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朱琦琦

双月刊

1006-2009

HJJS@chinajournal.net.cn

025-83701931

210013

南京市虎踞路175号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Journal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9年创刊,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双月25日出版,以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科研、环境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教师及其他环境科技工作者为服务对象,从多角度向读者介绍国内外环境保护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境中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万青云黄燕平秦嘉蓝公仆...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述了目前较为常见的微塑料检测方法,包括目检法、光谱分析法和热分析法,归纳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技术进展、研究成果及优缺点,指出微塑料形状、大小、聚合物种类等方面的定性、定量分析尤为重要,能够为微塑料污染防治、溯源和影响评估提供依据.通过对现有方法的调研总结,提出多种检测分析方法联用将成为研究微塑料的发展方向,未来仍需要改进现有技术或者开发新的检测方法,结合图像处理、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手段,缩短识别时间,提高检测精度,进而为微塑料污染防治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微塑料检测方法物理表征化学分析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

    6页

    纳米气泡的特性及其在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中的应用

    吴若愚李万华张庆芳王天烽...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纳米气泡(NBs)的基本性质和产生方式,以及改善厌氧消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综述了 NBs在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增强厌氧消化稳定性、加快水解速率、提高甲烷产量等3个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加强不同气体NBs理化性质研究、开发多种气源、提升检测能力、降低能耗和成本等后续研究展望.

    纳米气泡厌氧消化有机固体废物稳定性水解速率甲烷产量

    滇池近20年水环境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冯昶瑞蒋名亮牛海林徐力刚...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1-2020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研究其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水质呈现波动变化趋势,TN波动区间较大,呈现雨季<旱季的变化趋势.TP年内变化3-6月呈现增长趋势,空间上滇池北部TP值整体较高.Chl-a年内变化7-10月出现明显提升.IMn波动区间较大,空间上滇池南部呈现IMn值较高且稳定.NH3-N年内2-11月整体呈现连续下降趋势.2001-2020年滇池TLI整体呈现波动降低;空间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草海区域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滇池Chl-a与TN、TP、水温、pH值及降雨量呈现正相关性,与水位和透明度呈现负相关性.

    水质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富营养化滇池

    基于遥感的区域人居环境指数构建及其应用

    陈秋霞杨远垚许章华黄森慰...
    19-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态宜居和以人为本双重理念,选取区域绿度、区域热度、区域蓝度、区域亮度、区域透明度和区域起伏度等6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遥感的区域人居环境指数(RHEI).以福建省为例,分季度测算其RHEI,揭示区域人居环境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福建省RHEI随着季节变化逐渐降低,呈现东南低西北高、沿海岸线向内陆上升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比较各指标的回归模型系数,发现区域蓝度对区域人居环境的影响最大,区域透明度的影响最小.由年度均值回归模型预测,未来每增加0.166单位的区域蓝度或减少0.278单位的区域热度,能提升0.1单位的人居环境质量.

    区域人居环境指数(RHEI)遥感主成分分析区域治理福建省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曹美苑曾锋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广州15个城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16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FRs)含量,分析其分布特征及来源,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广州15个城市湖泊沉积物中16种OPFRs总质量比(Σ16OPFRs)范围为138ng/g~306ng/g,平均值为203 ng/g,污染属于中等水平.TBEP、TCEP、TBP、TDCP为主要OPFRs,其中TBEP值最高.相关性研究表明,大部分OPFRs单体与总有机碳无显著相关性,OPFRs来源具有点源性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沉积物中OPFRs来源并不单一,游客产生的废弃塑料、大气沉降、污水排放、路面径流及污泥再利用等都可能成为其来源.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沉积物中OPFR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污染特征生态风险评价沉积物城市湖泊广州

    安徽省试点县补充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

    童童丁琪洵蔡天培汤萌萌...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安徽省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补充耕地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进行耕地质量等级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2020年补充耕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分别为5.198、4.811和3.911;补充耕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总体上低于县域水平;补充耕地质量等级面积分布总体上比县域水平分布更分散;乡镇补充耕地质量等级与全镇耕地质量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乡镇补充耕地面积存在负相关关系;补充耕地土壤速效钾和pH平均值高于县域土壤平均值,有效磷平均值低于县域平均值,有机质平均值与县域平均值变化差异较大.

    补充耕地耕地质量土壤养分占补平衡安徽省

    千岛湖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张明唐访良程新良徐建芬...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测定千岛湖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析其污染分布特征,并评价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千岛湖沉积物中OM、TN、TP平均值分别为1.44%、1.86mg/g、0.89mg/g.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城区库湾、新安江干流沿线污染相对较重;垂直分布,OM、TN、TP整体上均从湖底由下而上呈逐步上升变化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湖沉积物中OM、TN、T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氮、磷多以有机形式存在.C/N值表明,该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自内源的水生生物分解.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1.1~4.2,该湖整体上处于重度污染水平,TP污染重于TN;有机指数范围为0.04~0.52,整体上属于轻度污染水平.

    有机质总氮总磷沉积物分布特征污染评价千岛湖

    基于地球物理方法的典型DNAPLs污染场地精细化调查

    尹芝华王水冯亚松吕良华...
    44-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密度电阻率(ERT)和探地雷达(GPR)两种地球物理方法,结合膜界面探测(MIP)和钻孔采样分析手段,综合研究某典型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中DNAPLs污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ERT法和GPR法圈定的场地污染范围基本吻合,DNAPLs污染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和西南区域,污染深度分别达到4 m和9 m,视电阻率为0.3 Ω·m~5 Ω·m,呈带状低阻分布,MIP和钻孔采样分析结果也验证了地球物理方法的准确性.

    重质非水相液体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污染场地调查

    正压罐采样-预浓缩-GC/MS法测定空气中痕量卤代烃

    由希华张凤菊李琳曹方方...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正压罐采样-预浓缩-GC/MS法同时测定空气中16种卤代烃,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16种痕量卤代烃在30 min内实现分离,目标物分别在40 pmol/mol~200 pmol/mol和5 pmol/mol~100 pmol/mo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4 pmol/mol~55 pmol/mol.标准气体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0%~7.2%,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2.5%~125%.

    卤代烃预浓缩气质联用法环境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