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白云

双月刊

1000-8942

hjgctg@163.com

010-82227638;82227678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环境工程/Journ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和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共同主办的综合性环保技术刊物.读者对象是从事环境保护科研、设计、生产、教学的广大科技人员、院校师生、技术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InVEST-FLUS模型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演化分析及预测

    苏军德赵晓冏李国霞
    190-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储量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活动、水热变化及植被生长状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西部地区重点生态保护区之一,开展土地利用与碳储量的预测及定量评估,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及生态保护区的科学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揭示了 2000-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碳储量效应,耦合FLUS模型预测了 203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草地和湿地持续减少,林地和水域持续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先增后减,建设用地先减后增.研究区碳储量整体较高,但随着土地利用的变化,碳储量呈缓慢递增的趋势,20年间累计增加碳储量9.35xl07 t.2)研究区碳储量呈"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生态用地多且连片的中部和东部区域,低聚集区则主要分布在国土开发强度高且生态用地破碎化的西部地区,高碳储量的林地和草地的变化是影响研究区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3)自然发展情况下,2030年研究区碳储量将达到9.4x108 t,相比2020年会增加9.30%,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林地的大面积增加.研究结果为严格落实祁连山生态红线等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参考,以期进一步优化祁连山国家公园土地利用结构,减缓区域碳储量损失.

    祁连山国家公园InVEST模型碳储量FLUS模型时空变化

    油脂含量和电发酵电压对含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

    岳良辰俞苗程军刘可亮...
    200-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油脂包裹厌氧消化菌群的状况,经提油后,仍有大量油脂进入发酵体系,对发酵稳定性造成一定危害.为缓解此问题,研究了通电预处理对于含油餐厨的厌氧消化促进作用.采用0.8 V电预处理的含油(50%)餐厨垃圾甲烷产率,较未处理组,由(780.43±4.49)mL/g TVS提升了 6.5%,达到(831.06±13.85)mL/g TVS.而最高产甲烷速率由(35.84±0.64)mL/(g TVS·d)提升了 20.3%,达到(43.11±0.72)mL/(g TVS·d).达到峰值速率的时间由20 d大幅缩减至14 d.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外加油脂添加范围(0~50%)内,随着油脂含量的提升,电预处理对于厌氧消化的促进作用越强.微观图像表明,在0.8 V电压下,电极表面附着大量微生物,而未处理组无可见微生物附着.根据三维荧光光谱测试结果,0.8 V电压下微生物对于腐殖酸等代谢底物的利用明显提升.电压对于含油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促进作用可能从3个方面进行解释:加强微生物与电极的接触,促进油脂的酸化降解,提高乙酸化和甲烷化途径的电子传递.

    含油餐厨厌氧消化电预处理甲烷

    微生物改性影响钢渣安定性效果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刘志华宁贝瑶荣辉王安辉...
    208-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高效解决钢渣安定性问题,研究了巴氏芽孢杆菌微生物改性钢渣安定性用的材料因素(微生物浓度、尿素浓度)和处置方法(处置时间、处置温度)对钢渣安定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分析不同因素对微生物改性钢渣性能影响效果机制.在此基础上,将改性合格的钢渣应用于道路基层,测定其试件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水膨胀率.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巴氏芽孢杆菌微生物可以有效的改善钢渣的体积安定性.当微生物掺量为钢渣质量的60%,尿素浓度2 mol/L,处置温度(20±2)℃,处置时间72 h时,微生物对钢渣中安定性处置效果最好,此时钢渣中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为2.98%,符合YB/T 4184-2018《钢渣集料混合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2)利用改性钢渣制备道路基层材料,当水泥掺量为6%时,高速和一级公路基底层、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基底层,和二级及以下公路基层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4.1 MPa、4.6 MPa、5.1 MPa,与未改性前相比分别提升了 20.6%、9.5%、8.5%,浸水膨胀率分别是1.77%、1.84%、1.92%,均符合YB/T 4184-2018中浸水膨胀率<2%的要求.

    钢渣微生物安定性抗压强度浸水膨胀率

    燃煤机组耦合的废轮胎梯级热解技术及产物特性研究

    冯宏金建龙洪钦胡一鸣...
    217-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自主设计的废轮胎梯级螺旋热解中试装置,提出了 一种与燃煤机组耦合的废轮胎资源化利用新工艺,并通过中试装置连续运行实验,分析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产物特性,验证了与燃煤机组耦合生产的可靠性.所开发的热解系统采用梯级热解和热解油循环喷淋冷凝技术,实现了热解炭黑、热解油和热解不凝气产率的稳定控制,在实现热解炭黑甲苯透光率达到99%的同时,获得不同闪点组分的热解油产物.废轮胎热解产生的不凝气可维持装置热自持运行,显著降低热解过程能量输入要求.废轮胎热解产生的低闪点油和富余不凝气作为燃煤机组的耦合替代燃料,实现轮胎热解过程污染物超低排放的要求,同时降低了碳排放.研究结果证明了燃煤机组耦合的废轮胎梯级热解连续高效稳定运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实现废轮胎热解装置规模化生产的推广应用.

    废轮胎中试热解装置梯级热解热自持燃煤机组耦合

    再生铜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

    王涛岳波孟棒棒刘博...
    225-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再生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进口再生铜原料以及国内废铜为原料制备的再生铜为研究对象,采用ReCiPe 2016中间点和终点方法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并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国内废铜再生相比,进口再生铜原料资源化生产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各环境影响类别中,人类致癌毒性是进口再生铜原料资源化以及国内废铜再生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环境影响.能源、运输和生产排放是进口再生铜原料资源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前3大贡献者,分别占比46.7%、37.4%和14.2%.国内废铜再生过程中,能源、生产排放和辅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贡献较高,分别占比37.9%、31.1%和27.1%.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减轻再生铜生产过程环境影响的建议.

    进口再生铜原料废铜再生生命周期评价人类致癌毒性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