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贾永全

双月刊

1002-2090

byndxb@163.com

0459-6819135

163319

黑龙江省大庆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平3月,属学术类刊物,初为半年刊,1997年改为季刊。刊登论文以校内为主,对校外的优秀论文也定量刊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玉米SQD3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

    李嘉欣邵文静张今杰魏玉磊...
    1-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SQD基因是膜脂中合成硫脂(SQDG)的关键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ZmSQD3 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表明,ZmSQD3 基因编码区域中CDS长度为 1314 bp,编码 437 个氨基酸,与ZmSQD3 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高粱的SQD基因,相似度为 92.62%,ZmSQD3 基因编码蛋白理论分子量为 49.2 kda,等电点为 6.85,属不稳定亲水碱性磷酸蛋白,ZmSQD3 蛋白被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激活从而控制基因的表达,蛋白质二级结构显示ZmSQD3 基因编码蛋白中 46.00%为α螺旋,14.19%被无规则卷曲占据,β折叠占 6.18%,β转角占 33.64%.基因表达分析表明,低磷(5 μM KH2PO4)胁迫下,无论是根系还是叶片,均呈现出 1d时表达量最低,7 d表达量最高.

    玉米ZmSQD3基因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分析

    温室白粉虱为害对黄瓜不同品种防御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刘媛媛孔祥鑫金永玲范赫琪...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黄瓜不同品种对温室白粉虱为害的防御反应,选择 4 个对温室白粉虱抗感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测定并比较了黄瓜受温室白粉虱为害前后防御酶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室白粉虱为害后,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是感虫品种降低显著;在虫害胁迫后抗虫品种"新优一号"可溶性糖含量为 89.61 mg·g-1,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感虫品种"小康村"的可溶性糖含量为 19.93 mg·g-1,比对照显著下降;抗虫品种"新优一号"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4%、385.7%,差异显著,感虫品种"小康村"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则不显著.虫害胁迫后,黄瓜不同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比对照增加,其中抗虫品种增加幅度在 12%~146%,达到极显著水平,感虫品种变化不显著.说明温室白粉虱胁迫后,黄瓜通过改变体内营养物质含量、防御酶含量来抵御温室白粉虱的为害,其中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和CAT、POD含量在抗感品种之间变化突出,可以作为抗虫性的检测指标.

    温室白粉虱虫害胁迫防御作用

    水耕对寒地不同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唐雷陈扬张冬冬焦峰...
    17-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北方寒地不同类型土壤随水耕年限增加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选择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 3 种典型稻田土壤(草甸土、草甸黑土、潜育白浆土)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水稻种植的旱耕土壤为对照,测定土壤耕层、犁底层和心土层的容重、腐殖质碳含量、氧化还原电位和活性还原物质总量.结果表明:转水耕初期,草甸土、潜育白浆土各土层容重增大 1.87%~40.85%,草甸黑土各土层容重减小 1.72%~11.84%;除草甸土、草甸黑土心土层腐殖质碳含量减少 5.24%~14%外,其余各土层增大4.49%~21.12%;各土壤由耕层至心土层氧化还原电位均为负值并减小 252.9~279.8 mV;各土壤除草甸土心土层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减小 0.59 cmol·kg-1 外,其余土壤各土层增加 0.97~4.86 cmol·kg-1.随水耕年限增长,浅育白浆土犁底层容重增加最多达 40.41%,草甸黑土容重减少最多达 12.94%;各土壤耕层和犁底层腐殖质碳含量均逐渐增大,其中潜育白浆土犁底层增大最多达 57.76%;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不断降低,其中草甸土耕层减小最多达 383.8 mV;三种土壤各土层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均增大,其中潜育白浆土增大最多达 6.85 cmol·kg-1.研究结果对充分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水稻产量稳定及土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江平原土壤水耕年限理化性质

    围产期相关激素对奶牛中性粒细胞功能调控及其与免疫抑制的相关性分析

    贺显晶郭东华连帅武瑞...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产期奶牛要经历妊娠、分娩和泌乳等生理过程,激素分泌模式和营养代谢模式均发生剧烈变化.由此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是造成乳房炎、子宫炎等炎症性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妊娠末期、奶牛生殖相关激素分泌模式变化明显,而围产期相关激素如雌二醇、孕酮、催乳素等对奶牛中性粒细胞活化、趋化黏附、跨膜迁移、呼吸爆发、吞噬杀菌和胞外诱捕网形成等不同功能表型的影响和作用途径尚未完全明确.围绕这一科学问题,明确围产期相关激素对奶牛中性粒细胞不同功能表型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为全面认识围产期奶牛免疫抑制的形成机制、有效保障围产期奶牛健康提供研究基础和决策参考.

