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工程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工程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曲久辉

月刊

1673-9108

cjee@rcees.ac.cn

010-62941074

100085

北京市2871信箱

环境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为:“积极促进国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本刊正在成为连接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领域科研人员、技术开发与推广人员以及广大用户的信息纽带与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手套行业蓄热式氧化炉能量体系构建的热平衡核算及数值模拟分析

    陈伟杰陆朝阳瞿晓磊李明...
    3308-3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蓄热式氧化炉在燃烧时的热平衡关系、构建能量体系,针对某手套厂用于治理VOCs废气的蓄热式氧化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RTO),采用美国空气净化产业协会提出的RTO燃料消耗量估算方法,评估了该手套厂RTO系统在理论工况下的热损失量和蒸汽产量,并额外计算了壁面耗散能量.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手套行业RTO蒸汽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 RTO设备内部空间位置的能量分布.结果表明:前端收集系统设计时,单条产线的抽风量在6 000~8 000 m3·h-1是合理的范围.低风量运行时外壳热损失占比过大,已设计建成的大风量RTO不适宜在低风量下运行.当VOCs浓度上升时,蓄热体上层温度随之上升,对于源强波动大的VOCs废气,宜根据温度动态调控阀门的切换时间来控制蓄热体上层温度,使其维持在可接受范围内.

    VOCs蓄热式氧化炉热平衡关系数值模拟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光合细菌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光明王盈刘惠泽张继峥...
    3317-3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水资源回收已成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光合细菌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技术是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不仅可以高效的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还可以产生蛋白质、辅酶Q10、5-氨基乙酰丙酸、类胡萝卜素和聚羟基烷酸酯等高附加值产物.本文查阅光合细菌废水处理的相关文献,并通过文献计量学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废水处理相关的发文量在1994-2023年度呈增长趋势,中国和美国是发文量排名前二的国家,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提升水质指标的去除和高附加值产物的产量等方面,未来研究重点将聚焦于高效菌种筛选、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构建和高价值产物的分离、回收、纯化等方面.

    光合细菌废水处理高附加值产物文献计量学发展特征

    面向工业园区的物质能量代谢及无废化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以某产业园区为例

    邹秋霞杨阳刘逸飞丁韵畅...
    3330-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废园区"是支撑"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而如何评价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无废化"水平在方法学上并不健全,相关的案例研究也较为鲜见.本研究以江苏某典型工业园区为例,依据循环经济理论、"无废城市"建设标准、工业生态学原理和工业园自身特点,基于物质和能量代谢结构特征合理构建"无废"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行业类别对园区的"无废化"水平(以环境绩效度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园区能源产出率为4.2×104元·t标准煤-1,资源产出率为2.6×104元·t-1,强度相对较高,园区固废综合利用水平达到了 80%(高于全国61.9%的平均水平),但"无废化"水平(环境绩效)综合得分为62分(百分制),其主要原因在于园内主导产业以传统化工和制药等为主,固废产生强度高.因此,持续优化资源能源效能管理,对促进园区"无废化"建设和工业领域碳污协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无废园区"物质流能量流物质代谢环境绩效定量评价

    工业园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

    裴金铃杨晓罗千里王一超...
    3340-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领域减污降碳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工业园作为工业领域主要发展平台,开展工业园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评价,以评价结果为导向,为工业园管理者提供园区工业管理政策与措施根据,对推动工业园减污降碳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综合工业园产污产碳环节及排放数据情况,参考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构建"L"线协同效应评估坐标系,建立对应的评价工作流程,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评价体系,并选取南沙经济开发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工业园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评价体系能作为有助于判断园区工业管理政策与措施的减污降碳协同效能的工具,能引导园区管理者深度挖掘园区减排潜力,对促进工业园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的实践探索有潜力推广至不同类型工业园,可为全面推进工业园绿色转型及率先实现"双碳"达标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减污降碳工业园协同效应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汞(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陈俊杨世童王凯月郭剑波...
    3348-3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Hg(Ⅱ)为模板离子,烯丙基硫脲为功能单体,N,N-二甲基甲酰胺为交联剂,甲醇为溶剂制备了 Hg(Ⅱ)印迹聚合物(Hg-IIP),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比表面积(BET)、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Hg-IIP进行了表征,考察了 Hg-IIP的形貌、化学组分以及Hg(Ⅱ)的吸附特性,并研究了其对实际污泥及河道底泥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Hg-IIP平均粒径为250 nm,比表面积99.762 m2·g-1,Hg-IIP对Hg(Ⅱ)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 62.92 mg·g-1,3 h内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Hg-IIP对Hg(Ⅱ)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中受pH干扰小,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Hg-IIP对Hg(Ⅱ)仍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应用于实际样品,污泥中Hg(Ⅱ)的去除率可达90%.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对污泥中Hg(Ⅱ)的去除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依据.

    离子印迹技术Hg(Ⅱ)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污泥

    河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分析及预测研究

    罗义陈顺刘伟强王霞...
    3360-3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减排政策制定和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河北省为例,利用1995-2020年河北省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动态态度、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在此基础上使用ARIMA模型预测2021-2030年河北省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随着河北省1995-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呈增加趋势,而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减少趋势;2)河北省1995-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南高北低和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3)河北省1995-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联度按大小依次是: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4)通过土地利用碳排放预测模型,预测分析了 2021-2030年河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从2021 年的 86 039.14×104t 增长到 2030 年的为 104 152.398×104t.

    河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ARIMA模型灰色关联度

    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比较与影响因素分析

    牛建广张玉苛高春艳辛伯雄...
    3374-3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建筑业的角度探索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实现两区域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型,以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16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借助SBM-DDF模型、Tobit回归等方法,对比分析2010-2021年两大区域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环渤海经济圈建筑业碳排放效率低于长江经济带,而且环渤海经济圈增长速度更慢.两区域中位数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核密度曲线波峰上移,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整体上为增长态势.环渤海经济圈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双峰"特征较为明显,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更为显著.环渤海经济圈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分异特征较强.环渤海经济圈属于城镇化水平、生产水平内外部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长江经济带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属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外部影响力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居民消费水平是两大区域共同的影响因素,但对长江经济带作用更显著.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SBM-DDF模型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Tobit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