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李泽良

双月刊

1009-3486

hjgx@chinajournal.net.cn

027-83443925

430033

武汉解放大道717号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展学术交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主要发行范围:本校各单位、学报各编委,军内外有关的研究机构、各大公共图书馆、院校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有关单位,论文作者,以及报送学报的主管领导机关和相关的业务部门。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理工科高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深度残差收缩网络的光伏发电阵列故障诊断方法

    彭辉黄婧柠郑宇锋田程程...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发电存在诸如出力随机性强,受气象和环境因素影响大,易受接线方式和光伏电池组件内部健康状态等影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将光伏阵列输出电压及各支路输出电流波形图像作为故障诊断模型的输入,并对深度学习典型算法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残差网络进行改进,以适用于二维图像类型辨识且特征提取性能更佳的深度残差收缩网络作为光伏阵列故障诊断算法,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并搭建了与之相对应的试验平台,分别测量正常运行及各类故障下的光伏阵列输出电压以及各支路输出电流,并绘制相应波形特征图作为深度残差收缩网络算法的输入样本,实现并网光伏阵列的故障分类辨识.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了深度残差收缩网络模型的正确性与优越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并网光伏阵列故障诊断仿真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残差网络算法,具有更佳的训练效果和分类性能.

    深度残差收缩网络故障诊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波形特征图

    基于分布磁路法的同步发电机径向电磁力波分析及优化

    郭云珺蒋天瑞苏武杨清宇...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分布磁路法对同步发电机径向电磁力波的影响,以一台隐极整流同步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电磁结构参数与电磁力波特性间的内在关系,使用分布磁路法实现对电磁力波的优化.对比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18倍频36阶的转子一阶齿谐波力波对电机的中高频振动影响较大,明确了气隙长度、槽口宽度变化对径向电磁力波的影响;解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且精确度较高,计算时间大幅缩短,从而验证了分布磁路法的有效性,为下一步发电机电磁振动优化提供了设计指导原则.

    隐极同步发电机径向电磁力波分布磁路法气隙长度槽口宽度

    电磁发射大载荷双向交变后坐力缓冲技术

    吴延好许金李想朱俊杰...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电磁发射双向交变后坐力的缓冲,提出了一种基于油气弹簧与双向阻尼器的组合式缓冲装置,建立了缓冲装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电磁发射后坐力的特点,分析了系统等效刚度和双向阻尼比等动力学参数对装置缓冲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装置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装置的缓冲性能与系统双向阻尼比和等效刚度等参数密切相关,当双向阻尼比相同时,电机定子的最大位移和粘滞阻尼力均出现在向上方向,且仅改变装置阻尼比和等效刚度无法实现缓冲性能的多目标最优;通过减小向上阻尼比和增大阻尼器的吸能密度等优化方法,使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动态响应均有了较大的改善,满足电磁发射大载荷瞬时交变力的缓冲需求.该研究结果可为电磁发射反双向后坐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电磁发射后坐力组合式缓冲装置双向阻尼比等效刚度

    轻小型补偿脉冲发电机模块化组网关键参数匹配设计

    朱博峰赵彤阳张晓戴宇峰...
    25-3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补偿脉冲发电机模块化设计和负载端多样化需求的关键参数匹配问题,分别从电机本体和典型负载两个角度,通过数学建模和物理仿真的方法分析研究了相关关键参数对装置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总结了适用于典型负载需求的补偿脉冲发电机关键参数设计方法.该研究结论对补偿脉冲发电机的多样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有助于实现脉冲功率电源系统的轻小化和实用化.

    装置脉冲功率电源补偿脉冲发电机并联组网参数匹配

    低开关频率多相大容量推进系统直接离散电流调节器性能优化

    郭城胡亮灯鲁斌裘呈熠...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相开绕组推进系统受限于大功率开关器件结温以及开关损耗限制,其开关频率低、数字控制延时大,降低了推进系统高转速运行性能.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引入了直接离散电流调节器,并将其与传统离散调节器的设计过程及性能进行了理论对比分析;然后,结合建立的十二相开绕组感应电机数学及仿真模型,在转速大范围变化及负载突变等工况下对两种调节器闭环控制性能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直接离散电流调节器的闭环控制性能,尤其在负载突变下明显优于传统的离散调节器;最后,基于三电平十二相开绕组感应电机试验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研究结果为低开关频率推进系统闭环控制性能优化提供了一种思路.

