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麻黄洞洞穴水水化学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指示意义

    安丹周忠发朱粲粲范宝祥...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洞穴滴水作为喀斯特地区地表-地下二元结构之间的物质传输者,外界气候环境变化对滴水中各种指标将产生重要影响.作者于2018年7月-2019年10月对麻黄洞洞穴水进行了连续16个月的监测,结合当地气温和降雨数据,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及离子比值关系等方法,对麻黄洞地下水水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麻黄洞为典型白云岩洞穴,受岩性控制其滴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2)在顶板厚度、渗流通道、水-土-岩反应等因素影响下,麻黄洞洞穴水中Ca2+、Mg2+、Sr2+、Ba2+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常年慢速滴水点大于季节性滴水点、常年快速滴水点和地下河流水.(3)麻黄洞洞穴水的阳离子中Ca2+、Mg2+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Sr2+、Ba2+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不明显,Ba2+浓度受强降雨天气影响较大.(4)洞穴水中Mg/Ca、Sr/Ca、Ba/Ca比值对外界降雨具有较好的指示性;Mg/Ca比值变化主要受外界大气降雨影响,而Sr/Ca和Ba/Ca比值变化除受到降雨作用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通过对麻黄洞洞穴水的研究,有利于更深一步探索洞穴滴水对古气候环境信息的记录,为今后进行高分辨率的监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洞穴水阳离子浓度元素比值气候指示

    西南典型废弃硫铁矿水化学特征及环境同位素分析

    李波刘国聂宇晗叶忠...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通过对大树硫铁矿矿井涌水的监测,发现其水量大、水质差,已造成周围水体的污染.为弄清矿井涌水来源,该文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与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利用地下水氘过量参数与氚含量分布特征,识别矿井涌水的来源,解析矿井涌水的污染成因.结果表明:矿井涌水与部分受污染龙潭组、茅口组地下水具有相似特征,主要表现为低pH值、高SO42-、高TDS和高硬度;通过氘过量参数与氚含量分布特征,识别出了矿井涌水的主要来源,采用同位素质量平衡方程对进行混合比例计算,确定了不同来源对矿井涌水的贡献量.该文采用水水化学与同位素方法识别矿井涌水来源,对大树硫铁矿地下水修复及类似矿区地下水修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废弃矿井水化学分析环境同位素氘过量参数氚含量

    会仙湿地春夏季优势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

    王武斌李海翔王敦球涂月...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春季和夏季不同优势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该文对春、夏两季中4种优势植物根际土壤及底泥的细菌16SrDNA基因V4+V5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两季中共检出细菌有57门、78纲、146目、239科、452属和268种,其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要门类,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为主要纲类.春季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低于夏季,从植物种类上看,春、夏季的芦苇相似性最高,苦草的差异性最大,其次是华克拉莎;与植物根际土壤菌种分布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有:水质温度、水质总氮(TN)、根际土壤TN、根际土壤总有机碳(TOC)、根际土壤Cu.对细菌多样性产生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质温度、溶解氧、根际土壤TOC、根际土壤Mn.从植物根际土壤菌种多样性分析上看,多种植美人蕉对改善会仙湿地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会仙湿地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根际土壤优势植物

    4种矿物质载体对硝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影响

    杨帆邓学智刘佳徐爱玲...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硝化微生物具有附着生长的特性,载体筛选是其高效富集培养的关键.该研究选取钠基膨润土、钙基膨润土、碳酸钙和硅藻土共4种矿物质作为载体进行硝化微生物富集培养,在其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矿物质对硝化微生物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矿物质载体并进行不同投加比试验(空白、1%、2%、3%、4%),明确硝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最佳矿物质载体及投加比.结果表明,4种矿物质均显著提高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1.9%~192.8%和93.2%~155.6%;其中,投加硅藻土后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均为最高,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92.8%和155.6%;不同硅藻土投加比例均显著增加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21.1%〜262%和101.2%〜216%;尽管比氨氧化速率和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随着投加比的增加依次降低32%~59.1%和36.7%~60.8%,但4%投加比处理效果仍为最佳,富集培养过程中硝化微生物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其对载体的利用率随硅藻土投加比的增大而降低.

    硝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硝化速率矿物质载体投加比

    克钦湖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尉文佳叶华香臧淑英彭沛林...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为探讨扎龙湿地克钦湖重金属污染是否存在风险,采集了21个表层沉积物样本和1个柱状沉积样本,结合柱状沉积年代数据,对克钦湖沉积物Cr、Cd、As、Zn、Hg和Pb共6种重金属的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依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危害评价,并探讨了重金属的污染源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岩芯重金属随年代演化特征显示人类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随着年代的增加逐渐加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南湖污染重于北湖,湖周整体大于湖中心;重金属主要受有机质影响较大,各元素间相关性表明Cr、Zn与Pb具有同源性,但Pb来源相对广泛;Cd与As的来源相似,Hg与其他重金属来源不同;克钦湖沉积物重金属属于中等-较强生态危害,主要污染因子为Cd与Hg.

