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风格声乐作品《山寨素描》的艺术特征与演唱表现探究

    王文萍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寨素描》是由佘致迪作词、孟勇作曲的一首风格浓郁的民族声乐作品,本文着重从艺术特征和演唱表现两个方面对此曲进行了探究.在艺术特征的分析上,分别对歌词和音乐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其中在歌词方面所呈现出的艺术特征为双重性意象、场景化构筑和功能化衬词;在音乐特征方面,则具体体现在板腔体结构、徵-宫复合调式、色彩音的运用与近关系转调、意境化伴奏四个方面.在对该曲演唱表现的分析上,着重从歌词意象、呼吸与气息、咬字与吐字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民族风格声乐作品《山寨素描》艺术特征演唱表现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研究

    尉佳佳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23,完成于1875年,是古典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本研究旨在探讨其音乐背景、风格特点以及演奏技巧.柴可夫斯基融合了俄罗斯民族元素与西方古典传统,创造出独特的旋律线条,和声丰富,节奏活泼,速度变化多端,乐器配器精妙.在演奏技巧上,本协奏曲要求钢琴家具备高超的演奏技术,能处理复杂的协奏手法,同时表现深厚的音乐性与情感.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的交融是演绎此作品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理解作品的音乐语言并将其与精湛的演奏技术结合,是实现音乐与情感深度融合的基础.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浅谈歌剧选段《等着我,亲爱的人》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处理

    魏晓菲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剧选段《等着我,亲爱的人》是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主题曲,也是其中的经典唱段,在歌剧中以重唱、独唱的形式完整地出现了三次,主要讲述了男女主人公海棠和林生因战争的家仇国恨不得不分离的爱情故事.本文主要从作品的音乐特征、文学特征等对二重唱版本《等着我,亲爱的人》进行艺术特征的分析,依次从曲式、旋律、伴奏配器、和声、歌词等方面展开叙述;在演唱中对声与情的处理、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主要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更全面地去理解该作品,深入了解该作品的内涵,并能给声乐学习者一个参考,对以后歌剧选段的演唱有一定的理论帮助.

    歌剧《沂蒙山》《等着我,亲爱的人》艺术特征演唱处理

    钢琴作品《我的祖国》音乐风格以及演奏方法论述

    吴娟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时期,我国对钢琴艺术的研究非常深入,许多钢琴音乐作品都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诞生了众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再结合西方独特的创作技法和演奏技巧,实现了钢琴艺术的审美升华.歌曲《我的祖国》早期是出现在影片《上甘岭》中的一首插曲,因为其具有浓厚爱国主义色彩,在传播爱国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有着独特价值,再加上婉转、悠扬的曲调,受到国内许多钢琴家的喜爱.蒋泓教授在1997年根据歌曲《我的祖国》创作的钢琴作品《我的祖国》,凭借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方式,在国内收获了许多忠实听众,随后又经过了张朝的改编.本文为了更深度挖掘钢琴作品《我的祖国》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围绕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钢琴作品《我的祖国》音乐风格演奏方法

    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作品解读与演唱分析

    袁浩鑫郭琼梅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曲家、音乐人躬耕于中国古典诗词这片广袤的文化净土,积极投身于对古诗词的现代谱曲工作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本文以王龙版《春花秋月何时了》为研究对象,对其歌词文本进行了全面概述,对音乐本体的曲式结构,以及声乐演唱技巧从气息的运用、字正腔圆、音色与音量的处理、声与情相融等层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管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与演唱技巧,希望对广大声乐演唱者、学习爱好者提供参考,为今后的舞台表演或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解读曲式结构演唱处理

    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咬字教学训练研究

    支音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国与国交流重要的语言之一.在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中西方有了更多的途径,而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更是一种对中西方文化的创新性突破.但是就目前我国声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融合还处在对音乐学、形态学的理论分析上,诸多由中意发音系统造成的差异,让实际的演唱技巧并不成熟.本文以演唱中的咬字技巧训练入手,以中国声乐作品为载体,对美声唱法在中国艺术歌曲咬字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研究,遵循"发现问题-进行归因-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一些训练策略,意在通过演唱技法的训练实现文化交融.

    美声唱法中国声乐作品咬字教学训练

    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中昆曲元素的应用及演奏技巧分析

    张晓瑜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枫桥夜泊》是王建民以一首唐代诗歌为题材,结合了传统与现代两种音乐元素,创作出的一首经典作品.王建民先生以独特的弹奏技法和民族音乐素材,来表达这首诗所蕴涵的孤寂和忧伤.文章首先通过对《枫桥夜泊》的曲式结构、昆曲元素运用等两个角度来凸显出古筝在音乐上的特色;同时,对《枫桥夜泊》中所运用的演奏技巧和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作了归纳和探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对《枫桥夜泊》的演奏起到一定的作用.

    王建民《枫桥夜泊》昆曲元素演奏技法

    竹笛基本功训练解读

    常轶伟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笛这种传统的民族乐器发展至今,无论在演奏技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变化与提高,在竹笛器乐曲的创作方面也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想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演奏好具有时代标签的经典乐曲,需要深厚的技术技能作为依托.学好一件乐器,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科学的、规范的基本功训练方法才是一切的根源所在.本文将从竹笛基础训练的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为广大习笛者提供一些实践的理论基础.

    竹笛基本功"气指舌"

    智慧教学技术赋能高校萨克斯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齐文强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萨克斯演奏是一门以实操性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的课程.在传统高校萨克斯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讲解、示范以及问题反馈等环节多以面对面(面授)的形式进行.近些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萨克斯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从教师本位和学生本位着眼,对教学内容多元化和教学形式多样化的追求,也推动了萨克斯教学模式变革的进程.本文以智慧教学技术手段为依托,以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探索为研究方法,促进高校萨克斯教学在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革新,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智慧性和多元化发展,以此完善萨克斯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成效.

    智慧教学技术混合式教学萨克斯教学

    探析古筝音乐在川剧乐队中的运用策略

    闫安安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剧是中国四大地方戏曲之一,历史悠久,其音乐伴奏一直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古筝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族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和广泛的音域,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川剧的音乐伴奏中.古筝的音域跨度大,低音部分深沉而有力,中音清晰而柔和,高音悠扬而明亮,这使得古筝在表现川剧音乐的时候可以承担多种角色,无论是作为独奏乐器还是与笙、锣鼓等传统乐器的合奏,都能产生丰富多彩的听觉效果.特别是在新编的川剧作品中,古筝的加入不仅为剧种带来了新的气息,更为伴奏编配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川剧音乐的表现力更加细腻和立体.这种跨界的艺术尝试,不仅丰富了川剧的音乐语言,也体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创新趋势,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古筝音乐川剧应用调式技法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