    多相开绕组电机复矢量调节器数字控制延时低开关频率

    中文词义密文模糊搜索算法研究

    张志红付钰付伟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云存储中密文数据的语义模糊搜索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中文词义的云存储密文模糊搜索算法.利用Word2vec轻量级神经网络将词语转化为结构化向量,并进行语汇的相似度衡量,扩展关键词的中文近义词集;以布隆过滤器为基础,利用位置敏感哈希函数构造文件索引与搜索陷门,实现对关键词的安全存储和对多关键词的检索支持;在位置敏感哈希函数映射后再结合文件ID计算二轮哈希值进行混淆,并在文件加密过程中引入MD5值,实现了文件完整性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所设计的密文模糊搜索算法能够实现基于中文词义的多关键词密文模糊搜索.

    密文检索布隆过滤器位置敏感哈希函数Word2vec语义相似度

    基于改进Archard模型的往复机构循环磨损仿真分析

    王旋石章松孙世岩佘博...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往复机构的健康状态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至关重要.以某型大口径舰炮发射系统的往复摆弹机构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基于循环跳跃技术改进的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一套模拟往复磨损过程的仿真方法,实现了磨损过程的精确预测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循环跳跃技术显著提高了仿真效率,减少了计算资源的消耗;由模型得到了磨损体积和接触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模型预测的关键时间节点、磨损速率和磨损深度与实验情况相符,为往复机构的优化设计和维护策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往复机构循环磨损Archard模型循环跳跃技术

    基于多通道轴向注意力的钢索表面损伤视觉检测方法

    王迪徐兴华邱少华王天雨...
    53-6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场景中,基于视觉图像的钢索表面损伤实时检测预警存在许多挑战,如特征提取难度大、存在漏检误检、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等.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轴向注意力的钢索损伤视觉检测方法.首先,根据钢索的形态学特点提出了一种多通道轴向注意力机制,以更高效地提取和关注更加关键的钢索轴向区域特征信息;然后,通过中心化特征金字塔模块进行多尺度融合,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最后,将轻量化的MobileNetV3特征提取网络与无锚框检测头相结合,兼顾了检测速度与精度.在钢索损伤可见光图像数据集上开展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常用目标检测的最佳算法提高了 1.99%的准确率,能够更好地检测钢索表面的损伤.

    钢索损伤目标检测中心化特征金字塔轴向注意力

    飞行器轨迹和雷达回波信号仿真

    李琳孙世岩石章松曾雅琴...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精确模拟飞行器的动态响应,研发了一种雷达回波信号仿真模型,分析了单一飞行器在故障状态下的动态特性.首先,综合考虑了雷达的中心频率与信号采样频率,成功探测了飞行器在不同高度和速度条件下的复杂三维飞行轨迹;然后,精确模拟了飞行器故障后的非线性Yaw抖动现象,及其对飞行轨迹产生的显著影响;最后,通过三维轨迹图、时域与频域的信号图,以及高度变化图直观展现的仿真结果,不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还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飞行状态下的目标侦查能力.该物理仿真方法为雷达系统在复杂条件下的监测与决策提供了参考.

    飞行器雷达信号飞行轨迹Yaw抖动

    基于改进迭代自适应算法的水下近场噪声源定位

    裴秋秋何琳帅长庚胡鹏涛...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下目标在高速移动时,传统的噪声源定位方法受到阵列天线采样快拍数少的影响而精度差.为降低快拍数较少的影响,提高水下噪声源定位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自适应方法的水下近场噪声源定位方法.首先,构建了近场噪声源接收模型并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该模型的价值函数;然后,对上述模型进行求导得到接收信号最小二乘估计值;最后,将噪声源可能存在的关键位置区域进行了二维网格划分,再运用迭代自适应算法估计每个网格处的信号能量,绘制的能量谱的谱峰位置即为噪声源位置.仿真实验表明:在声源数已知条件下,与高分辨MUSIC方法和MVDR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对近场噪声源实现高精度定位,尤其在低信噪比和少快拍数下,所提方法也适用于相干噪声源定位.

    噪声源定位快拍数能量谱迭代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