    重金属风险评价时空分布克钦湖

    城市化对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影响:高原湖泊和城市湖泊重金属生态风险比较

    臧泉陈鲁杨玉义张卫红...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武汉的5个城市湖泊和西藏自治区7个湖泊为目标,分别以武汉市及拉萨市土壤元素背景值为参照,分析两地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性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不同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间存在着差异性,除了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中As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城市湖泊以外(P<0.001),城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Cd、Pb、Co、Cu和Zn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高原湖泊(P<0.05).不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分析表明,Hg和As是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要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城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整体高于高原湖泊.

    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城市湖泊高原湖泊

    基于APCS-MLR的宝象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解析

    史文昌古正刚冯燕吴雅楠...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析重金属污染来源是河流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滇池宝象河干流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Zn、Cu、Ni、Pb、Cr5种常见重金属在活泼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下的含量.在利用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对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进行了定量解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5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其中Zn、Cu污染较为严重,Zn含量平均值为233.30 mg/kg,接近国家标准中土地污染筛选值250.00 mg/kg;Cu含量平均值为119.12 mg/kg,超过国家标准中土地污染筛选值100 mg/kg.(2)Zn、Ni、Pb、Cr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引起的大气沉降、汽油和油漆使用以及城市街道灰尘等;Cu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农药使用和施肥、家畜养殖及农村生活垃圾等.(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说明,"交通源"对Zn、Cr、Ni、Pb的贡献率分别为106.199%、281.404%、117.563%和100.266%;"农业源"对Cu的贡献率为154.682%.该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的结论基本相同,表明该模型在解析重金属污染来源上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对传统源分析方法结果进行补充和解释.

    重金属源解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河流沉积物滇池宝象河

    杭州湾区近岸海域污染状况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曹飞凤代可陶琦茹樊丞越...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梳理杭州湾区的近岸海域水文特征、水质状况以及陆源入海状况,对杭州湾区近岸海域进行污染状况及问题分析.结果发现湾区近岸海域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仍有较大程度的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其特殊的地形水文环境、湾区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暂未制定健全有效的湾区治理体系,是导致近岸海域水质常年为劣Ⅳ类海水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提出了治理对策建议:建立以管理体系、科研体系、督查体系3个部分组成的湾区污染防治工作体系;建立湾区防治应急响应和统筹应用机制,成立湾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组;加强源头治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及时开展湾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近岸海域水污染现状杭州湾区对策建议

    优化混合交叉赋权-联系云模型的水质评价方法

    李科康小兵杨四福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质评价的结果受到指标权重和指标等级隶属度计算结果的直接影响.该文针对目前传统计算模式下的融合权重和隶属度耦合的不足,提出一种优化混合交叉赋权-联系云耦合模型.模型对混合交叉赋权进行优化得出水质指标权重,再基于联系数定量化评价指标并通过联系云构建评价矩阵,进而进行权重矩阵与联系云矩阵的耦合并得到水质评价结果.应用该模型对安宁河中游太和段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并分别与改变权重和隶属度的计算模式下所得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混合交叉赋权所得权重提高了指标权重分配的准确性,联系云的计算扩展了指标在不同等级隶属度的分布区域,克服了评价过程中评价等级的模糊性,二者的耦合模型所得评价结果符合评价区实际水质状况,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可为今后地下水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水质评价混合交叉赋权联系云耦合模型安宁河中游

    蔗渣灰制备SiO2及其亚甲基蓝吸附性能

    彭昭霞李艳红梁光兵张远琴...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蔗渣灰等生物质灰的处理方式主要局限在填埋与堆积,尽管存在少数的一次应用,但在高附加值利用方向少有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采用酸洗、碱提取的方法处理蔗渣灰制备蔗渣灰基SiO2.使用XRF、XRD、FTIR、TEM、SEM、TG/DTG和BET对蔗渣灰基SiO2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蔗渣灰基SiO2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利用酸洗、碱提取的方法制备的蔗渣灰基SiO2为无定形态,其SiO2质量分数达到96.11%,具有典型的SiO2吸收峰特性;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分别达到286.38 m2/g和0.78 cm3/g;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热力学计算数据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温度越低,亚甲基蓝的平衡吸附量越高,且常温下吸附效果较好,最大吸附量达到245.48 mg/g,蔗渣灰基SiO2作为亚甲基蓝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蔗渣灰二氧化硅亚甲基蓝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