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孟伟

双月刊

1674-991X

hjgcjsxb@vip.163.com

010-84915126

100012

北京安外大羊坊8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号楼617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TIRPAT-GW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

    黄怀玉唐园清龚直文陈小娟...
    1195-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可为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落实差异化的降碳减污政策提供参考.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覆盖数据揭示重庆市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时空动态特征,综合运用STIRPAT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因素对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市净碳排放量在2000-2020年总计增长3 723.14×10 4t,其时序变化可划分为急剧增加阶段和缓慢增加阶段;土地利用碳汇与碳源仍存在收支不平衡问题.净碳排放总体呈现"中心高、两翼低"的分布格局,净碳排放增量在主城都市区的增长幅度最为剧烈,在渝东南各区县均呈现微度增长态势,渝东北各区县的增长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土地利用碳排放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碳排放强度和人均GDP是关键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城镇人口规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在渝东北地区的影响强度较大,城镇人口规模在主城都市区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大.

    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动态影响因素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重庆

    不同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碳减排潜力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杨玉虎叶志隆郭婧恬林添煌...
    1206-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快速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为了破解"垃圾围城"的普遍性难题,我国不断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经历了以填埋为主的无害化、以焚烧为主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垃圾强制分类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全面推广、分类垃圾综合处理处置等不同发展阶段.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不同生活垃圾管理阶段的碳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厦门市2000-2009年(无害化阶段)的碳排放总量由25.49万t直线上升至76.38万t,年均增长13.19%;2010-2016年(无害化和减量化阶段)由于填埋气收集效率提升和持续推进垃圾焚烧减量,吨垃圾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但排放总量仍然从27.95万t增长至49.30万t;2017年至今全市推行垃圾四分类并开展餐厨垃圾分类和低值可回收物试点,碳排放强度从324.74 kg/t下降至178.11 kg/t,其中每分出1t厨余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碳排放分别减少5.69、302.58~328.75、83.19、884.66 kg.未来,随着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和再生资源中心建设的推广,生活垃圾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将进一步降低,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生活垃圾垃圾处理垃圾分类碳排放碳减排

    阿勒泰市移动源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特征

    屈小梭张桂伟夏俊孙爱珍...
    1218-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自上而下"调查方式获取移动源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阿勒泰市移动源排放清单,并进行移动源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和清单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阿勒泰市移动源9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CO为669.12 t,NO为617.92 t,SO2 为 29.85 t,NH3 为 32.61t,VOCs 为 136.35 t,PM2.5 为 35.74t,PM10 为 38.06 t,BC 为 20.33 t,OC 为 6.41 t.其中,CO、SO2、NH3、VOCs主要来源于载客汽车,贡献率均超过40%;NOx主要来源于农业机械和载货汽车,贡献率均超过30%;PM2.5、PM10、BC、OC主要来源于农业机械,贡献率均超过75%.时空分布特征表现为6-8月排放量最高,人口密集的市区排放量高于其他区域.移动源9种污染物排放清单不确定性均在-39.23%~56.27%以内,本清单计算结果相对可靠.

    移动源排放清单时空分配不确定性分析阿勒泰市

    道路交通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以兰州市安宁区学府路为例

    张启阳王花兰聂挺李若菡...
    1225-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城市道路中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通过分析污染物的影响因素,来建立排放模型.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将应用较广泛的模型进行划分,并对模型原理、应用及存在不足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了探究学府路道路污染状况,选取COPERT模型进行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并使用ANSYS软件模拟了道路交通排放对学府路周边环境的影响,得出了污染物地图.结果表明:学府路工作日内4项主要大气污染物NO2、CO、PM2.5、PM10排放量分别为67.7、269.1、15.1和22.8t.数量占10.0%的轻型货车排放贡献较大,分别占机动车NO2和PM排放总量的50.5%和69.1%.通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发现,COPERT模型对于中观尺度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支撑.

