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监控与预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监控与预警
环境监控与预警

张宁红

双月刊

1674-6732

hjjkyyj@163.com

025-86575218

210036

南京市凤凰西街241号

环境监控与预警/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壤监测中环境和农业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等效性评价

    赵红帅陆勇贾秀平夏夜...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土壤监测过程中环境和农业行业不同标准分析方法得到监测数据的可统筹性,运用多种统计方式,对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铜、锌、铅、镍、镉、铬、汞和砷共11个监测指标所采用的标准分析方法的等效性进行分析.技术规范比对结果显示:环境和农业行业,在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制备过程所采用的技术规范,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不大.方法性能指标结果显示:2类标准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除pH值和汞外,其他9个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等效性评价(等效边界为±20%)结果显示:测定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铜、锌、镍、汞和砷8个指标的2类标准分析方法是等效的,所得监测数据可以共享.方法性能评价和显著性检验无法定量给出方法间差异的范围,而双单侧检验则弥补了这种不足,还避免了因样本量不足或精密度过高而引起的显著性误判,因此可根据该研究的评价结果对环境和农业行业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进行整合管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掌握农用地土壤环境的污染现状.

    土壤监测行业标准等效性评价等效边界双单侧检验

    基于便携式悬臂梁麦克风光声光谱仪测定温室气体的方法研究

    胡玲宋兴伟张明明王如宝...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一套基于便携式悬臂梁麦克风光声光谱监测大气环境温室气体浓度的高灵敏系统,采用脉冲红外光源通过窄带光学滤光片,形成中红外区的多个光谱波段,结合光学悬臂梁麦克风技术,具有超高灵敏度,可去除背景气体干扰,实现同时监测多种气体.通过对温室气体浓度的测量,验证了甲烷(CH4)的方法检出限为0.226×10-6,二氧化碳(CO2)的方法检出限为2.624×10-6,其余的温室气体检出限最低为四氟化碳(0.052×10-6),最高为三氟化氮(0.164×10-6).同时验证了长期重复性,CO2的1倍标准偏差为0.405 5,最大漂移量为1.775 6×10-6;CH4的1倍标准偏差为9.162 0,最大漂移量为36.261 1×10-9;该仪器对CO2的最大示值偏差为-0.04×10-6,CH4的最大示值偏差为1.48×10-9.温室气体的相对标准偏差均<2%;CO2和CH4的平均响应时间均为2 min 40 s;CO2和CH4的决定系数(R2)均>0.999 9,CO2拟合残差在±0.05×10-6以内,CH4拟合残差在±1×10-6以内.

    温室气体光声光谱悬臂梁麦克风多气体检测

    不同水质评价方法在南水北调东线断面的研究与应用

    曹延珺贺鹏黄娟郭蓉...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9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重金属(铜、锌、铅、镉)、粪大肠菌群等9个参评指标的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矩阵评价法4种水质评价方法对12个断面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个断面的水质情况较好,老山乡断面(湖库)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的水质评价结果为V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其他断面水质采用4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为Ⅲ类或Ⅱ类.相对其他3种方法而言,单因子评价法计算简单,考核标准严格,得出的水质类别整体最差.在具体应用实践中,应根据评价目的和断面功能,采用较为合适的评价方法,为南水北调水环境管理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地表水南水北调水质评价评价方法

    新丰江水库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辉邹贤妮张婷婷潘瑞文...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丰江水库是典型的南亚热带深水贫营养型水库,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鉴于溶解氧(DO)作为决定水库水质类别的唯一关键指标,为了解其水库的DO变化特征,基于2018年4月-2022年11月连续5年的监测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最大信息系数、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DO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DO月平均值为6.94~9.48 mg/L,均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水质标准值(7.5)或Ⅱ类(6.0 mg/L),总体呈"V"字型变化,夏末秋初(9-10月)DO值最低,水库DO主要在11~12个月和35~37个月的年周期下循环变化.空间分布上,DO平均值的空间差异性小,6个点位DO年平均值为7.95~8.16 mg/L,均能达到Ⅰ类水质标准值.不同点位间DO最大均值和最小均值相差仅为0.2 mg/L,DO值自上游入库口至下游出库口缓慢降低.最大信息系数、交叉小波变换、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DO值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水温是DO时空分布的关键因素,其次为pH值.该研究对于深入认识贫营养水体表层DO影响机制和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新丰江水库溶解氧时空变化环境因子

    郑州市中心城区浅层地下水"三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继山唐辉翟小洁郭振...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市中心城区地貌类型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和山前冲洪积平原、黄土丘陵,不同地貌类型具有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依据3种地貌类型及其污染源分布特征设置地下水采样点,研究了浅层地下水中"三氮"[硝酸盐氮(NO3-N)、氨氮((NH3-N))和亚硝酸盐氮(NO2-N)]质量浓度与污染源分布、地下水位埋深及包气带岩性以及水化学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水质受NO3-N和NH3-N影响较大,受NO2-N影响较小;2023年ρ(NO3-N)超标的区域范围较2020年明显减小,ρ(NH3-N)出现局部增大的现象,黄河冲积平原地区"三氮"质量浓度尤其是ρ(NH3-N)变化应引起重视;地下水酸碱环境及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地下水中"三氮"质量浓度的变化,当地下水处于氧化环境时,地下水中ρ(NO3-N)增加而ρ(NH3-N)降低.

