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摇蚊幼虫扰动对间隙水氨氮、硝氮的影响

    温茂增颜秉龙王哲陈翔...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素的迁移和转化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发生在沉积物-水界面间,受到沉积物-水界面的生物含量、生命活动和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以里下河地区大纵湖湖心区的沉积物柱状样为研究对象,探究摇蚊幼虫的扰动对沉积物间隙水中氨氮和硝态氮垂向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摇蚊幼虫扰动作用增强了沉积物硝化层获取DO的能力,增加了Eh值;降低了同一分层处对照组的氨氮浓度,增加了硝态氮的含量.摇蚊幼虫对氨氮的影响随着活动范围的加深而扩大,可达约底层12cm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摇蚊组与对照组的氨氮含量差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同时,摇蚊幼虫扰动促进了间隙水中硝氮往上覆水的扩散,降低了表层沉积物中的硝氮含量.研究可为从微尺度上揭示湖泊沉积物-水界面氮循环过程和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摇蚊幼虫生物扰动氨氮硝氮垂向分布

    共存无机离子对国产纳滤膜去除氟离子的影响

    李淑涵李世勇武福平张国珍...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通过分别研究国产纳滤膜NFl和VNF2对单组分溶液的截留率和膜通量以及双组分溶液的截留率,考察了国产纳滤膜对不同阴阳离子的截留顺序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共存无机阴离子对纳滤除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操作压力与纳滤膜通量之间的研究,证明操作压力是膜通量的主要推动力;单组分溶液中,膜NF1与VNF2对阳离子截留率的大小顺序为Mg2+>Ca2+>Na+,对阴离子的截留顺序为F>HCO3->SO42->Cl-,膜VNF2的截留率高于膜NFl,通量则低于膜NF1;在双组分溶液中,共存无机阴离子对F截留率的影响不同,主要影响顺序为SO42->HCO3->Cl-,而膜VNF2除氟时受到的影响小于膜NF1.

    环境工程学国产纳滤膜窖水氟离子离子浓度比

    MoS2@MIL-53(Fe)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的研究

    何茜汪乐利易川吴桂萍...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复合材料MoS2@MIL-53(Fe),用SEM、XRD、XPS、FT1R和DRS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MoS2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IL-53(Fe)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MoS2@MIL-53(Fe)中MoS2与MIL-53(Fe)中的Fe、C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且MoS2的引入扩大了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区吸收范围并降低了其禁带宽度.用MoS2@MIL-53(Fe)作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溶液中抗生素酮洛芬(KTP)和盐酸四环素(TC),h+是酮洛芬降解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O2-次之,·OH和e-对KTP的降解也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盐酸四环素降解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是h+,而·O2-、·OH和e-对TC降解的作用较为微弱.MoS2含量对MoS2@MIL-53(Fe)的光催化性能有一定影响,在弱酸性条件下有利于抗生素的降解.在pH=5的条件下,MoS2含量为5%的复合材料MoS2@MIL-53(Fe)(5TM)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反应时间为60min时对溶液中酮洛芬和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和42%.

    MIL-53(Fe)MoS2酮洛芬盐酸四环素光催化降解

    石煤矿山酸性废水自净化机理及防治对策

    周闻达向武金丽李长宏...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山酸性废水环境问题一直是国际研究热点.该文以浙江省开化县废弃石煤矿山排放的酸性废水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其在自然环境下的自净化机理.结果表明,下游地表水水质并未因酸性废水的汇入而低于一类水质标准.通过对开化县汪川村废弃石煤矿硐酸性废水流动沟渠和下游汪川村溪流的水、底泥中铁、镉元素含量、赋存状态进行调查并辅以实验室模拟试验,得出三价铁离子在弱碱性水环境下的沉淀和对水溶态镉元素的吸附是矿山酸性废水自净化的关键.整个酸性废水自净化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地下缺氧环境下酸性废水生成-流动进入地表环境阶段,地表富氧环境下酸性废水流动阶段,地表弱碱性水环境铁元素沉淀阶段.基于矿山酸性废水的自净化原理,通过人为调节矿山酸性废水pH值和Eh值可促进AMD中铁元素氧化,并以水铁矿共沉淀和吸附作用去除水溶态镉元素.

    废弃石煤矿山酸性矿山废水自净化水铁矿

    颗粒物粒径和维护方式对透水砖铺装透水率衰减过程影响

    亓雪颖张守红王玉杰李美玉...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透水铺装堵塞过程造成的渗透性能衰减严重影响其调控径流、净化水质和补给地下水等功能.该研究基于透水砖铺装渗透模拟实验,监测不同颗粒物粒径范围(0~200μm、0~600 μm、0~1000 μm)和清理维护方式(不清理、真空抽吸尘、压力水冲洗)下透水砖铺装系统及各结构层透水率衰减过程,定量分析颗粒物粒径范围、清理维护方式对透水砖铺装系统、砖层和找平层透水率衰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水砖铺装系统渗透率呈显著指数衰减趋势,衰减过程随颗粒物粒径范围增大而加速,3种颗粒物粒径范围下的透水率(>27.3 mm/h)有效运行年限分别为20、19、7 a;0~200 μm范围颗粒物对找平层透水率衰减的影响最大,实验后找平层上层细颗粒物(0~200 μm)含量增加0.5%~54.3%,是造成透水砖系统透水率衰减的主要原因;真空抽吸尘对透水砖铺装的清理维护效果优于压力水冲洗,这2种维护方式下实验后的砖层平均渗透率相差1171mm/h.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认识透水砖铺装系统渗透性能衰减规律和科学更新维护透水砖铺装提供参考.