    COPERT模型大气污染物道路交通微环境排放扩散模拟机动车

    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模型优化算法反演性能对比

    赵瀚森刘峰均张夏夏吴柏莹...
    1232-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模型,以东南沿海某重点石化产业基地VOCs的排放总量核算为例,对比研究了Nelder-Mead单纯形法(NM)、双模退火优化算法(DA)、粒子群优化算法(PSO)3种优化算法和通过偏差平方和(目标函数1)、对数变换(目标函数2)、双曲余弦变换(目标函数3)构建的3种优化目标函数在不同随机误差强度和失效站点数量下的反演性能.结果表明:PSO算法的反演性能与粒子数量有关,但整体表现不适用于当前条件下的反演优化,NM和DA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反演准确性(MARE<30%),但NM优化算法的反演计算效率约为DA优化算法的11~20倍,NM优化算法反演性能最好;3种优化目标函数均适用于当前条件下的反演优化(MARE<30%),其中目标函数1和目标函数3在随机误差强度、失效站点数量较小的情况下反演性能更好,而目标函数2在随机误差强度、失效站点数量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反演性能更好.

    工业园区污染排放总量核算优化算法优化目标函数源参数反演

    5%Ag掺杂对MnO2纳米棒和海胆微球形貌及其甲苯氧化性能的影响

    鲁美娟方汉孙黄华军李丹萍...
    1239-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了 MnO2纳米棒和海胆微球,并原位掺杂5%Ag制备了 Mn-Ag复合氧化物,利用SEM、XRD、BET、Raman等表征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催化剂对甲苯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NH4)2S2O8的掺入量会对MnO2的形貌产生影响,当其掺入量为2.28 g时,形成MnO2纳米棒,当其掺入量为6.84 g时,形成MnO2海胆微球;MnO2纳米棒掺杂5%的Ag后,形貌未发生变化,但当MnO2海胆微球掺杂5%Ag时,表面的纳米线较MnO2海胆微球有所增长,且出现了缠绕现象,形成了空心鸟巢状结构;5%Ag掺杂后,对MnO2纳米棒和MnO2海胆微球的晶型未产生影响,均为α-MnO2,但5%Ag-MnO2纳米棒出现了 Mn2O3的衍射峰;MnO2海胆微球较MnO2纳米棒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均增大,且Ag的掺杂进一步提高了 MnO2海胆微球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MnO2海胆微球比MnO2纳米棒具有更好的甲苯去除性能,且5%Ag掺杂后,MnO2海胆微球对甲苯的去除性能达到最好.

    MnO2纳米棒MnO2海胆微球Ag掺杂形貌影响甲苯去除

    内蒙古三大湖泊近10年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邹佳慧孙标赵胜男潘学如...
    1247-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自治区三大湖泊达里湖、乌梁素海、呼伦湖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影响显著,尤其是作为尾闾湖的达里湖已由淡水湖演化为中咸水湖.于2022年对达里湖、乌梁素海、呼伦湖进行调查采样,与收集的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分析,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空间差异分析、端元图、离子比值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三大湖泊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利用三大湖泊主要离子浓度历年对比图分析近10年湖泊主要离子浓度变化,并从环境角度分析达里湖盐化原因.结果表明:1)达里湖、乌梁素海、呼伦湖的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Na+-Cl-型、HCO3-Cl--Na+型、HCO3-Na+-Cl-型.2)各湖泊变异系数较大的水化学组分空间分布表现为达里湖离子[HCO3-与总溶解性固体(TDS)]浓度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特征,乌梁素海离子(HCO3-与SO42-)浓度总体上呈现由四周向中部递减的变化趋势,呼伦湖离子(HCO3-与SO42-)浓度的空间分布受入湖河流离子浓度的影响.3)三大湖泊的水化学特征主要受蒸发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其中达里湖受蒸发岩矿物与硅酸岩矿物共同作用的影响,乌梁素海和呼伦湖主要受硅酸岩矿物作用的影响,达里湖地下水存在阳离子吸附作用.4)近10年达里湖离子浓度整体呈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达里湖湖面蒸发量远大于湖面降水量,加之河流补给量逐年减少,导致湖面萎缩以及湖水盐化程度逐渐增大.从根本上来讲,环境因素造成的入湖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最终促使湖泊盐化加快.

