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对小白菜镉铅含量的影响

    汪毅王华静郑沈许超...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等量(施用总量为2.5 g/kg土,即562.5 g/m2)施用石灰(L)、海泡石(S)和铁锰矿粉(FM)及其组合对土壤镉铅有效性、小白菜生物量及镉铅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该研究施用量下,L和LFM(石灰+铁锰矿粉)处理小白菜生物量比对照分别显著降低47.28%和41.79%.3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均提高土壤pH值和降低土壤CaCl2-Cd和CaCl2-Pb含量.与CK处理相比,施用钝化剂后土壤pH值提高0.07~1.73个单位,CaCl2-Cd和CaCl2-Pb含量分别降低9.34%~96.89%和16.06%~78.10%;其中L处理CaCl2-Cd含量降低程度最大,LSFM(石灰+海泡石+铁锰矿粉)处理CaCl2-Pb含量降低程度最大.SFM(海泡石+铁锰矿粉)和LSFM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小白菜地上部Cd和Pb含量,较对照两组合小白菜Cd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1.29%和41.11%,Pb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0.71%和46.46%.综合考虑小白菜生物量及地上部Cd和Pb含量,SFM和LSFM组合在降低小白菜地上部Cd和Pb含量的同时亦不会造成其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降低.研究结果为小白菜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钝化剂小白菜重金属有效性

    过硫酸钠对黄土高原石油类污染土壤的处理

    李丽张兴王亚军董万涛...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利用过硫酸钠对总石油烃(TPH)污染黄土进行处理,并对氧化效率进行比较.针对3种不同浓度污染黄土实验,过硫酸钠处理低浓度TPH(1 000 mg/L左右)污染黄土效果较差,去除率仅有10.8%~38.4%,TPH在7 000 mg/L左右浓度较高时效果较好,去除率最高为65.6%.同时过硫酸钠原位修复对TPH降解选择性较强,投加量控制在0.4 mmol/g土壤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较高,且对有机质影响较小.2#土壤进行正交实验,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20℃,pH 7,水土比为6∶1,氧化剂投加量0.4 mmol/g.对土壤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和X射线衍射,判断土壤污染情况以烷烃类的峰为主,还包含少量羟基、羧基、羰基、氨基、杂环基团和高分子碳氢化合物,使用氧化剂后土壤物相变化明显,修复后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大.

    过硫酸钠黄土修复总石油烃土壤有机质

    西南典型岩溶槽谷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来源解析

    张爱国魏兴萍
    1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岩溶槽谷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该文选择西南典型岩溶槽谷青木关作为研究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模型识别重金属来源.结果 表明:(1)除Cr和Cu元素外,Pb、Cd、As、Zn、Ni和Hg元素高于重庆市背景值,Cd和As元素的平均值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风险筛选值.(2)单因子污染指数表现为Cd、As和Ni元素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显示研究区重金属以轻度污染为主,兼有部分中度和重度污染.(3)研究区单项潜在生态风险平均值Zn(0.22) <Pb (0.53) <Cr (0.59) <Cu (1.21)<Hg(3.22)<Ni(3.39) <As(15.12)<Cd(28.39),属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研究区采样点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大值为97.175,小于150,属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4)研究区存在复合污染,重金属来源具有同源性,且重金属含量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5)As、Cr和Hg元素受农业活动影响;Ni、Cu、Zn和Cr元素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Cd、Hg、Pb、Zn、Cu和Ni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Cr、Pb和Cu元素主要受工业活动的影响;部分重金属元素同时受到多种来源的共同影响.该研究可为典型岩溶槽谷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数据参考.

    土壤重金属岩溶槽谷生态风险来源解析

    微生物解磷特性及其铅污染土壤修复应用

    苏奇倩徐其静丁豪杰马晟...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污染会威胁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较为严峻,其中以矿区污染尤为突出.铅是五大重点监控重金属之一,其毒性极强,危害植物、动物及人体健康.土壤中铅不能被生物降解,但可与磷酸盐形成稳定化合物进行固定,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降低土壤污染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磷作为植物生长必需大量元素,通常以磷肥形式施加于土壤,大量磷肥转化为难溶性磷酸盐或有机磷,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解磷微生物可将难溶性有机/无机磷溶解,释放磷酸根,为植物提供磷素的同时,可络合铅生成难溶性磷酸铅沉淀,降低其生物有效性,是生物固铅修复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因此,该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的解磷效率与机制、磷酸根固铅的作用机理及实际修复应用前景,并提出现存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提高矿区铅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提供了基础信息和技术参考.