    透水砖铺装透水率颗粒物粒径清理维护方式

    含氮化合物在SCWO中的脱氮规律及机理研究

    王巍缪春霞申哲民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因具备耗时短、反应快、过程密闭性好、二次污染小、去除率高等优点,是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处理方法.该文以不同类型含氮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SCWO过程中的脱氮规律和转化机理.研究表明,NH4+与NO3-之间存在协同脱氮作用.含氮有机物脱氮效果远高于无机氮,有机氮削减是含氮有机物TN去除的主要贡献源,其中,氨基与杂环氮类化合物主要转化为NH4+,硝基类化合物则主要是NO3-.硝基苯胺存在分子内协同脱氮作用,分子内的硝基与氨基空间距离越近,脱氮效果越显著.硝基与氨基/杂环氮化合物在SCWO过程中存在分子间协同脱氮作用,且协同脱氮速率kMIN-TN与单体化合物kTN的乘积相关.含氮化合物在SCWO过程中产生的氨基自由基和硝基自由基会引发协同脱氮反应.脱氮效果呈现分子内协同脱氮>分子间协同脱氮>无机含氮化合物协同脱氮的规律.

    SCWO总氮去除产物分布自由基协同脱氮

    污水中耐药细菌及耐药基因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杨超马丽丽余明李玲丽...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大量产生并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在处理含抗生素类废水的过程中,污水处理厂长期承受着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使其成为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传播的源和汇,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因此,通过对污水中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的高效去除来控制环境中耐药基因传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污水中耐药细菌及耐药基因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化处理工艺、物化处理技术.该文综述了多种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兴的噬菌体处理技术,并分析各工艺的去除效果及机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建议,为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借鉴.

    耐药细菌耐药基因生化处理物化处理噬菌体技术

    全球人体六溴环十二烷的暴露研究综述

    李玉芳宋淑玲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溴环十二烷(HBCDs)是一种添加型的溴系阻燃剂,极易从产品释放到环境中,可对动物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及生殖系统产生毒性,尤其对人体肝脏和甲状腺激素有重要影响.目前在全球人体血清、母乳、头发和脂肪组织中均已检测到HBCDs.人体不同基质中HBCDs的暴露研究表明:(1)以母乳为评价基质,全球人体HBCDs暴露处于较低水平,浓度中值基本在10 ng/g lw(脂重)以下.整体上欧洲近年来母乳中HBCDs水平有所下降,亚洲国家主要是中国母乳中HBCDs水平较高,且近些年呈现上升趋势;(2)以血清为评价基质,各国人体HBCDs暴露水平差异不明显,主要是职业性或高风险暴露人群的暴露水平远高于普通人群;(3)以头发和脂肪组织为评价基质的研究较少,研究结果总体表明人体处于较低暴露水平;(4)人体不同基质间HBCDs暴露水平和异构体特征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异构体在人体的分布和转化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5)不同国家或地区间人体HBCDs暴露水平以及暴露途径存在个体差异,受多种潜在因素的影响.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和进展,该文认为,尽管随着全球不断加强对HBCDs生产和使用的管控,人体HBCDs暴露水平将在一段保持稳定并逐渐降低,但需要推进加快对高暴露人群进行暴露水平的持续性监测和毒性风险评价.

    六溴环十二烷人体基质暴露水平异构体特征影响因素

    水稻重金属积累分布与风险分析研究综述

    张慧娟王齐高媛李晓锋...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安全是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环境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已成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五大首要风险因素之一.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及农田污水灌溉等导致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因此,关注水稻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重金属吸收、分布累积特征及其食品安全风险与人体健康风险等重要成果及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矿区及污灌区水稻籽粒中砷(As)和镉(Cd)污染最为突出,此外,As以无机砷(As1)为主;同时水稻籽粒也是人体甲基汞(MeHg)暴露的主要途径,对人类(尤其是孕妇、儿童、老年人、病人等)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关注水稻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的同时,应加强对水稻重金属解毒机制及人体吸收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合理调控、管控措施,降低水稻重金属含量及生物有效性,为农业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重金属水稻积累分布食品安全人体健康风险分析

    动植物源活化剂及微生物共强化植物修复进展

    黄刘辉胡辉美郑永昕魏东宁...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土壤修复手段,因其针对性强、提取效率低的特征,而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土壤中添加动植物源活化剂可以通过调节pH、螯合作用以及促生作用,提高植物提取土壤重金属的效率,加入具有活化重金属能力的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微生物的分泌物能增加重金属的生物活性,还可以通过螯合作用和特有的菌丝结构和根瘤促进重金属的转运.复合使用时,动植物源活化剂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生殖环境,共同作用达到增加富集植物生物量和促进重金属吸收的效果.该文综述了动植物源活化剂和微生物对植物的促生机制、对植物吸收转运重金属的促进机制,以及复合使用时的互作机制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活化剂微生物重金属植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