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金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金科学技术
黄金科学技术

时民

双月刊

1005-2518

Hjkx@lzb.ac.cn

0931-8277791

730000

甘肃兰州天水中路8号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黄金科学技术/Journal 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6年,系由国家科委批准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主办。本刊印刷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光盘版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网络版由《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出版。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为了使刊物内容最能反映当前我国黄金科技发展的水平,推动我国黄金科学技术向前发展,《黄金科学技术》将注重宣传报道我国及世界黄金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介绍并进行学术交流等。本刊设综述评述、地质找矿、采·选·冶技术、新技术、新方法、黄金经济信息报道等栏目。本刊适合黄金科研、企业、矿山技术部门及生产和管理人员、勘探和选冶工作者、黄金材料及金融工作者、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湘东北万古金矿田江东金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制约

    袁梓焜邵拥军刘清泉张毓策...
    559-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古地区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和演化以及矿床成因类型尚存在争议.本次选择万古地区的江东金矿床,系统开展了不同阶段石英的SEM-CL分析、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由中温、中—低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逐渐演化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岩浆流体是主要的成矿流体来源,可能来源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金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以Au(HS)-2形式运移,流体不混溶作用和水—岩反应可能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综合江东金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H-O同位素研究结果,认为其属于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成矿流体江东金矿床万古金矿田湘东北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2种新矿物——"氟碳钙钕矿""菊兴铜矿"

    《新京报》报社
    578页

    青海柴达木巴伦马海盆地盐湖黏土型钾锂矿的物质组成及溶矿试验研究

    袁桂林马玉亮陈建洲蒋远山...
    579-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柴达木巴伦马海盆地盐湖黏土型钾锂矿可加工性和可利用性,开展了X射线衍射分析、TOF-SIM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元素面扫描分析等岩矿测试和溶矿试验.结果表明:盐湖黏土型钾锂矿主要矿物类型为造岩矿物碎屑、盐类矿物、吸附于矿物表面或层状矿物结构面的物质.主要化学成分为K、Na、O、Cl,盐类矿物成分Cl-、SO2-4、K、Ca、Na、Mg、B2O3含量高,稀有元素Li、Rb、Cs、Sr富集明显.黏土层中水可溶物为石盐、光卤石和水氯镁石,Li、K可以通过水溶方式溶取利用.分析认为K的赋存类型主要为可溶性盐类矿物、长石和黏土矿物;锂的赋存类型主要为吸附锂和结构型锂,吸附锂包括水溶锂和酸浸锂,残渣态锂属于结构型锂.溶矿试验显示巴伦马海盐湖黏土型钾锂矿中K达到固体矿工业指标,Li达到液体矿综合评价指标,证实是可采出、有价值、可加工、可利用的矿产,估算潜在LiCl资源为114.41万t,KCl资源为1 395.22万t.推荐Li≥32.25×10-6为黏土型钾锂矿的锂综合利用品位.

    溶矿钾锂矿盐湖黏土型巴伦马海盆地矿物类型潜在资源

    复杂工况下岩石真三轴试验机隔热材料热—力学演化特性

    郑思将李夕兵陈江湛黄麟淇...
    594-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真三轴试验机研制过程中,高温环境、循环加卸载和循环热冲击等复杂加载条件对试验系统隔热性能提出了严苛要求.为了科学合理地选择复杂条件下高温真三轴试验机的隔热材料,制备了3种高温工程隔热材料,分别是高聚热能酰胺脂隔热材料(GX)、玻璃纤维与耐高温树脂复合隔热材料(BX)和高温阻隔复合云母材料(YM),并开展考虑实际仪器设备工况下的循环热冲击、高温环境和循环加卸载等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环境影响下3种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弹性模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随着循环加热冷却次数的增加,YM材料的导热系数数值平稳下降,BX和GX材料的导热系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弹性模量变化规律与高温环境影响下相似;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均随着循环加卸载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初次加卸载对材料隔热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最大;综合热—力学性能评判,YM材料性能最稳定,为岩石真三轴试验机隔热材料的最优选.

