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杭运河镇江段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评价

    杨紫薇董晓健秦勤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选取京杭运河镇江段水体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及多样性,结合水体环境因子(总磷、氨氮等)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规律.结果表明,京杭运河镇江段水体各断面水环境质量差异较小,底栖动物物种结构差异较大.采集的 8 个断面的总体水质基本处于地表水Ⅱ类水平,其中三岔河断面的总磷浓度最高,采集到的霍甫水丝蚓种群密度也高于其他 7 个断面.RD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和总磷.

    底栖动物环境因子京杭运河镇江段

    福建省极端降水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分析

    孙杰孙丽张海涛刘冬...
    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被碳动态与极端降水变化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探索表征碳动态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指标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响应变化,对研究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 1985-2015 年的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了极端降水因子对不同海拔高度的NPP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福建省NPP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其空间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2)从单因子效应看,最大 1 日降水量显著影响海拔 200 m以下的NPP空间格局,降水强度显著影响海拔 200 m以上的NPP空间格局.3)从因子交互效应看,降水强度与最大 1 日降水量的交互效应对NPP空间格局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从不同海拔高度深化了福建省极端降水对NPP的影响机制,为福建省植被生态的分区分类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参考.

    极端降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地理探测器交互作用

    2000-2021年长江中游流域气候对植被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分析

    孙应龙韩佳芮陈紫璇周媛...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中游流域湿地湖泊众多,植被覆盖度高,在增加碳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本研究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MODIS)数据、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和逐月气象资料等长时间尺度的多源数据,对2000-2021 年长江中游流域气候条件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覆盖度、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等植被生态表征指数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价.同时,本研究还研究了长江中游流域 2000 年以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对其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1 年,长江中游流域生态气候条件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 7.3 mm,年平均气温平均每年升高 0.03℃,较好的水热条件促进了植被生长,植被NPP和植被覆盖度平均每年分别增加5.1 gC/m和 0.5%;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呈波动增加趋势,涵养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平均每年分别增加 2.89 mm 和4.96 t/hm2.2000-2021 年长江中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气候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上,降水量和涵养水量、土壤保持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气温相关性较差,表明降水是影响长江中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气候影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 2000-2021 年气候变化对长江中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为切实保障湿地、植被生态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气象依据.

    气候条件植被生态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平原河网区湖滨生态缓冲带划定研究——以元荡为例

    黄斯瑶谢阳村赵进勇刘佳利...
    109-11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荡作为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且为苏州市和上海市交界湖泊,具有重要的地理战略意义.通过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对元荡八荡河桥断面、元荡湖口出入湖通量及元荡湖口水质进行测量,运用ArcGIS对遥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和空间统计分析,参考《江苏省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及综合管控技术指南》,确定基于水体保护目标的生态缓冲带划定方法,对元荡进行生态缓冲带划定并提出修复建议.结果表明:元荡湖岸带总长度为 15 315 m,其中 30%为生态保护型(植被良好型);70%为生态修复型(农田型、城镇型、村落型及河口型);元荡生态缓冲带宽度范围为7~993 m,面积为1.22 km2.在划定元荡生态缓冲带的基础上,识别其主要修复区域,从 5 个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可为该区域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缓冲带元荡生态修复

    吉林西部栗钙土区造林树种配置模式研究

    顾美影陈淑华冷志巍马盈慧...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最适合吉林西部栗钙土区经济树种的造林模式,通过 4 个经济树种(山杏、沙棘、柠条锦鸡儿、柽柳)、6 个造林配置模式(山杏×沙棘、山杏×柠条锦鸡儿、山杏×柽柳、柽柳×沙棘、柽柳×柠条锦鸡儿、沙棘×柠条锦鸡儿),采用带状混交于栗钙土区进行造林试验,分析栗钙土区不同造林配置模式下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等.结果表明:在不同模式下各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模式5 和模式6 中的柠条锦鸡儿、模式4 中的柽柳成活率最高,达到100%,模式2 中山杏的成活率最低,为 54.5%,其他配置模式苗木成活率均达到64%以上,4 个树种总平均成活率为82%以上.在不同模式下各树种的平均树高、地径和冠幅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造林模式下相同树种 2023 年的树高、地径和冠幅大部分均显著高于2022 年,只有柽柳模式 4 中的树高和模式 4 与 5 的地径在 2022 年和 2023 年的差异不显著.4 个树种在树高方面,山杏与沙棘、山杏与柠条锦鸡儿、沙棘与柠条锦鸡儿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地径方面,山杏与柠条锦鸡儿、山杏与柽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冠幅方面,沙棘与柽柳、山杏与柽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模式 6(沙棘×柠条锦鸡儿)为栗钙土区最佳造林模式,模式 5(柽柳×柠条锦鸡儿)次之,以这 2 种模式在栗钙土区造林,既可以确保苗木成活率及生长量,又能达到在生长空间上相互平衡.

    栗钙土造林模式成活率生长量

    人工湿地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

    全欣宇廖兵郭娜周正林...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散式生活污水因地理环境和人口分散等因素制约,造成其不宜统一收集处理.通过对比常见处理技术,发现人工湿地更适合多数分散式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本研究着重分析填料、植物和微生物这 3 个组成部分对脱氮除磷的影响,介绍了近年来的新型人工湿地,列举影响参数、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前景,旨在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人工湿地分散式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机理

    珠江三角洲典型河段溶解氧综合管理决策支持平台设计与研发

    陈昭婷胡艳芳李小宝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结合珠江三角洲溶解氧综合调控工作的需求,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为理论框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模型等工具设计开发了珠江三角洲典型河段溶解氧综合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平台通过动态的图表展示珠三角重点断面溶解氧水平及其影响机理,通过模型集成实现珠三角重点断面低溶解氧滚动预报和预警,对预报可能出现的低氧问题提出精准控源、生态修复、水资源配置、闸坝调度等综合调控措施,并预测调控方案的溶解氧提升效果,为珠三角河网区的溶解氧达标提供技术支撑.

    溶解氧综合调控环境决策支持平台模型集成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城市群"两山"耦合协调测度与时空分异研究

    马秀玲孔玲玲谢紫霞张修玉...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珠三角城市群 2010-2020 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两山"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GIS方法,分析珠三角城市群"两山"耦合协调度与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两山"各系统指数均呈增长的趋势,分别由0.500 1 上升到 0.525 8、0.264 0 上升至 0.506 9(2019 年),"两山"发展状况总体向好,从空间层面,珠三角城市群中部地区"绿水青山"指数快速增长,东翼地区"金山银山"指数一直领先;2)珠三角城市群"两山"耦合协调度平均值呈上升态势,由0.589 0 增长到 0.697 4,耦合协调类型由勉强协调逐步提升为初级协调,从空间层面,东翼的"两山"耦合协调度呈快速发展趋势.

    耦合协调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时空分异珠三角城市群

    生态文明视角下"无废城市"建设路径研究——以大理市为例

    姬成岗孟祥琪钱琪所马丽...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废城市"建设不仅是全国各地级城市加快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具体举措,更是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加速实现美丽中国总目标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以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城市大理市为例,在努力将大理打造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背景下,充分收集整理了大理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情况,对大理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成效及亮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结合大理市指标体系创建情况深入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研究提出大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大理市"十五五"时期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指引.

    无废城市生态文明固体废物指标体系资源化利用

    《环境生态学》期刊2023年度"优秀稿件""优秀作者"评选结果揭晓

    《环境生态学》编辑部
    前插2-前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