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展示民乐的魅力、体验美学的享受——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

    邵桢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开始受到广泛地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高中教育体系中,音乐鉴赏活动的实施应当受到更多地关注和重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民族音乐鉴赏的教育价值,并剖析当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民乐为例,重点研究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核心素养高中音乐鉴赏民乐

    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的"音乐+德育"思政育人创新开展研究

    徐娟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形态,见证了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光辉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运用红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莘莘学子心怀理想、明德正行、发奋图强、强化担当,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育人实践中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音乐+德育"为切入点,论述了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创新开展的现实意义及实践探索,旨在推进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以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功能,为国家、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红色文化高职院校音乐德育

    再议中提琴的本土化发展及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

    陈菁
    133-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提琴虽为西洋乐器,但在本土化进行中也进行了不断的突破和完善,提升了中提琴音乐作品创作质量,也进一步的强化了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在中提琴的民族化发展历程中,中提琴以独特的音色特征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独奏、重奏以及交响乐演奏中均发挥了自身卓越的艺术色彩.本文从六个层面,对中提琴的演奏技巧、民族化创作以及音乐表现力等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从而对中提琴的演奏和创作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提琴艺术表现本土发展艺术表现

    提升钢琴演奏能力可以促进视唱练耳技能的提升

    范馨之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练习钢琴作品不仅可以提升视唱练耳课程学习者音高感、和弦和声色彩感、节拍感的能力,还可以促进视唱练耳专业研究者在和弦和声听觉训练、旋律听写训练等方面展开研究.在练习钢琴作品过程中所锻炼的钢琴踏板运用能力,也为视唱练耳专业学生弹唱中的演奏添姿增色.

    视唱练耳钢琴钢琴演奏能力弹唱

    钢琴触键方法对音乐"歌唱性"表现的影响及处理技巧

    高梦临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钢琴演奏中,优美动听的音色效果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触键角度、力度和速度,演奏者需要对各种触键方法和技巧形成准确的感知和把握,不断锤炼并提升演奏技巧,才能演绎出能够直击人心的音乐.基于此,分析钢琴演奏中"歌唱性"相关理论,并总结现有钢琴触键方法,以触键方法的角度分析运用何种技巧来提升钢琴"歌唱性"表现力,为有关钢琴音乐演奏提供借鉴.

    钢琴演奏歌唱性触键方法处理技巧

    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奏分析

    高雪童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品《兰花花叙事曲》属于叙事类二胡曲,创作于1981年,是关铭的改编之作,其蓝本便是耳熟能详的陕北信天游《兰花花》.作曲家提炼了《兰花花》的主题动机,重新塑造了故事中的人物并使其形象更饱满、更生活化,将原曲透露出来的情感进行了升华,多了更多民族情怀和对于国家发展的愿景,正因如此,这一作品在面世后便得到了大众喜爱,堪称现代二胡音乐作品之中的经典.本文先对《兰花花叙事曲》的音乐特征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并将重点放在了民族韵味的如何体现之上,随后以小见大地分析二胡演奏技巧的精髓所在,极具参考价值.

    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音乐特征演奏分析

    论合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侯泓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合唱艺术中声音与情感的相互关系及其表现.声音作为合唱的基石,传递情感和塑造音乐形象,而情感则是合唱的灵魂,赋予声音生命力和感染力.文章剖析了声音在合唱中的多维度表现,包括音色、音量、音高等要素的运用,分析了不同声部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声音技巧的运用.同时文章也探讨了情感在合唱中的深度表达,揭示了情感如何通过声音得以传递和升华,以及合唱团员如何通过情感的投入和表达来实现与听众的情感共鸣,本文旨在全面理解合唱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推动合唱艺术的繁荣发展.

    合唱艺术声音情感相互关系

    咏叹调《风萧瑟》的艺术特性及演唱技巧探究

    李晓莹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81年为鲁迅100周年诞辰,新一代音乐家施光南为纪念鲁迅,便以其同名小说《伤逝》进行了歌剧创作,而《风萧瑟》这一咏叹调正源于此.施光南遵循了原著中的情节并尽可能地还原,并按照捐生手记这一部分之中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展开,成功地将中国民族歌剧、西方传统歌剧的诸多创作技法融合在一起,赋予了这一作品以更多的艺术魅力.本文着眼于选段《风萧瑟》,从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为切入点,从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及伴奏织体等方面探究了其艺术特性,进而深入了解其内涵并感受其魅力,结合不同演唱版本以及实践经验对技巧性内容加以总结,为中国民歌歌剧演唱者的演绎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咏叹调《风萧瑟》艺术特性演唱技巧

    歌剧《凯普莱特与蒙太古》中的女中音反串角色研究——以罗密欧的咏叹调为例

    卢媛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中音也就是次女高音,从声部的诞生到其歌唱艺术的逐步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存在着重要意义,女中音在歌剧中反串角色这一现象源于宗教规定下的历史遗风,也是解放禁忌后的一种选择.本文从音乐史的角度阐述女中音的意义,通过分析歌剧创作中女中音角色的类型与特点来深入认识并展示真实女中音的多重色彩,并以歌剧《凯普莱特与蒙太古》中罗密欧这一女中音反串角色为例,对其咏叹调表演进行重点分析,理解歌剧角色并从演唱技术的层面上进一步获得提高,从技术要求和心理体验两方面体现女中音声部反串特点,为更好地诠释女中音反串角色提供一定的方法依据.

    反串女中音罗密欧《凯普莱特与蒙太古》

    谈流行音乐演唱中换气点的掌握

    罗倩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流行音乐演唱中,合理掌控换气点和运用呼吸技巧是演唱成功的关键,本文深入探讨了呼吸在演唱中的重要性,并指出由于流行音乐风格多样,换气点的选择与处理也需灵活多变,不同音乐作品对换气点有不同要求,精准把控对于传达作品情感至关重要.结合实际演唱经验,本文提出具体策略,调整呼吸方法以适应不同音乐节奏,准确判断换气时机以保持演唱连贯性,同时与音乐作品风格紧密配合,展现音乐独特魅力,为演唱者提供了实用指导,有助于他们在演唱中更加自如地掌控换气点,呈现出更加专业、动人的音乐表现,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流行音乐演唱中换气点的重要性,并为演唱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流行音乐声乐演唱呼吸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