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保护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保护科学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保护科学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振宇

双月刊

1004-6216

hjbhkx@yahoo.com.cn

024-24520909;24520881

110016

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139号

环境保护科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亦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以反映环保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宗旨,内容涉及环境科学各个领域,主要刊登环境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环境管理的新理论、环境科学发展的新动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及有关专家学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不同气象数据的山地城市大气环境敏感性评估对比

    柴素盈李森张星梓樊雯璇...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典型低纬高原山地城市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利用WRF_CALPUFF模型开展大气环境敏感性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敏感区识别,分别采用WRF模拟结果和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模型输入地面气象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基于两种不同数据的评估结果,讨论适用于山地城市大气环境敏感性评估的数据和方法.结果表明:2种方法模拟计算的扩散指数均能反映出地形差异所致的扩散能力空间差异性,弱扩散区识别均较可靠.气象背景场采用WRF高空模拟数据和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结果可靠,具有基础数据获取较难、技术难度较低、时间成本较低的特点,若能获取站点数据则推荐此法.气象背景场均采用WRF模拟结果的方法,在识别布局敏感区时不确定性较高,主要因地形复杂地区风场模拟不确定性较高所致,但此法具有基础数据获取较容易、技术难度较高、时间成本较高的特点,若采用此法,需提高模拟准确性以保障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大气环境敏感性评估山地城市布局敏感区弱扩散区WRF_CALPUFF模型德宏州

    十四运期间渭南市PM2.5中无机元素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陶亚南郑淏杜涛王锦...
    14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Amms-100大气重金属分析仪在线数据,结合正交矩阵因子法(PMF)对渭南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十四运)期间细颗粒物(PM2.5)中的 14种无机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十四运前(2.4 μg/m3)>十四运后(2.2 μg/m3)>十四运期间(1.3 μg/m3).表征扬尘的元素昼夜变幅在十四运期间远高于其他时段;铅(Pb)的峰值与交通早晚高峰时间一致,其日间变幅在中期较为平缓,表明十四运期间扬尘源和交通源的控制效果显著;钾(K)在夜间浓度较高可能与站点东北方向聚集的村庄生物质燃烧有关.PMF结果显示,监测期间渭南市PM2.5 中无机元素主要来源于扬尘源(45.2%)、燃烧源(34.5%)、交通源(12.0%)和工业源(8.3%).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所有时段中不同来源的非致癌风险的危险商(HQ)均小于 1,但在不同时段中锰(Mn)对儿童的HQ最高,且砷(As)对儿童存在致癌风险.

    PM2.5无机元素十四运污染来源健康风险评估渭南市

    沈阳2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风廓线雷达观测结果对比分析

    李典夏传栋李崇崔景琳...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重污染天气的形成机理,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对2015年 11月 6-10 日和 2019年 3月 2-6日(分别简称"过程Ⅰ"和"过程Ⅱ")沈阳 2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总结风廓线雷达直接探测产品和反演产品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过程Ⅰ,污染重,污染物浓度增速快,能见度持续偏低,下沉速度大,动力条件更稳定,且雷达接收的气象回波信号强.低层始终维持高强度的暖平流,为污染物浓度达到异常峰值提供强力的暖湿条件.过程Ⅱ,污染相对较轻,冷、暖平流交替出现,使污染物浓度呈波动式上升,增速慢,能见度存在日变化,下沉速度小,且雷达接收的气象回波信号弱.2次重污染过程都受外来污染物输送影响,但输送路径不同.

    重污染天气风廓线雷达温度平流信噪比边界层高度

    我国中部H省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与环境规制研究

    李杨红卞观宇祝军权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13-2022年我国中部H省的 12 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H省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与环境规制进行了研究.空间相关性检验表明,H省 12地市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局域空间集聚特征存在,绿色发展效率低的被同为水平低单元包围、绿色发展效率高的被同为高水平单元包围的现象比较明显.Moran's I显示自 2019年以后,H省各地市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根据Moran散点图可以看出,多数地市表现出从"低-高""高-低"聚集向"高-高""低-低"聚集的绿色发展效率趋势.根据空间溢出效应来看,在短期内提升环境规制强度,会有效提高"经济相邻"地区绿色发展效率.同时绿色发展效率会随着长期内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但未表现出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双碳绿色发展效率环境规制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