    隔热材料循环加热冷却循环加卸载隔热性能物理性能

    水化作用下矽卡岩动态力学响应及能量耗散特征

    周宇李旭张鹏姣陈需...
    610-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矽卡岩在水化作用下的冲击力学性能,采用可加载轴围压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SHPB),分别对自然和饱水状态的矽卡岩试样开展了三维动静组合冲击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状态下矽卡岩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能量耗散特征及破碎形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饱水状态下矽卡岩的动态抗压强度相比自然状态整体有所弱化,减小了10.47%~16.32%,但水对矽卡岩动态力学强度的影响随应变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弱;水会降低矽卡岩试样对能量的吸收率,当吸能密度足够大时,动态抗压强度将不受矽卡岩内部水的影响;水化作用使得试样在饱水和自然状态冲击后的破裂形态率效应差异明显.

    水化作用矽卡岩动态力学响应能量耗散破碎形态

    基于PSO-XGBoost的露天矿山PPV预测模型研究

    李振阳张宝岗熊信杨承业...
    620-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爆破振动的质点峰值速度(Peak Particle Velocity,PPV)是评估爆破开采设计参数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为实现一种PPV有效预测模型,借助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结合优化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构建了一种参数自优化的PSO-XGBoost预测模型.以LK露天铜钴矿为研究对象,选取最大单段炸药量、总炸药量、测量的爆心距、炮孔平均进深尺度和高程差共5个影响因素指标作为研究参数,通过现场收集187次爆破作业实测数据,进一步开展PPV的PSO-XGBoost预测研究,并与传统XGBoost模型、SSA-XGBoost优化模型及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的PPV回归预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ory(SHAP)方法开展影响PPV预测结果的敏感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SO-XGBoost预测模型的预测评价指标计算结果最优(R2=0.921,RMSE=0.0752,MAE=0.0717,MBE=0.0683),其对PPV的预测结果明显优于传统XGBoost模型、SSA-XGBoost混合优化模型及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同时,敏感性分析得到总炸药用量是影响PPV预测结果的重要参数.进一步说明PSO-XGBoost预测模型可处理多因素的非线性特征,利用PSO-XGBoost预测模型能够更好地结合非线性、离散数据,建立一种可靠、简单有效的PPV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可为露天矿山爆破振动快速预测提供参考.

    露天矿山混合优化算法机器学习爆破振动回归分析

    紫金矿业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重大成果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
    630页

    尾砂粒级组成对胶结充填料流变特性与强度的影响

    盛宇航裴佃飞齐兆军荆晓东...
    631-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尾砂粒级组成与充填料流变特性及强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全尾砂、旋流器分级溢流和底流尾砂经人工配制成5种尾砂充填料,开展了不同粒级组成尾砂充填料流变与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尾砂中-38 μm细粒级含量的增加,充填料浆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增加,且-38 μm细粒级含量越高充填料浆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增加幅度越大;随着细粒级尾砂含量的增加,水化膜厚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充填料浆初始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受水化膜厚度和固体颗粒比表面积的双重影响;当细粒级尾砂含量超过44.37%时,水化膜厚度与充填料浆初始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之间存在负指数关系.随着细粒级尾砂含量的增加,尾砂充填体强度先增加后减小,细粒级含量为44.37%时为尾砂最佳粒级组成,此时充填体中尾砂堆积所形成的骨架结构最密实,充填体总孔隙率、平均孔径和大于0.2 μm有害孔占比最小.

    尾砂粒级组成胶结充填料流变特性水化膜厚度强度孔结构

    福建德化新发现7个金矿体

    《中国矿业报》报社
    639页

    基于非线性弹性地基梁的地下矿山充填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

    何祥锐邱贤阳史秀志李小元...
    640-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地下金属矿充填开采覆岩移动规律,以盘龙铅锌矿采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非线性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开展了不同采场结构参数、顶板厚度、原岩应力及充填体配比对于覆岩移动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5个因素对于覆岩移动的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充填体配比、采场结构参数、顶板厚度、原岩应力,提高充填体配比是控制覆岩位移的关键.通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充填体配比下覆岩移动值,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力学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差异率在3%~9%之间,从而验证了力学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地下矿山充填开采覆岩沉降控制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业试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矿山进行岩层控制提供借鉴.

    非线性弹性地基梁数值模拟岩层移动控制充填开采覆岩移动规律位移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