    郑州市中心城区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地下水分布特征水化学环境

    苏州市2022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及PM2.5组分的影响

    熊宇刁家敏周民锋缪青...
    124-12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苏州市2022年春节期间(1月31日-2月6日)逐时气象数据、细颗粒物(PM2.5)及其特征组分监测数据,分析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2.5及其特征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硫酸根离子(SO42-)、氯离子(Cl-)、钾离子(K+)、镁离子(Mg2+)、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与非集中燃放时段相比,分别增加了 90.6%,783.3%,350.0%,371.4%,137.5%,150.0%;质量浓度增加最显著的金属分别为钡(Ba)、铜(Cu)、铬(Cr)、钾(K)、铅(Pb)、锡(Sn)、锰(Mn)、锑(Sb)、硅(Si)、锌(Zn)、铁(Fe)、砷(As)、镓(Ga)(按增幅由大到小排序);烟花特征离子钡离子(Ba2+)在烟花集中燃放时段的数浓度峰值是非集中燃放时段的34.9倍,其余特征离子数浓度峰值也都为非集中燃放时段的8倍以上.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显著提高了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并且在除夕和初五2个时段分别形成了 2个污染高峰;污染物比值法(M/CO)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苏州市区PM2.5的贡献率为50.4%,显著低于辖属区县,表明禁燃措施具有一定成效;特征水溶性离子、OC、示踪性重金属的变化特征与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吻合;污染物在线源解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苏州市空气质量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显著.

    春节烟花爆竹细颗粒物组分贡献率苏州

    烟花爆竹燃放对永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甘杰李颖周昊昱谢培...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8-2022年永州市春节期间逐时的各项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通过质量浓度分析、组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相对比值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精细化分析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18-2022年永州市春节期间污染天气主要集中在除夕及初一,污染物质量浓度攀升时间与当地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间一致,细颗粒物(PM2.5)小时最大质量浓度高达184 μg/m3,最高增幅达1 410%.集中燃放期间,钾离子(K+)、镁离子(Mg2+)、钙离子(Ca2+)、氯离子(Cl-)等增幅较高,且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保持较高的相关性,其中烟花爆竹燃放特征离子(K+)质量浓度最大值达到21.6 μg/m3,约是常规清洁天气下的7倍.相对比值分析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燃放对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提升贡献较大,2022年集中燃放时期,烟花爆竹对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占比分别为6.2%~52.7%和0.9%~52.0%,烟花爆竹贡献的颗粒物质量浓度与实测质量浓度在小时变化趋势上呈高度一致性,表明烟花爆竹燃放是影响永州春节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

    烟花爆竹燃放空气质量定量评估细颗粒物

    现代商业园区碳达峰路径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张保瑞孔震赵维王志光...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华北地区某现代商业园区为例开展碳达峰研究,分析了该园区2018-2022年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法研究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进而以长期能源替代规划(LEAP)模型为基础预测园区碳排放,探索园区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园区能耗和碳排放仍处在增长阶段,商业占据园区能耗和碳排放的主导地位;经济规模扩大和人口密度提高持续推动园区碳排放升高,而能耗强度和能源结构则是促进园区减排的主导因素;强化减排情景下,预计园区碳排放在2030年准时达峰,随后开始下降.未来园区将通过构建混联型低碳微网,建设低碳智慧楼宇,加强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等措施助力园区如期达峰.

    现代商业园区碳排放贡献量LEAP模型减排路径

    中国省(市)碳排放特征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初步分析

    刘媛李阳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双碳"战略背景下,基于2018-2021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据,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方法,运用能源消耗数据和排放因子核算碳排放量,分析了中国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减排协同效应量化评价法评估了各省市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在逐年增加,但增速自2021年开始减缓;形成了以华北、华南地区为中心的碳排放高值区,大致呈"南低北高"格局,多数省(市)的碳排放量及增速仍表现为增加态势;约70%省(市)的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空气质量尚未形成协同改善效应,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碳排放的控制.建议中国各省(市)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因地制宜发展低碳技术以减少碳排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

    碳排放大气污染空气质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