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合源解析的大气污染相关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罗菊英张仪刘希文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根据恩施州环保部门2015-2019年大气污染监测资料,结合对主要污染物PM2.5的源解析结果,分析了鄂西南山区空气污染分布特征.采用相关气象资料,对影响空气质量相关气象要素、边界层重要物理量特征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及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南山区的空气污染99.9%出现在冬半年不利天气条件下,主要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由于本地污染物不断积累而形成,区域传输影响仅占10%~20%.不同季节,汽车尾气与燃煤2类源均排在贡献率前两位,机动车尾气始终为贡献占比最高的排放源;统计污染天气相关各层主要气象要素特征,高空各层无论有无污染,影响区主导气流均相同,但随着空气污染出现或加重,各要素值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污染天气发生时,一般呈现出逆温和低混合层存在的特点,一般而言,污染越重,混合层高度越低;地面气象要素是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地面较长时段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条件静稳、温高、风弱、湿度条件适宜时,对空气污染形成有利,当霾伴随轻雾或大雾,有时伴有弱降水同时发生,相对湿度持续达到90%附近时,有利于近地层水汽和大气气溶胶污染物聚集,加速了污染颗粒物的湿增长,发生重污染的可能性大.该文研究成果的业务应用,对开展环境气象预报及服务提供了业务技术支撑,对其他类似山区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空气污染统计特征源解析影响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PBL SO2的遥感监测研究

    肖钟湧陈颖锋陈坰烽施益强...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Aura卫星搭载的臭氧观测仪反演的大气边界层SO2(PBL SO2)柱含量数据,分析了自2005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PBLSO2柱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原因.结果 显示了粤港澳大湾区PBL SO2柱含量2005-2018年呈减少的趋势,2005年年平均PBL SO2柱含量为0.551 DU,2018年为0.431 DU,减少了0.12 DU,约为21.8%.最小值出现在2013年4月,区域月平均PBL SO2柱含量为(0.316±0.135) DU.在高值秋冬季节PBL SO2呈现较大的下降趋势;在低值春夏季节PBL SO2保持着相近的水平,大约在0.380DU处上下波动.小波系数显示了PBL SO2的变化在10个月的尺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粤港澳大湾区PBL SO2月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10月,多年平均值大约分别为(0.404±0.053) DU和(0.565±0.089) DU,10月份整个区域的PBL SO2保持在最高的水平.波动最大出现在7月,变异系数为0.19;而在2月波动最小,变异系数约为0.10.粤港澳大湾区SO2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在中部,多年平均PBL SO2柱含量值可达0.600 DU,同时年际间的波动较大;PBL SO2较低的区域主要在东部的惠州市和北部的肇庆,2005-2018年平均的PBL SO2约为0.400 DU,年际间的波动较小.2005-2018年PBL SO2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空间上呈现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0.450~0.290 DU,百分比范围为-55%~65%.PBL SO2出现增长的地区主要是在低值区;在高值区,PBL SO2表现出较大的减少,减少最多的是中山市、广州市和佛山市的交界处,减少了约0.450 DU,约为55%.

    臭氧观测仪PBLSO2变异系数卫星遥感粤港澳大湾区

    某工业园区二氧化硫健康风险区识别技术探索

    李宇婷柯屾王红梅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二氧化硫(SO2)暴露及健康防护,该研究探索基于土地使用暴露场景分析的排放预测法来构建SO2健康风险区识别技术.以西部某典型工业园区为例,通过对地方土地使用类型与人群暴露模式的调查,构建不同土地使用类型的人群情景暴露参数数据库.通过在排放预测与土地使用情景暴露参数中引入空间地理参数,建立区域暴露量识别技术,以实现对SO2健康风险区的判定.案例结果表明,在引入土地使用情景暴露参数后,健康风险区与污染物空间分布区存在一定差异(p<0.05).与园区监测点(相对坐标X1 804,Y423)的SO2年均浓度0.045 mg/m3相比,最大健康风险区(X2 051,Y335)的年均浓度为0.425 mg/m3.结果 表明,在引入土地使用情景暴露分析后,实际健康风险区与监测点存在较大差异.因考虑了人群的实际暴露因子,该技术可更为精准地识别人群健康风险区,为大气环境风险防控目标提供依据.

