰的旋律线索,使得这首咏叹调既易于理解又富有情感张力.本文选取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选段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创作技法和演唱处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从而更清晰地认识、了解这首作品,为其他音乐者的理论研究和演唱提供参考.

    莫扎特《你们可知道》创作技法演唱处理

    自由无调性音乐中的复调技法研究——以勋伯格和谢德林的作品为例

    谢冰倩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复调音乐元素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如何呈现,以及在十二音作曲技法体系问世之前,作曲家们进行音乐创作时是如何避免调性环境的形成的,此为无调性音乐这个总理论下的分支,以勋伯格1911年所作的《钢琴小曲六首》op.19 no.3和谢德林《复调手册》no.7中的作曲技法为例,探讨在十二音技术产生之前的自由无调性音乐中的复调构成原则.

    无调性自由无调性音乐结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