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白云

双月刊

1000-8942

hjgctg@163.com

010-82227638;82227678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环境工程/Journ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和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共同主办的综合性环保技术刊物.读者对象是从事环境保护科研、设计、生产、教学的广大科技人员、院校师生、技术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沙江上游堰塞湖相静水沉积物特性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

    权蔚慈杨凯阚思蒙孙叶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疏浚大量沉积物的处置难题,在金沙江上游拉哇水电站坝址区采集了河床覆盖层中堰塞湖相沉积物样品,分析样品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探讨沉积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pH值为7.77~7.91,呈弱碱性;沉积物样品不均匀系数Cμ>10,粒组较多,级配连续;沉积物样品质地为壤土,包括砂质壤土和粉砂质壤土;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为1.33%~1.86%,属偏低等级.地累积指数法(Ige.)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未受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仅有I号勘探线沉积物样品中的Cd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综上,拉哇水电站坝址堰塞湖相静水沉积物可作为替代表土的覆盖物用于园林绿化或建筑材料.但由于沉积物自身有机质匮乏,可以通过添加当地市政污泥、餐厨垃圾、畜禽粪便及其堆肥产品等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废弃物来提高沉积物覆盖层肥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掺混矿煤渣、水泥等,利用固化技术提高沉积物基建材的抗压和抗折强度.

    金沙江上游堰塞湖相静水沉积物土地利用建筑材料

    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湿地不同修复技术的效果评估

    岳修鹏孙乾照吕梦雪李家奇...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维持盐地碱蓬群落分布格局与种群特征稳定,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9年起,在退化盐地碱蓬湿地开展了基于微地形调整及利用淡水补充压盐2种技术的生态修复工程.对修复工程进行了跟踪监测,对比分析了修复工程区、退化区以及自然湿地区中盐地碱蓬对的形态与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以评估不同修复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微地形修复措施修复效果显著,修复区中盐地碱蓬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均高于退化对照区,并与自然湿地区接近;底栖动物密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下降.而淡水补充修复区由于补水中断,修复效果并不显著.

    盐沼湿地生态修复微地形淡水补充

    湖南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高雯媛邹霖朱俊毅肖童觉...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区域水质监测与成因分析是实施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前提.基于2021-2022年湖南省的547个监测断面的地表水水质指标数据,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湖南省地表水水质时间变化规律与区域性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主要污染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探究驱动水质异质化的主要因子.主要研究结果表明:2021-2022年湖南省水质整体良好,每月Ⅰ-Ⅱ类水断面比例不低于70%.湖南省地表水水质的月际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劣于其他季节.与2021年相比,2022年水质状况有所提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溶解氧为湖南省主要污染指标.各驱动因子中,工业取水总量、城镇污水排放量、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人口与水质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均值>0.8,是驱动不同城市地表水水质异质化的关键性因子,且与工业型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关联紧密.

    湖南省水质评价驱动因子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

    富微孔型生物炭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性能

    叶顺云邓华胡乐宁张俊渝...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废弃的杉木屑为原材料,制备出富微孔的生物质炭(简称FWB),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吸附条件对FWB吸附2,4-DCP的影响,并利用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和吸附热力学模型(Van't Hoff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分析其吸附特性;结合SEM-EDS、BET、FTIR、XRD和XPS表征方法分析FWB的基本特性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即FWB对2,4-DCP的吸附是以多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最大吸附容量为138.05 mg/g,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该生物炭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326.770 m2/g),平均孔径为1.960 nm,总孔容为0.219 mL/g,微孔孔容(0.178 mL/g)占总孔容的81.279%.

    杉木屑富微孔型生物炭2,4-二氯苯酚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

    藻菌共生短程脱氮系统构建及污泥菌群结构分析

    包美玲胡智泉张强洪慧...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C/N高氨氮废水的传统生物脱氮方法存在曝气能耗大、外加碳源量高等不足.将富集氨氧化菌(AOB)的短程硝化功能污泥与小球藻联合构建藻菌共生短程脱氮系统,研究挂膜方式和光照强度等因素对系统脱氮除磷效能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手段分析微生物功能菌群结构,探究系统内的氮转化路径.结果表明:驯化污泥中氨氧化菌(AOB)相对丰度为19.31%,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在AOB中占比为94.41%,具有良好的短程硝化能力.藻菌共生系统实现了高效脱氮,在采用先接种污泥再接种微藻挂膜且设置光照强度为5000 lux时,其对模拟沼液的TN、TP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3.22%、82.38%.藻菌共生系统稳定运行37 d后,生物膜中微生物丰富度提高,陶厄氏菌属(Thauera)相对丰度达56.42%,成为反硝化优势菌种,AOB相对丰度减少至5.65%,亚硝酸盐氧化菌(NOB)丰度仍极低,此时脱氮效率能够保持在90%以上.藻菌共生短程脱氮系统主要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约88.46%)和生物同化作用(约6.79%)实现高效脱氮,比传统生物脱氮技术节省反硝化碳源约60.5%.