    二氧化硫土地-使用情景暴露健康风险区环境评估

    主成分分析用于PM2.5中氯代烃类污染物的研究

    孙瑞玲岳永丽张国祯刘鹏飞...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兰州市西固区为研究点,选取2019年1-12月环境空气中PM2与3种氯代烃的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PM2.5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分析了3种氯代烃与PM2.5含量之间的关系.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对该区空气中PM2.5、氯代十二烷、氯代十四烷和氯代十八烷含量变化特征与风向、风速、气压、湿度以及温度等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变量筛选,再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样品分类.综合分类结果显示:4个不同季节污染物分布明显,冬季数据最高,夏季最低,春秋两季数据介于冬季与夏季之间,污染物浓度值较为接近,但各自聚为一类.因此,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气象条件与PM2.5与氯代烃之间的变化关系,据此建立西固区PM2.5与氯代烃的污染物分布模型.该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为今后如何防控及预警预报上述污染物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主成分分析氯代烷烃气象条件PM2.5

    工业区VOCs监测因子在光化学污染分析中的研究

    饶正勇方方杨勇田新愿...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工业区VOCs监测因子在光化学污染分析中的贡献,文章基于上海市1个工业区园区站、1个工业区周边居民区点和1个远郊居民区点2019年7月和2020年1月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工业区监测因子(VOCs-36)和PAMS物种(VOCs-57)共同监测部分的体积浓度占比情况和臭氧生成潜势,并讨论了VOCs-36应用于比值分析法的适用性.结果 发现,VOCs-36和VOCs-57有28种共同监测组分(VOCs-28),VOCs-28在VOCs-36的体积浓度平均贡献量为85.7%,VOCs-36包含了用于指示VOCs污染物来源和光化学反应比值法分析常用的VOCs物种,VOCs-28的臭氧生成潜势占VOCs-57总量的89.3%~94.4%.综合评价,在光化学污染过程分析时,VOCs-36基本可以代表光化学污染的整体水平.上海市工业区VOCs-36监测因子,既可用于评估工业区排放影响,又可用于评估对光化学污染的贡献量,可作为光化学污染监控网络中源排放监测的VOCs监测因子.

    工业区挥发性有机物光化学污染臭氧生成潜势

    机械化炼焦VOCs排放源成分谱分析

    郭鹏仝纪龙刘永乐陈冰...
    10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切实掌握大型机械炼焦生产过程排放的VOCs组分特征,该研究通过对中国北方某焦化生产集中区内2家典型焦化企业的实地调查,分别在焦化生产设施各有组织废气排放口、厂区内主要生产装置单元(无组织排放单元)、焦化生产集中区(区域环境)进行VOCs采样,并利用GC/MS进行了样品分析.经分析,焦化生产设施各有组织废气排放口共测出VOCs组分55种,主要为MACHs、OVOCs、PAHs、烷烃、烯烃、卤代烃等6类,以萘、茚、苯、甲苯以及几种二甲苯、三甲苯的同分异构体为主要成分;厂区内主要生产装置单元附近共测出VOCs组分27种,主要为MACHs、OVOCs、PAHs、烯烃等4类,主要成分与有组织排放源一致;焦化生产集中区环境中共测出21种VOCs组分,主要为MACHs、PAHs 2类,以苯、甲苯为主要成分.焦化行业特征污染物为萘、茚、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甲基萘.

