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OM对飞灰中重金属溶出影响及环境风险评估

    于倩雯吴寅凯尹俊权李卫华...
    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探究了溶解性有机物(DOM)在不同环境pH条件下对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Pb、Zn、Cu、Cd)溶出行为的影响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腐殖酸(HA)和富里酸(FA)浸提环境下pH值均是主导飞灰中重金属浸出的关键因素,且pH越低,浸出浓度越高.DOM会影响浸出重金属在"飞灰-浸出液"体系中的终点浓度分布,但其影响规律因浸提环境(HA或FA)、飞灰类型、重金属种类而异,同时受环境pH的影响.相比HA浸提环境,FA对重金属的终点浓度分布影响波动较大,并无一致性规律.DOM在3种环境pH条件下总体上均减弱了稳定化飞灰重金属的"总体浸出环境风险水平".酸中和能力(ANC)是维持填埋稳定化飞灰所赋存重金属稳定性的关键,一旦飞灰的ANC被酸性pH环境所耗尽,螯合剂或磷酸稳定化作用以及DOM的减弱作用均难以阻碍重金属浸出环境风险的再次增加.研究结果能够为非规范填埋条件下(如因未严格分区填埋存在酸性有机渗滤液入侵现象)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浸出行为评价及环境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稳定化飞灰重金属垃圾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环境风险

    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

    霍晓谦张爱国
    182-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与碳减排压力严峻的双重背景下,文章选取2011-2019年中国2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各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反向推演各城市的CO2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研究发现:(1)总体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各城市差距逐步缩小,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且各城市差距逐步扩大;(2)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并且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3)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并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降低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4)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地区、城市层级和城市规模上的异质性,相较于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大规模城市,数字经济在中西部地区、外围城市和中小规模城市发挥的碳减排效应更显著.

    数字经济碳排放强度空间效应夜间灯光

    湖北宜城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张伟夏锐曾冠中汤宇磊...
    194-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对于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分布特征又不尽相同.文章以湖北宜城市4种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碳库的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空间特征,讨论了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宜城市植被碳密度较低,乔木层碳密度为4.44 t/hm2(以C计,下同),碳储量为2.22×105t.草灌层在不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分布各不相同,草灌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密度为2.88 t/hm2,碳储量为1.43×105t,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密度为7.79 t/hm2,碳储量为1.1×104t,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密度为20.84 t/hm2,碳储量为3.4x104to(2)宜城市土壤有机碳的平均含量5.5g/kg,lm以上土壤平均密度为66.77t/hm2,有机碳储量为1.13×107t.0~20 cm的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最高,达到了 8.6 g/kg,深度越大,有机碳的含量越低.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密度最大,达到了90.86t/hm2,湿地的土壤碳密度最小,仅为38.91 t/hm2;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储量最高,总储量为7.87×106t.从垂直方向上看,土壤有机碳含量总的趋势是呈现出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各个生态系统的规律又不尽相同.(3)从生态系统尺度来看,宜城市有机碳密度草原>森林>农田(不含植被)>湿地,有机碳总储量农田(不含植被)>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分布特征受气候、植被、土壤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

    生态系统碳密度空间分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空间分析

    王杨吴锋谢宏全刘付程...
    204-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基于1990-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碳排放数据、GDP数据、城镇化率数据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值等数据,通过Moran's I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oran's I指数全为正值,表明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呈现出"И"型变化.通过GWR模型对二氧化碳排放量5类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这4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分布在东欧、南欧、西亚和中欧一带国家影响因素的影响次序大致相同,分布在东南亚、东亚、南亚和中亚一带国家的影响次序大致相同;人均GDP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位于中亚地区周围国家的回归系数普遍较高;城镇化率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较大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东欧一带以及东亚一带;产业结构回归系数较大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西亚一带,回归系数较小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东欧一带;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大的国家主要位于中欧、南欧和西亚一带.

    "一带一路"碳排放Moran'sI指数GWR模型影响因素

    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形态对地表温度影响研究

    张戈田珍王琦孙永青...
    214-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热环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城市形态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影响.当前有关城市形态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多是集中于单一因子,而缺乏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分析城市形态指标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联系.文章从建筑形态、生态基础设施和城市路网密度中选取7个城市形态指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城市形态指标在150m网格和450 m网格2个不同的观测尺度上对地表温度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城市形态指标的大小和类型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随着季节和观测尺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城市建筑形态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对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地表温度变化具有主导作用.建筑密度和建筑归一化指数对地表温度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建筑体积密度则对地表温度有负影响.450 m网格是获得最佳观测结果的网格.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进行研究和实施城市热环境缓解措施时提供决策依据.

    城市形态地表温度线性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福州

    中国出口行业动态全要素碳生产率及门槛效应研究

    胡剑波王楷文
    228-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测度和深入剖析中国出口行业真实的全要素碳生产率,对于推动贸易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出口行业的动态全要素碳生产率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外部环境和随机干扰对出口行业全要素碳生产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2)多数行业的全要素碳生产率在1~1.5这个区间内波动,各行业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环保行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全要素碳生产率相对较高、波动较小;高污染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的全要素碳生产率相对较低、波动较大.(3)禀赋结构、能源生产效率以及贸易依存度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禀赋结构和能源生产效率呈现"指数型"曲线特征,贸易依存度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基于此,各出口行业应优化禀赋结构,提高规模效率;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生产效率;调整贸易结构,构建低碳贸易体系.

    全要素碳生产率出口行业低碳贸易三阶段GML模型

    广东省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

    袁梦媛梁龙妮向男王明旭...
    237-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构建适用于广东省的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框架和指标体系,开展广东省21个地市的GEEP核算.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GEEP为14.96万亿元,其中,GDP为11.08万亿元,调节服务价值为4.1万亿元,生态退化成本为0.25万亿元;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GEEP占全省GEEP比重分别为68.4%、6.9%、10.9%和13.8%.与2016年相比,2020年广东省GEEP增加了 1.59万亿元,GEEP和GDP实现双增长趋势,环境退化指数降低了 0.5个百分点,表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态势.通过对广东省GEEP核算可以解决GDP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局限性,更利于充分反映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为后续广东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支撑和科学参考.

    经济生态生产总值环境退化成本调节服务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