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卫生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卫生工程
环境卫生工程

齐长青

双月刊

1005-8206

hjwsgc@163.com

022-28365069

300201

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环境卫生工程/Journal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华北联络组及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技术刊物。本刊自1993年创办以来,受到了许多专家及同行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期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发行量不断增长,现已发展成为在环境卫生行业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刊登内容:有关国内外环境卫生的科研成果,环卫生设备与设施的设计、技术改造,环境卫生监测技术,以及关于环境卫生的管理、城市市容建设、城市灯光夜景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专论、动态报道等,及出国考察报告、行业标准,我刊立足为环境卫生行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无人机和深度学习的大型垃圾填埋场覆膜病害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宋树祥齐添胡良军张效刚...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堆体覆膜穿刺、撕裂等常见病害的巡检效率,以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航拍和深度学习模型,考察了无人机的选型和巡航参数,使用无人机采集病害样本并在病害图像识别模型中采用过采样的训练策略。并在YOLOv5 模型上增加细微目标识别层,可实现较高的识别准确率与召回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病害图库样本数量相对有限的前提下利用过采样的策略提升了样本的代表性与均衡性,显著提高了模型病害识别的准确率。无人机结合高精度RTK定位技术能准确定位航拍照片坐标,解决了无明显参照物下覆膜病害定位困难的问题。通过查询病害缺陷照片的地理信息,可以快速找到病害位置,有助于及时开展修复作业。

    填埋场HDPE膜巡检病害识别迁移学习无人机

    机器学习在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应用与现状

    许亚如陶俊宇梁蕊程占军...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垃圾产生量巨大,成分复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其中的沥青、石膏、重金属、油漆等物质会与周围空气、土壤、水体反应并产生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无废城市"的建设要求明确提出要建设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系以提升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的策略。建筑垃圾作为我国体量最大的城市固体废物,已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传统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通过人工、机械将建筑垃圾分类后再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管理难度大、效率低、成本过高等问题。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已经逐渐应用到建筑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中,能有效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对建筑垃圾和机器学习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介绍了建筑垃圾处理的过程,对机器学习在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建筑垃圾处理领域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实现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参考。

    机器学习建筑垃圾人工智能资源化利用

    腐殖土土-水特性及孔径分布特征研究

    盛宴林焕生杜月林沈海林...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垃圾腐殖土的再生利用对垃圾填埋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现场取回的腐殖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心试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填埋龄期、初始干密度和最大粒径对腐殖土土-水特性和微观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采用试验数据与VG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腐殖土非饱和水力参数。初始干密度主要影响压实试样的饱和含水率和进气值,不同干密度的土-水特征曲线在大于 100 kPa范围内趋于重合。随着填埋龄和初始干密度增加,孔径呈减小趋势;而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加,孔径分布呈现相反的趋势。

    腐殖土土-水特性微观性质非饱和水力参数孔径

    《环境卫生工程》组织召开在深编委座谈会

    27页

    垃圾可燃组分单一物质干基高位热值测定及元素分析

    芦会杰赵瑞东张茜张贺...
    28-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因土地资源紧张,生活垃圾的主流处理工艺已由填埋向焚烧转变,焚烧处置比例达50%以上,垃圾热值作为垃圾是否可以采用焚烧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对其实现精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氧弹量热测量法和元素分析仪分析方法通则,完成了 13 种橡塑类、8 种织物类、18 种纸张类、30 种厨余类以及 8 种木竹类单一成分物质干基高位热值测定及碳、氢、氧、氮、硫、氯元素分析。热值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橡塑类、织物类、纸张类、厨余类及木竹类单一成分物质的干基高位热值数据范围分别是 20 790~48 228、16 903~37 854、10 046~16 923、15 704~26 434、16 082~26 932 kJ/kg。研究还发现物质的干基高位热值主要与碳、氢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性,与氧元素含量呈负相关性。

    生活垃圾单一组分热值元素含量相关性

    垃圾分类背景下青岛市生活垃圾组分与特性变化研究

    阚宝鹏齐文静张文霞尹新龙...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在垃圾分类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处理生活垃圾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实验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对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重要理化特性指标进行采样实验及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几年青岛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和人均垃圾产生量仍将持续增长,居民端所产生的厨余垃圾仍会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其他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会有所增加,有害垃圾基本维持在现有水平,垃圾含水率在未来几年继续处于较高水平,湿基低位热值持续增长。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理化特性组分分析

