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音乐作品《秋意浓》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皮松泽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作品《秋意浓》源于日本流行歌手创作的《不要走》,词作者为我国台湾知名音乐创作人姚若龙,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著名歌手张学友的深情演绎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文章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这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其次,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作品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歌词的文学艺术之美,起伏的旋律与伤感的气氛,伴奏与主旋律的完美结合;最后结合著名歌手张学友的演绎,从演唱技巧的运用,情感的表达和舞台呈现三个方面对作品的演唱处理方式进行分析,以期总结这部优秀音乐作品在创作和舞台艺术实践中的经验.

    音乐作品《秋意浓》艺术特征演唱处理

    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音乐分析与演唱要点

    任琦琦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中国对世界艺术歌曲做出的独特贡献.由作曲家李砚根据汉赋名家司马相如《凤求凰》创作而成的同名艺术歌曲,则是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优秀代表,作品形式洗练,情感真挚,自推出后受到了广大演唱者的一致认可.基于此,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就这首佳作进行了音乐分析,并总结了多项演唱要点,由此获得对作品更加深刻的认识,并给更多演唱者以相应的启示和借鉴.

    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音乐分析演唱要点

    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研究

    吴康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音乐的韵味蕴藏于风格之中,即钢琴音乐产生至今,历经几个不同钢琴音乐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的钢琴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及不同的演奏技巧.这些差异是由于作曲家不同的创作思想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不同,人生经历的千差万别,皆在不同钢琴音乐作品有所呈现.巴洛克时期可谓是钢琴音乐历史发展的开端,钢琴音乐特点,创作特征,演奏技巧等对其他音乐历史时期的钢琴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想象,演奏出不同凡响的音乐色彩.依据作品的音乐风格,同构特定的指触,奏法,复调旋律线条之间的对答、呼应、补充等作出相应的艺术处理,使复调性突出,声部层次清晰,更加准确、生动、真实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更完美地诠释钢琴作品.此外,还要结合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与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人生历程、创作特点与意图相结合,运用钢琴演奏技术中的触键、音色音响、力度速度、线条层次、旋律节奏、乐句气息、装饰音等各种音乐要素,将演奏技术融入具体钢琴作品当中,演奏出完美出色、真实感人的钢琴音乐.

    巴洛克钢琴音乐风格特征演奏技巧

    浅谈古诗词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音乐特色与演唱艺术

    吴琬莹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与家人分离多年,于中秋月圆之夜,独自一人饮酒的背景下,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赏月名作,全词设景壮丽、清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魅力,让先后多名作曲家为这首名作谱曲,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不同作曲版本的《水调歌头》,根据作曲的意境、旋律、伴奏研究其音乐特色,并在这个基础上,以梁志宏作曲的《但愿人长久》为例,探讨在演唱上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现.

    苏轼音乐特色旋律伴奏演唱

    意大利艺术歌曲创作特点与演唱处理——以《尼娜》为例

    杨悦王黎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大利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与该唱法相伴相生的意大利艺术歌曲,则在诗乐融合、情感表现、形象塑造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特点,堪称是世界艺术歌曲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诸多作品直到今天还在广为传唱.基于此,本文简要回顾了意大利艺术歌曲发展历程,就其创作特点进行了总结,并以《尼娜》为例,分析了这首作品的演唱要点.旨在获得对其更加深刻地认识,继而为高质量的创作、演唱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意大利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尼娜》演唱处理

    学生视角:完全线上声乐教学的再思考

    彭鑫瑶王天佑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线上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2020年春天的线上教学还是非常令人震撼的,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但回归正常上课以后,又逐渐淡出视线.线上教学跨越时空完成了"停课不停学"的光荣使命,但虚拟化的教学环境也体验到一些困扰,尤其是声乐教学,其实践性强,对声音质量的要求高,在经过电子设备传输后容易带来声音失真,并由此影响对音准的准确判断.这些弊端对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学生视角重新审视线上教学的缺陷,探索有效的应对办法,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线上教学声乐教学破解缺陷

    文教融合视域下黄河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齐文强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黄河流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映射和艺术化写照.对当下政治、经济、教育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高校音乐教育为抓手,以黄河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为目标,力图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等研究过程,构建黄河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的高质量融合路径,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教融合黄河音乐文化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研究

    沈姝玺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单元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有益尝试,其育人价值得到了普遍认可,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推动教育变革.从音乐教师的角度来讲,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能助其掌握科学教学方法,拓宽课程设计空间,学习更多知识并提升专业能力,还利于其高层次解析新课标,在此前提下整合音乐教学资源,加强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从学生角度来讲,大单元教学可助其在真实学习情境内获取知识,调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时获取知识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育音乐素养,认识到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对音乐充满学习的热情,使得音乐学习实践更有意义、有价值,强化音乐终身学习能力,亦可在终身学习中全面成长.

    核心素养视域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

    论视听联觉中教学材料分析及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喻紫环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音乐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视听联觉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将视听联觉应用于教学中,帮助学生用视听双通道感官来共同作用于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以便更好地实现尊重儿童认知规律、发展儿童音乐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首先探讨了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其次对教学材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呈现及其运用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联觉视听联觉小学音乐教学

    晋中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新传承及育人路径研究

    赵盛君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中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历经了时代的洗礼、文化的革新,在沧桑巨变中保留了自身最独特、最具魅力的部分,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和精彩纷呈的艺术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这一思想对高职院校传承晋中地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因而,本文以晋中地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对地方高职院校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创新策略和育人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开启新的思路,产生新的启示.

    晋中音乐文化创新传承育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