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舒伯特叙事歌曲《歌手》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郑天翔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叙事歌曲《歌手》按照故事性发展的过程,从语言、旋律、节奏、和声和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作品歌词与音乐的关系,多角度地展现了舒伯特叙事歌曲的叙事性和戏剧性风格,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舒伯特的叙事歌曲.

    舒伯特叙事歌曲《歌手》

    勃拉姆斯的古典与浪漫——以《海顿主题变奏曲》(op.56a)为例

    张雨濛
    90-9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顿主题变奏曲》是勃拉姆斯于1873年创作的一首变奏曲作品,本文通过对该作品中的创作技法、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分析,试图探究勃拉姆斯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古典传统风格和浪漫情怀,分析作曲家是如何将二者融合在音乐中得到统一的.

    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风格研究古典与浪漫

    文艺复兴时期半音化和声手法解析

    梁珂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文艺复兴时期几位代表性作曲家的作品片段,并对该时期音乐作品中出现的半音化和声手法进行技术分析;同时与近代作品中的半音化和声手法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揭示出前后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前者对后世的影响力乃至在当今音乐创作实践中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半音化三度关系色彩性和声调性游移

    唐乐东传朝鲜半岛的历史阶段与文化动因

    车宇航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乐"一词在朝鲜半岛有两种解释:广义上指唐代以来自中国传入朝鲜半岛的各类音乐的总称;狭义上是指宋徽宗于公元1114年赐给高丽的宫廷俗乐以及宋代词乐.宋徽宗所赐之"新乐"(唐乐),是朝鲜半岛历史上唐乐引入最为系统、规模最大的一次.此后,唐乐在高丽王朝、李氏朝鲜等时期均有一定程度的传入,并与其本土的"乡乐"杂糅融合,本文将从唐乐传播朝鲜半岛的几个历史阶段分析传播背后的文化动因.

    朝鲜半岛唐乐传播

    建国十七年群众歌曲的风格探索

    马叶林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国初期,群众歌曲创作上渐趋出现单一地向聂耳、冼星海三十年代进行曲风格革命音乐创作传统学习的创作问题,由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新时代内容对群众歌曲创作有着新需求,专业作曲家们对写作方式进行了更加丰富的反思与思考.基于此,本文对建国十七年的群众歌曲创作在创作和表演上所呈现的风格予以探究.

    群众歌曲建国十七年补充反思风格探索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云南音乐美育浸润的创新和突破研究

    张凯硕张景易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兼顾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统一,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内涵为云南传统音乐美育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和指导.在云南传统音乐美育中,可以借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念,推动传统音乐美育的多元化融合、全面发展,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云南传统音乐美育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文化思想云南音乐美育浸润

    海南省高校合唱校本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唐懿姝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海南省高校合唱校本教材的使用现状,本研究以海南省内具有合唱团的高校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教材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使用SPSS 2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教材内容和实用性是影响合唱校本教材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学习方法和教学指导对合唱校本教材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通过优化教材内容、增强教材实用性、丰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指导以全面提升教材满意度.从而更好地满足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和教师的全面要求.

    合唱校本教材实证分析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音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刘治显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学习生活的理论基础,我们作为学习音乐专业的人,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学习音乐、创作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应是每一个音乐人需要具备的理论条件.通过对马克思社会主义方法论中的"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社会矛盾的研究方法"来论证说明在音乐学习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一些应用价值.

    音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践

    互联网+时代福建省艺术类(音乐)高考改革研究

    杨曦婷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艺术类(音乐)高考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改革已然成为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在过去的三年间,各个培训、教育、考试等行业都在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线上改革的探索,各高等院校也开始大力发展线上学习平台,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授课、考试.本文将比对国内外艺术类(音乐)高考模式,以及近年来社会艺术类(音乐)考级等线上考试模式进行分析对比,探索互联网+时代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福建省艺术类(音乐)高考创新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艺术类(音乐)高考互联网考试改革

    浅析艺术歌曲《杏花天影》的乐曲情感

    丁俞文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古诗词歌曲历史悠久,在这数千年的沉淀中积累了无数艺术造诣极高的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近些年,为了弘扬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推崇古典歌曲.早在远古时期,古代中国就开始出现歌曲并逐渐得到了发展.在周代以后,礼乐制度诞生,宫廷雅乐在此出现.歌、舞、乐三位一体,《诗经》上记录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之后诞生了散曲、明清小曲等.本文就南宋词曲家姜夔创作的歌曲《杏花天影》做大致的分析,试图给之后的演唱者或者研究者一点帮助.

    《杏花天影》姜夔乐曲情感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