    围产期激素中性粒细胞奶牛免疫抑制

    灌服酒炙车前子活性组分的胎衣不下奶牛血清代谢产物LC-MS/MS法分析

    鲁文赓周继伟田春雨司琳清...
    29-3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研究过程中发现活性组分Ⅲ和Ⅵ为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有效物质,并已阐明其化学成分,但尚未鉴定活性组分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因此研究旨在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活性组分Ⅲ和Ⅵ的血清样品进行分析.以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 μm)为色谱柱条件,流动相以水(含 0.05%甲酸)-乙腈进行梯度洗脱,采用ESI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收集活性组分Ⅲ和Ⅵ的血清样品的质谱数据,并根据碎片离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等信息与网络数据库以及相关参考文献进行比对.活性组分Ⅲ发现包括胺类、脂类在内的共 24 个化合物,活性组分Ⅵ包括酚类、烷类等共 26 个化合物,为研制高效、经济和便捷的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中药针剂提供了新方向.

    酒炙车前子胎衣不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代谢产物奶牛

    低碳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沙艳羽白冰王保印贾永全...
    37-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畜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中仍存在一些短板,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鉴于此,通过分析畜禽粪污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为切入点,归纳总结当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典型模式,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为我国畜牧业的低碳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指导与借鉴.

    畜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睾丸味觉受体细胞及其苦味感知

    王雪刘阳王金丹张金友...
    42-4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味觉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最基本的生理感觉之一,通过味觉来识别食物的性质,可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摄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味觉受体不仅存在于味蕾细胞中,同样存在于睾丸和成熟精子中.近年来,研究者以分子和蛋白水平,从舌到睾丸味觉的相关功能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如雄性生殖细胞可利用苦味受体来感知影响精子行为和受精的化学物质.主要介绍味觉受体家族和信号分子,睾丸味觉受体的分布及其信号转导,以及苦味受体介导的睾丸苦味感知等研究进展.以期对精子发生过程的化学感知机制引起关注,同时为研究精卵相互作用的调控机理,以及睾丸的生殖毒理方向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口.

    睾丸精子味觉受体细胞苦味感知

    急性冷暴露促进C57BL6幼鼠海马体细胞凋亡

    张博熙金壬顺吕红明徐彬...
    47-5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评估急性冷暴露对断奶小鼠海马体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选取 20 只 3周龄断奶雄性C57BL/6 小鼠建立急性冷应激断奶小鼠的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 4 组:室温组(Room Temperature,RT)与急性冷暴露(Cold Exposure,CE)3、6、9 h组.通过TUNEL染色法评估海马组织内细胞凋亡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体凋亡相关蛋白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以及B淋巴细胞瘤-2 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RT组相比,CE-9h组海马体TUNEL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显著增加;Cleaved-Caspase-9 与Cleaved-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在CE-3h、CE-6h组均极显著升高(P<0.01);Bax/Bcl-2 比值呈时间依赖性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急性冷暴露通过激活Caspase信号通路诱导断奶小鼠海马体细胞凋亡.试验为北方寒冷地区幼龄动物抗急性冷应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急性冷暴露断奶小鼠海马体细胞凋亡

    车前草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腹泻活性的研究

    李璐邢晓旭朱庆贺王俊...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车前草中的总黄酮提取工艺以及总黄酮对腹泻治疗的作用,通过单因素分析实验法和响应面法对车前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优化.实验采用蓖麻油诱导小鼠腹泻,灌服 0.2 mL蓖麻油建立小鼠腹泻模型,进而分析研究车前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在小鼠腹泻中的影响.经研究得出,车前草中的总黄酮提取效果最佳的条件是:(1)乙醇的浓度为 70.36%;(2)提取实验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 85.6℃;(3)原料和提取液的比例应为 1∶15.99.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每克车前草提取的黄酮的量为12.41 mg·g-1,纯度为 67.34%.此外,车前草黄酮能显著降低蓖麻油诱导小鼠的腹泻次数、延缓肠道碳粉推进,具有良好的抗腹泻活性.研究为车前草的合理利用以及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车前草总黄酮响应面法工艺优化抗腹泻活性

    体外模拟消化中高粱淀粉及其多酚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消化特性的变化

    李欣刘紫薇高菲李志江...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粱淀粉对高粱多酚消化前后抗氧化活性及高粱多酚对高粱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DPPH法、ABTS法和水杨酸法,对高粱多酚、高粱淀粉-多酚复合物消化前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比较分析;另外,采用 3,5-二硝基水杨酸法对高粱淀粉、高粱淀粉-多酚复合物的消化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DPPH外,高粱多酚在消化前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消化后,而高粱淀粉-多酚复合物小肠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消化前,且显著高于高粱多酚,此外,高粱多酚降低了高粱淀粉的消化率,使抗性淀粉、慢消化淀粉含量升高,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因此,高粱淀粉对高粱多酚具有保护作用,使更多多酚在小肠内释放并发挥生物活性,同时也降低了高粱淀粉的消化率.为开发以高粱淀粉-多酚复合物为原料的功能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高粱多酚高粱淀粉抗氧化性消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