    厨余垃圾中高温高效厌氧产沼中试研究

    田启欢高彦达宫亚斌杜睿...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和能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中温(38℃)和中高温(44℃)连续厌氧发酵试验,分析不同温度发酵体系的产气特性、过程参数、微生物菌落结构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料负荷条件下,相比中温试验组,中高温试验组具有较高的容积产气率、甲烷产气率等产气特性,且具有较高的底物VS降解率。中高温发酵系统在VFAs、氨氮、总碱度、pH等过程参数分析中更稳定,具有一定的抵抗负荷冲击能力。高通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探究中,中高温发酵表现为细菌中菌种相对丰富度多元化,古细菌中产甲烷菌属优势明显,表明中高温厌氧发酵系统中微生物菌落间相互促进和配合,促进了厌氧发酵过程中各物料参数的稳定有序转化,保证了厌氧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中高温中温微生物群落

    不同操作条件下果蔬垃圾厌氧发酵产乙醇的规律

    孙彩平陈子琦曾琴黄健康...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蔬垃圾可作为厌氧发酵产乙醇的底物,发酵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混合果蔬垃圾,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厌氧发酵产乙醇的规律,操作条件包括水热预处理灭菌、添加纤维素酶、接种酵母菌等。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酶和酵母菌均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水解效果,但添加纤维素酶对于系统发酵产乙醇的促进作用有限,添加酵母菌则可有效提高乙醇产率,仅添加酵母菌组和添加酵母菌与纤维素酶组的每单位果蔬垃圾有机质的乙醇产量分别达(0。164±0。040)g/g和(0。161±0。039)g/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 34。23 倍和 33。45 倍;水热预处理前后果蔬垃圾的发酵规律相似,但水热预处理促进了底物的水解,提高了各产物的产率;水热预处理与接种酵母菌联合处理条件下,乙醇产量最高,浓度可达(16 672。09±2 304。85)mg/L,产率可达(0。233±0。032)g/g。因此,添加 0。5%质量的酵母菌可改变体系的发酵类型,使得乙醇成为主要产物,而水热预处理与添加酵母菌联合应用可获得最高的乙醇产率。

    果蔬垃圾厌氧发酵乙醇接种物纤维素酶

    填埋场陈腐垃圾筛上物热值及掺烧对焚烧炉运行工况影响研究——以云南省某市陈腐垃圾掺烧为例

    王湘徽朱悦陈润生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新建成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开展了较长时间的陈腐垃圾筛分和掺烧可行性试验。通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的陈腐垃圾开挖、"滚筒筛+风选"预处理,对获得的筛上物进行组分特性分析,发现筛上物(干基)中塑料等轻物质类占比约 53%,且与筛上物含水率呈负线性关系。将筛上物运至焚烧厂按一定设计比例与原生垃圾掺烧,根据各组分入炉垃圾量、吨蒸发量等数据,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得出筛上物的热值约 6 258 kJ/kg。掺烧会导致烟气处理系统中消石灰日均单耗量显著增加,但不影响尿素的日均单耗量,也会显著增加炉渣和飞灰的日均产生量。基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烟气处理系统,掺烧不会显著增高烟气污染物小时平均浓度,也未显著增加尾气排放的不稳定性,所有浓度最高值均满足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

    陈腐垃圾筛上物掺烧热值尾气污染物浓度

    固体废物和污染土壤制备陶粒协同处置研究综述

    杨杰陈羲孙琼玉郑姗姗...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国内外固体废物和污染土壤制备陶粒协同处置技术的介绍,对我国的陶粒工艺研究进展及固体废物和污染土壤制备陶粒协同处置技术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固体废物、污染土壤制备陶粒方面的比较发现:以污染土壤和固体废物为原料生产陶粒是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的升级和改进。根据已有研究,污染土壤或固体废物的掺入量最高可达 40%,且该方法制备的陶粒在抗压强度、吸水率、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等陶粒品质方面都基本满足国家标准;在污染物处理方面,该方法制备的陶粒对重金属的固化效果较为优异,固化率最高可达 99。80%。由于制备陶粒需要高温条件,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二次污染问题。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固体废物和污染土壤制备陶粒协同处置技术不仅能有效处理污染物,同时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污染土壤固体废物陶粒协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