    焦化生产VOCs排放特征VOCs成分谱

    海南某化工园区大气VOCs组成、来源及健康风险

    钱益斌钟昌琴杨安富陈静华...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海南某化工园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该化工园区22个空气样品中的VOCs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在研究区域共检出18种VOCs,夏季和春季大气VOC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4.7 μg/m3和177.5 μg/m,主要特征污染物分别为乙酸乙酯(45.18%)和丙酮(77.83%).源解析显示,夏季大气VOCs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排放、石油化工源和工业过程源,贡献率分别为44.95%、18.96%和15.49%;春季主要来源为溶剂使用和挥发、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源和石油化工源,贡献率分别为33.81%、15.58%、13.55%和9.48%.健康风险评价分析表明,春夏两季大气中VOCs对人体造成的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夏季大气中的苯和二氯甲烷以及春季大气中的苯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化工园区VOCs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健康风险分析

    天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减排效益

    刘茂辉徐媛岳亚云刘胜楠...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评估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减排效益,研究依据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通过梳理2013-2017年活动水平数据,分析主要防治措施的逐年减排效益,以期为大气环境管理政策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结果 显示,2013-2017年天津市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对PM2.5的累计减排量为5.7万t,减排比例为52.5%;对PM10的累计减排量为10.6万t,减排比例为53.6%;对SO2的累计减排量为11.7万t,减排比例为75.2%;对NOx的累计减排量为17.8万t,减排比例为48.8%;对CO的累计减排量为65.3万t,减排比例为44.9%;对VOCs的累计减排量为7.0万t,减排比例为36.6%.PM25的减排主要得益于工艺污染的防治,其次是工业锅炉的防治;PM10的减排主要得益于扬尘源的防治,其次是工艺污染的防治;SO2的减排主要得益于工业锅炉的防治,其次是供暖锅炉的防治;NOx的减排主要得益于工业锅炉的防治,其次是供暖锅炉的防治;CO的减排主要得益于工业锅炉的防治,其次是工艺污染的防治;VOCs的减排主要得益于工艺污染的防治.控工艺污染和控移动源的减排比例相对较小,将是天津市下一步污染物减排潜力所在.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常规污染物减排效益天津市

    军运会前后武汉市大气氨-铵气/粒转化监测研究

    吴佳伟王祖武陈楠成海容...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MARGA在线监测仪,作者对武汉城区2019年军运会前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水溶性离子(以NH3和SNA为主)的浓度进行连续采样,结合PM2.5及气象要素,分析了大气中NH3-NH4+气/粒转化及其对PM2.5的影响.结果 表明,军运会管控前、中和后大气NH3浓度分别为(13.3±5.8)、(7.4±2.7)和(12.3±4.9) μg/m3,并且NH3、NH4+和PM2.5的日变化特征存在一定昼夜差异.利用潜在源贡献分析可知NH3和NH4+受外来传输的影响较小,结合其日变化特征说明NHH3主要是武汉城区移动源排放.NH3-NH4+气/粒转化研究表明,军运会期间[NH3]:[NH4+]比值均大于1,不利于NH3向NH4+转化,并且[NH3]:[NH4+]比值与PM2.5浓度存在一定负相关(R2=0.62).在NH3充足的高湿环境中,NH3-NH4+气/粒转化率明显增加,其中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且NH4+更易与SO42-结合.

    氨气气/粒转化铵根PM2.5潜在源贡献函数

    成都冬季PM2.5污染天气形势的客观分型研究

    张莹王式功倪长健张小玲...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2013-2018年冬季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同期空气污染资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采用PC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 T-mode)客观分型方法对成都冬季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天气分型,并探究冬季以及各月份不同天气型对应的空气污染状况及污染气象参数分布特征,进而从污染气象学的角度揭示重污染潜势天气型的气候特征.结果 表明: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共对应9种天气类型,其中,6型(准鞍型场型)和9型(冷锋前部型)为2类重污染潜势天气型,冬季对应的PM2.5均值浓度分别为194.3和173.2 μg/m3;而1型(川西高压前部型)为清洁天气型,对应的PM2.5均值浓度为73.2 μg/m3.重污染潜势天气型对应的边界层结构呈现出稳定能量大、混合层厚度和通风系数均最小的静稳天气特征,其能够反映大气污染潜势.该研究可为盆地地区空气污染潜势预报及大气重污染预报预警的客观化、自动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客观天气分型PCT静稳天气重污染潜势型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