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碳源反硝化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研究

    韩丰泽杨小俊吕凤石胜宇...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时碳源选择困难和投加量成本高的问题,该研究利用反硝化生物过滤器研究不同碳源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 3种碳源(乙酸钠、乙醇、甲醇)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碳氮比(C/N)、进水NH4+-N浓度下的脱氮性能和反应器不同高度处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低C/N条件下,随着HRT的增加,以乙酸钠、乙醇、甲醇为碳源的3个系统的出水NH4+-N和NO3--N去除效率逐渐升高,3个系统中甲醇系统的NO2--N的积累程度最低。随着C/N的逐渐增加,3个系统出水NH4+-N和NO3--N的浓度都逐渐降低。乙酸钠和甲醇系统分别在C/N为6和5时出水TN浓度<1。5mg/L,满足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随着进水NH4+-N浓度升高,NO2--N积累程度增加,从而导致出水TN浓度升高。碳源的不同导致门水平下3个系统的优势门丰度明显不同,属水平下差异性则更加明显,反硝化菌的总相对丰度顺序为乙酸钠系统>乙醇系统>甲醇系统。研究结果可为污水处理厂碳源的选择和投加量提供理论参考。

    污水深度处理反硝化生物过滤器3种碳源微生物群落结构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

    韩淑军韩锴薛彩霞
    17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市域尺度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其驱动力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从54。41增长至55。48,中游地区EI高于上游和下游地区,位于中部的甘肃和宁夏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等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质量指数呈现空间集聚性,其北部、西部以低-低集聚为主,南部以高-高集聚为主。(3)经济、人口、产业、政策共同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密度、第一产业占比和第二产业占比为其主导驱动力,但其驱动力度呈现城镇化压力和环境治理政策逐渐增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逐渐减弱的趋势。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时空地理加权驱动力

    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多情景模拟

    郭兰博赵冬杨嗣海尤清田...
    19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改变对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产生较大影响。该研究以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修正后的标准当量因子,结合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LUS)模型,模拟郑州市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郑州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2000-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动态度达到峰值9。85%;(2)1990-2020年郑州市ESV低值区以片状形式分布,2020年占比65。19%,面积增加1 339。58 km2,中值区和较高值区以"二核、三级"分布,高值区平均占比3。59%;(3)1990-2020年郑州市ESV减少13。919亿元,其中,ESV收益主要来源于耕地向水域的转变,而ESV损失主要来源于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林地向耕地的转变和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变;(4)3种情景下,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幅度最小,自然发展和耕地保护情景下ESV有所下降,生态保护情景下ESV增加1。23亿元,冷点浓度也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将为郑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PLUS模型情景模拟郑州市

    多情景下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分析

    罗义刘伟强董一凡王霞...
    200-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改变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的关系并对未来不同情景下的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占该地区总面积约71%。20年间,耕地和草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长态势,其主要转换方向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2)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水域均有所下降,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有所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相较自然发展有所增加,其余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增加约1。11 km2。(3)过去20年间,该区域碳储量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碳储量依然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19×106t;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为766。43×106t;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767。28×106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768。5×106t。耕地保护碳储量介于自然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因此张家口市在未来发展中应实行耕地优先发展前提下采取一定生态保护措施,以减缓碳储量下降速率。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PLUS模型InVEST模型碳储量张家口市

    复合菌群去除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崔陈陈梁淑雅曾巾丁程成...
    213-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成分日益复杂的污水,传统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存在许多不足,而复合菌群是将不同分类信息、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株进行组合,利用菌株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以及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对污染物安全、高效的去除,从而满足更为全面的水处理需求。但目前对于污水处理相关复合菌群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不同菌株组合对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而对于菌群内部菌株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明确。该文针对近年来复合菌群去除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相关研究,从复合菌群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性出发,总结功能菌株的获取方式、构建复合菌群的过程,从脱氮除磷、生活污水中常见有机物的去除、重金属的去除、新污染物的降解4个方面回顾了复合菌群去除各类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基于菌株互作关系的类型,阐述了复合菌群内部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最后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复合菌群用于污水处理相关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以期提高复合菌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水处理生物修复功能菌株复合菌群菌株互作关系

    强化植物提取修复镉污染耕地的研究进展

    李艳梅刘士余曾珍英涂向文...
    225-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镉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关乎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植物提取修复技术具有原位、彻底、绿色、成本低、环境扰动小等优点,但局限于修复效率低、周期长,强化植物提取修复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从如何提高植物提取修复效率入手,概述了修复植物的筛选,系统阐述了化学强化、微生物强化、农艺调控强化以及联合强化措施等的辅助修复潜力。对强化植物提取修复镉污染耕地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拓展筛选适于中、轻度镉污染耕地修复的高生物量经济作物,开发更多环境友好、高效、低廉的新型强化材料,加强不同土壤-植物-强化措施修复效果的探索,关注联合强化措施的协同机理探究。

    强化植物提取耕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