    藻菌共生系统构建菌群结构氮转化短程硝化反硝化

    基于动态混合的自来水厂强化混凝技术研究

    邓博苑刘唯源朱海龙田怀宇...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动态混合的强化混凝效果及影响因素,借助在某给水处理厂设置的动态混合、静态混合和管式混合中试试验装置,开展了混凝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混凝效果顺序为动态混合>静态混合>管式混合,其中动态混合的浑浊度及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91%、95%,絮体形态较大且密实,利于沉降,静态混合和管式混合的絮体相对较松散;动态混合及其他混合方式对CODMn、TOC的去除率仅为20%~35%;动态混合在较低PAC投加量(20 mg/L)条件下,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较另两类混合方式更好,浊度去除率仍可达90%.流量、转速、涡轮转角、管道-涡轮直径比、安装距离等因素对动态混合影响研究表明,应用动态混合方式处理小流量工况时应搭配小转速且距絮凝池较近的安装距离,大流量则相反;建议选择较小涡轮转角(30°~45°),涡轮直径比对混凝效果无显著影响.

    动态混合强化混凝静态混合管式混合低温低浊水

    不同型式截流设施截流能力的研究

    曹秀芹李松岳杨超洪国渊...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截流设施是水污染防治中的关键构筑物.为探究不同截流设施内流体运动情况及截流能力的确定方法,开展了中试试验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流体运动分析结果表明,过流断面缩小的束窄作用使得截流管内出现不同水流特征,可划分为宽顶堰流阶段、闸孔自由出流阶段、闸孔淹没出流阶段和满管有压力流阶段.堰的阻水和水流转弯使得堰式截流设施在远离截流管一侧出现易淤积点.槽式截流设施受槽的跌水影响,发生水流破碎并大量掺气,增大水损;槽堰式截流设施在堰槽比<1.2时主要受槽的影响,在堰槽比>1.4时堰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结合流体力学与数学分析推导得到了不同型式截流设施截流能力的确定方法.

    截流设施截流能力流体运动计算流体力学中试试验

    城市雨水径流颗粒物中氮磷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赫恬薛重华孙家荣韩松磊...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颗粒物是径流雨水中氮磷污染物的主要载体,控制占比较大的颗粒物可有效削减污染负荷.颗粒物携带的氮磷容易受到pH、温度、溶解氧、有机质等外部环境因子影响发生转化.首先总结了径流颗粒物中氮磷的来源,对比分析了地表、管道和水体沉积物中氮磷组分变化特征,发现三类沉积物中,总氮由88%~92%的有机氮和8%~12%的无机氮组成;总磷则由5%~20%的有机磷和80%~95%的无机磷组成.其次归纳了颗粒物在不同场景下的粒径分布,以及不同粒径颗粒物上氮磷污染物主要赋存范围变化,其中粒径在11~150 μm区间内的沉积物可贡献雨水径流中20%~50%的颗粒态氮和40%~50%的颗粒态磷.最后分析了颗粒物自身特征(粒径、元素组成、表面形态)、其他环境因子(pH、温度、溶解氧、有机质)和微生物对颗粒物中氮磷赋存的影响,如当水体温度从6.85℃升至29.85℃时,单位质量颗粒物对磷的吸附率提高了 12%.研究归纳了颗粒物中氮磷污染物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可为城市径流氮磷污染精准调控提供借鉴.

    颗粒污染物中氮磷来源组分赋存特征影响因子

    污水源热泵换热器的污染与防护研究进展

    王锴晗杨庆刘秀红王京凡...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水中蕴含着丰富的热能,回收利用污水中的热能是节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污水源热泵技术是回收利用污水热能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污水源热泵在污水中长期运行会导致其换热器受到腐蚀结垢的影响,从而降低污水热能的转化效率和污水处理厂的资源利用率.因此,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水源热泵换热器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影响其传热性能的关键水质因素,并综合评价其在复杂水质条件下所采取的防护措施的效果.

    污水源热泵换热器腐蚀防护措施污水处理碳中和

    工业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陈燕余昂贝越程加德...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工业园区涉水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江苏省作为化工大省,水系密布,工业集聚,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亟需开展适合江苏省特点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研究.以重点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调查资料为依据,系统梳理了江苏省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事故应急池建设、临时坝构建、智慧应急系统等方面阐述了三级防控体系设计要点.同时,以某环境风险突出的涉重园区为例,开展企业、公共管网(应急池)、区内水体三级防控体系设计,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水环境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江苏省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工业园区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