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ura卫星搭载的臭氧观测仪反演的大气边界层SO2(PBL SO2)柱含量数据,分析了自2005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PBLSO2柱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原因.结果 显示了粤港澳大湾区PBL SO2柱含量2005-2018年呈减少的趋势,2005年年平均PBL SO2柱含量为0.551 DU,2018年为0.431 DU,减少了0.12 DU,约为21.8%.最小值出现在2013年4月,区域月平均PBL SO2柱含量为(0.316±0.135) DU.在高值秋冬季节PBL SO2呈现较大的下降趋势;在低值春夏季节PBL SO2保持着相近的水平,大约在0.380DU处上下波动.小波系数显示了PBL SO2的变化在10个月的尺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粤港澳大湾区PBL SO2月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10月,多年平均值大约分别为(0.404±0.053) DU和(0.565±0.089) DU,10月份整个区域的PBL SO2保持在最高的水平.波动最大出现在7月,变异系数为0.19;而在2月波动最小,变异系数约为0.10.粤港澳大湾区SO2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在中部,多年平均PBL SO2柱含量值可达0.600 DU,同时年际间的波动较大;PBL SO2较低的区域主要在东部的惠州市和北部的肇庆,2005-2018年平均的PBL SO2约为0.400 DU,年际间的波动较小.2005-2018年PBL SO2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空间上呈现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0.450~0.290 DU,百分比范围为-55%~65%.PBL SO2出现增长的地区主要是在低值区;在高值区,PBL SO2表现出较大的减少,减少最多的是中山市、广州市和佛山市的交界处,减少了约0.450 DU,约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