    矿区土壤解磷微生物解磷机制固铅生物修复

    基于遥感技术的高寒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杜青松李国玉彭万林柴明堂...
    185-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矿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常用土地利用变化去量化研究,土地利用变化能很好地从时空尺度揭示环境变化的好坏.为了解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采矿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该文以天山某高寒高海拔矿区为研究对象,融合地物光谱特征与纹理信息,运用监督分类方法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相结合对2000、2005、2010、2015、2019年共5期Landsat7/8卫星影像作地物分类处理以获取矿区开采前后的土地利用图.验证分类结果精度并以GIS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采矿活动对高寒高海拔地区环境的影响.结果 表明:利用SVM算法的监督分类在高寒地区对地物分类精度高达95%以上;矿区土地利用转移的强度和方向在矿区开采前后有较大差异,开采前裸地和草地基本保持稳定,冰川积雪和水域之间相互转移;开采后各类型间相互转移强度增加,方向多样化;经过长时间环境演替和环境修复措施的作用,至2019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基本恢复到2000年水准,各土地利用间的转移趋于动态平衡.

    GISRS高寒高海拔矿区地物分类土地变化环境影响

    利用原场点位法确定污染场地的损害基线

    傅金祥魏建宇李婷唐玉兰...
    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线的确定是自然资源损害评估的基础,在复杂的损害评估工作中,基线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或忽视.现有的基线确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准确性不足、可获得性较差的问题,使损害评估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文章在现有基线确定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场地污染特征,建立了原场点位法的确定程序和确定步骤.基于场地条件和数据分析,实现在评估区域内采用原场点位法确定基线,与历史数据法、参考点位法和模型推算法对比,其可获得性较好,与环境标准法和模型推算法对比,其准确性更高.在某废油泥渣污染场地的实例中,原场点位法与参考点位法结果相近,运用原场点位法确定基线较为准确与合理.实际中常用的环境标准法虽然方便、快捷,但准确性较差.不同的基线水平造成的差异很大,重视基线的准确性有利于损害评估工作的进行.

    原场点位法损害基线损害评估自然资源污染场地

    江苏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

    吕学研陈桥蔡琨李继影...
    202-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太湖流域管理目标转变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简洁、便于业务化应用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资料,以生物完整性理论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监测业务部门生物监测开展实际,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生物密度、前3位优势种优势度构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计算参数,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第1位优势种优势度、BMWP指数构成浮游藻类完整性指数计算参数,叶绿素a、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作为湖泊、水库水质评价指标,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作为河流水质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适合流域管理目标转变过程中涵盖水质和生物指标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以服务于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需求.

    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浮游藻类

    再生水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分布和环境风险分析

    卫先宁季民李茹莹
    21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在全球范围内的日常应用,导致了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而城市污水厂的出水排放是PPCPs向环境迁移的最主要的途径.目前城市污水厂再生水工艺出水被广泛用于绿化浇灌、道路清洗和河流补给,调查PPCPs在城市再生水系统中的分布对评估环境风险及污水回用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该研究选取了7种PPCPs组分作为目标物研究了天津市某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工艺系统中不同处理单元对PPCPs的去除效果,对7种PPCPs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初步评价了受纳水体中的环境风险.

    PPCPs再生水环境风险污水厂

    基于综合评估的昆明市重要生态系统类型识别

    刘韬杨敏和兰娣张文丽...
    217-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根据昆明市生态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利用模型评估与空间叠置分析,结合昆明市生态安全,以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评估研究为基础,进行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与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评估,综合识别昆明市重要生态系统及其分布,并根据识别结果与现有保护地比较后提出现有昆明市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的空缺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中,研究区阔叶林与灌丛和灌草丛生态系统价值居前2位,其次为针叶林、水体、耕地、沼泽湿地,最后为园地与草甸.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评估中,研究区极重要与高度重要区域面积为4 069.5 km2,占国土面积19.37%;综合评估后,昆明市重要生态系统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常绿栎林、寒温性针叶林、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高山草甸、暖性石灰岩灌丛、湖泊与水库、河流和沼泽化草甸,主要分布于昆明市北部与西南部.识别结果客观反映了昆明市重要生态系统的分布,较好地表征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决定性和价值,明确了昆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与空缺,对维护昆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障昆明市的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生态安全服务价值重要性识别昆明市

    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方永恒赵雨萌
    228-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测度其绿色发展水平对于解决汉江生态经济带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熵值法从增长质量、资源消耗、环境治理、绿色生活4个方面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汉江生态经济带2009-2018年沿线11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 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其绿色发展水平沿汉江上游、中游、下游依次增高,呈现明显的梯次分布,流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发展速度差异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汉江生态经济带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提升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