    水化学达里湖乌梁素海呼伦湖离子浓度盐化内蒙古

    湖北省典型流域片区地表水溶解氧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程继雄安堃达彭聃王婉玉...
    1260-1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解氧(DO)是反映地表水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精准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参数之一.收集湖北省200座水质自动监测站2021-2022年地表水自动监测数据,研究DO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聚类分组,采用相关系数法、多元线性回归定量分析16个流域片区DO浓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流域治理建议.结果表明:1)时间上,湖北省地表水DO浓度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其中5-10月存在显著昼夜变化.2)空间上,全省16个流域片区分为低氧区、中氧区和富氧区.低氧区为四湖片区和汉江下游片区,DO浓度和饱和度均较低,且夏季低氧发生频率高;富氧区集中在清江片区和汉江丹库以上片区,夏季易出现DO过饱和;其他流域片区为中氧区,DO饱和度稳定在较高水平.3)影响因素上,低氧区表现为复合型污染,富氧区主要受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中氧区主要受水温影响.结合不同流域片区DO浓度变化特征,提出从"三水"统筹角度,分级分区开展流域系统化治理,即低氧区加强污染源头管控和过程控制,富氧区防控水华发生风险,中氧区严格排污总量控制.

    溶解氧(DO)饱和度时空变化驱动因素聚类分组流域治理湖北省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河流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沧州市为例

    张贺玉杨莉园卢少勇王永强...
    1273-1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客观、综合评价城市河流水质的污染状况对城市河流水污染精准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2022年沧州市13条重要河流的p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TP)、氨氮(NH3-N)、氟化物(F-)共7项水质指标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引起河流水质变化的主导指标,诊断河流污染状况,再运用水质指标权重计算各河流监测断面和不同季节综合得分,分析河流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沧州市13条河流水质整体较好,大部分河流水质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少数河流CODMn、CODCr达到Ⅳ类水质标准;2)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7个水质指标转化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8.492%,其中与第一主成分显著相关的水质指标CODMn、CODCr、TP和F-主导着研究区域水质变化,且4个水质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空间分析表明,沧浪渠为13条监测河流中污染程度最高的河流,且沧州市东北区域河流污染程度高于西北区域和中南区域;4)季节分析表明,13条河流不同季节水质污染严重程度表现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研究结果可为沧州市城市河流水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城市河流水质主成分分析污染因子时空分布

    冬季天津临港复合型人工湿地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

    张欣宇邢畅王丽平贾雪红...
    1284-1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中耐药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因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而广泛存在,影响抗生素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研究表明人工湿地(CWs)能够有效去除ARGs,但目前对于北方冬季复合型CWs对ARGs的去除效果尚不明确.以天津临港复合型的CWs(调节塘+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工艺)为研究对象,开展冬季其对ARGs去除效果的研究;针对不同功能区采集水体样本,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对水体中16S rRNA基因、ARGs、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及细菌种群组成进行检测,综合分析CWs对ARGs的去除效果,探讨冬季运行期间影响去除效果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冬季水体中表征细菌数量的16S rRNA基因绝对丰度为2.70×10 4~1.41×10 5拷贝/mL;ARGs总检出率为72.5%,其中floR和sul2并非源于进水.各ARGs在不同功能区的丰度差异明显,不同功能区对ARGs的去除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整体来看,CWs对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和多重耐药基因的去除效果最好,总绝对丰度去除率分别为85.59%、47.78%,总相对丰度去除率分别为97.09%、89.44%;对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去除效果最差,总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去除率分别为-404.40%、-2.01%.调节塘、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对ARGs总绝对丰度去除率分别为38.05%、-7.78%和-2.41%;总相对丰度去除率分别为75.02%、-45.60%和-7.75%,不同功能区的去除效果表现为调节塘>表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其中调节塘对除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外的其他ARGs的绝对丰度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水平潜流湿地对磺胺类抗性基因去除效果较好,表流湿地对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冬季低温、MGEs、不同工艺类型功能区及其运行时间是ARGs去除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ARGs对细菌宿主的非选择性促进了其在天津临港CWs系统中各种细菌类群间的迅速传播.建议今后加强CWs对新污染物ARGs去除效果的优化技术研究.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细菌种群人工湿地(CWs)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