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兴隆湖水生态修复前后浮游动物群落演变及水质评价

    傅侃柴夏万陆军赵兵...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成都兴隆湖水生态修复前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关系,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2022年9月分别对兴隆湖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浮游动物现存量评价结果在2021年9月生态修复完成初期富营养化情况较2020年9月生态修复前有所加重,但在2022年9月生态修复一年后,水体的营养程度得到有效控制,营养类别达到了贫营养状态;2)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在修复完成初期,各项生物指数均有所下降,在生态修复一年后,又出现上升趋势,这也与现存量显示的营养状况变化相同;3)湖泊富营养化分级评价标准指示兴隆湖在修复前为中度富营养,修复后为轻度富营养.

    浮游动物兴隆湖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国内微塑料研究热点与趋势文献计量学分析

    李科翰王发园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国内微塑料研究热点与趋势,以CNKI为数据源,使用VOSviewer、Pajek和CiteSpace软件对2009—2022年微塑料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时区及时间线分析和突现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7个方面,包括微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粒径、形状等)及其环境行为,微塑料的分析检测方法和降解,微塑料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和降解效率,微塑料的来源、分布、迁移和生态风险,微塑料或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环境效应和联合生物毒性,海洋环境和生物体中微塑料的丰度、积累等现状的调查.微塑料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微塑料对环境和生物的负面效应及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复合污染等方面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微塑料文献计量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珠江口深圳海域总氮陆源入海污染负荷与水环境容量分析

    杨青云李敏华相景昌肖何欣...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氮是珠江口近岸海域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通过实测法评估了珠江口海域深圳侧总氮入海排放总量,结合珠江口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运用分区达标控制法对总氮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基于陆海统筹考虑,分配了研究范围内各行政区域总氮削减量.结果表明,2019年珠江口海域深圳侧总氮入海排放总量为18064.43 t/a,其中,入海河流排放量为15442.06 t/a,输入占比为85.5%,入海排污口排放量为2622.37 t/a,输入占比为14.5%.总氮需要削减9858.56 t/a,削减比例为49%,其中福永街道需要削减3720.65 t/a,西乡街道需要削减2491.14 t/a,沙井街道需要削减2224.49 t/a,茅洲河需要削减685.50 t/a.研究结果对有效改善珠江口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珠江口陆源入海污染水环境容量总氮削减

    土壤中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谭吉雍潘泳兴陈盟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土壤功能,吸附重金属形成复合污染物.通过研究归纳土壤中微塑料吸附重金属的吸附机制,并分析了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机制主要是微塑料的表面性质、络合作用、官能团和分子作用力等多种机制并存.影响微塑料吸附重金属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土壤中重金属性质、微塑料本身性质、土壤环境的pH和盐度、温度及滞留时间等.同时,分析土壤环境中微塑料吸附重金属的吸附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展望土壤中微塑料—重金属复合污染物的联合效应,及实际环境条件的复杂特性等,从而为探索土壤中微塑料—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机理提供参考,以及为农田土壤中风险防控和治理提供依据.

    土壤微塑料重金属吸附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广东省地方环境立法研究

    叶依蕴王志刚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来,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正式写入宪法,成为环境立法的重要指引.现阶段广东省环境立法具有立法活动活跃、涵盖环境保护基本领域、特色明显三大特点,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服务需求,相较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广东省地方环境立法仍存在4个问题:创新性不足、整体性缺失、公众参与欠缺、立法重复.为更好推进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广东省地方环境立法需"破旧立新",包括创新立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文明的整体性理念,公众参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立法统筹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环境立法

    基于大数据的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思考与建议

    杨青云相景昌吕倩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预防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一项制度,对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评工作需要大量基础数据的支持,基础数据质量决定了环评工作质量.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支撑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介绍大数据的基本概念、特征,提出建设环评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性,围绕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对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展开探讨.

    大数据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生态环境

    水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子洲县洪涝灾后重建研究

    高田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考察陕西省子洲县"7.26"特大暴雨洪涝成因和灾后重建工作,运用实地考察和要素分析法,从水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分析暴雨致灾的成因并提出改进的可行性措施,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子洲县水生态文明洪涝灾害灾后建设

    《环境生态学》杂志征稿启事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