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贾永全

双月刊

1002-2090

byndxb@163.com

0459-6819135

163319

黑龙江省大庆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平3月,属学术类刊物,初为半年刊,1997年改为季刊。刊登论文以校内为主,对校外的优秀论文也定量刊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豆G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CRISPR/Cas9重组载体的构建与转化

    李晓驹方淑梅王庆燕梁喜龙...
    1-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豆(Vigna radiata L.)是一种严格闭花授粉作物,其人工授粉效率低、成本高,通过杂交获取新品种较为困难.目前,国内外绿豆遗传转化体系鲜见报道,这极大地限制了绿豆基因功能的研究和新品种的开发,因此尝试建立绿豆遗传转化途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绿豆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GR)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基因编辑重组体,同时进行发根农杆菌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GR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8.38 kDa,稳定性较好,为亲水蛋白,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不含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质中,二级结构主要包括ɑ-螺旋和延伸链,且含有Pyr_redox_2和Pyr_redox_dim两个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蛋白与赤豆(Vigna angularis)亲缘关系最近.在此基础上构建四靶点CRISPR/Cas9-GR-gRNA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绿豆子叶节获取毛状根20株,后经PCR检测获取阳性克隆毛状根12株,其毛状根转化率约为60%,其研究结果可为绿豆后续基因编辑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GR基因绿豆生物信息学分析CRISPR/Cas9重组体构建毛状根遗传转化

    行株距配置对三江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范名宇赵海成刘显爽郑桂萍...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三江6号为试材,在建三江创业农场进行不同行株距配置(行距:30~30 cm,17~33 cm;株距:10、12、14 cm)研究,测定水稻生育动态、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表明:行距和株距互作对株高、茎数、SPAD值、单位面积穗粒、穗粒数、理论产量、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行距17~33 cm水稻株高显著高于行距30~30 cm,株距12 cm的株高最矮,14 cm的SPAD值和茎数最高.同行距30~30 cm相比,行距17~33 cm处理单位面积穗数显著提高了11.59%,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了5.07%和4.41%,对理论产量影响不显著;株距10 cm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理论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实率受行、株距影响较小.行距17~33 cm的垩白度、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较30~30 cm分别显著提高了8.78%、7.99%和0.55%;随着株距的增加,加工、外观以及食味品质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呈现相反趋势;株距12 cm的加工、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表现最优,蛋白含量最低;不同处理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表明:三江6号在建三江地区采用(17~33)×10 cm组合可获得高产,(30~30)×12 cm组合品质最优.

    水稻产量品质行距株距

    木霉菌配施有机肥对甜瓜果实糖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李春霞聂佳慧陈钱广高佳怡...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提高甜瓜品质,降低化肥的施用量为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究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木霉菌剂对甜瓜果实糖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为优质甜瓜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以"CH7"薄皮甜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分析果实糖分积累以及蔗糖相关代谢酶活性在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不施肥处理)和CK1(农民常规施肥)相比较,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木霉菌的(T1、T2、T3)处理显著增加了甜瓜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同时T2处理在花后35 d和T3处理在花后28 d和35 d提高了甜瓜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CK和CK1相比,T1、T2和T3处理增强了果实中的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酶(S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花后28 d甜瓜的中性转化酶活性(NI);除了T1处理在花后21 d,其它处理显著抑制了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酶活性(SS-d);除了T3处理在花后21 d,其它处理显著抑制了酸性转化酶活性(AI).由此可见,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木霉菌,通过调节糖代谢酶之间的协调性,进而促进不同成熟时期甜瓜果实糖分的积累.

    薄皮甜瓜木霉菌糖分积累糖代谢酶

    畜禽粪便有机肥对黑土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姚钦朱玥晗宋洁郭永霞...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黑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有机肥添加是改善黑土农田肥力退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有机肥中抗生细菌或抗生素抗性基因存在污染土壤的风险.为了探讨畜禽粪便有机肥对黑土农田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研究采用荧光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施用无机肥和不同种类有机肥(包括牛粪、猪粪和鸡粪)条件下,黑土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数量和丰度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和鸡粪有机肥土壤中抗性基因种类较多,四环素类是研究中主要的抗性基因类型,检出比例高达55%以上.相对于施用无机肥的土壤,施用牛粪有机肥土壤抗性基因特征无明显变异,施用猪粪有机肥增加了土壤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blaTEM丰度,而施用鸡粪有机肥降低了blaTEM等抗性基因丰度,显著增加了tetX1等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总的来说,畜禽粪便有机肥施用加剧了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且不同有机肥施用形成了土壤中不同的抗性基因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将从黑土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积累角度,为合理制定有机肥施肥制度、保障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黑土农田禽畜粪便抗生素抗性基因荧光定量分析

    A25Δ43K OMP基因缺失株和亲本株对坏死杆菌生物被膜和耐药性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蒋凯赵鹏宇贺显晶郭东华...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F.necrophorum)是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动物可引起反刍动物腐蹄病、肝脓肿、犊牛白喉、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生物被膜的存在是造成细菌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黏附素在生物被膜形成初期的不可逆附着阶段起重要作用.43K OMP是坏死杆菌重要的外膜蛋白之一,具有介导坏死杆菌黏附的功能,43K OMP对生物被膜形成是否产生影响尚未有人报道.通过对坏死杆菌亲本株A25和缺失株A25Δ43K OMP的生物被膜初期不可逆附着阶段细菌数、生物被膜成熟时间、生物被膜形态和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坏死杆菌缺失43K OMP基因对生物被膜成熟时间无显著影响,会导致成熟生物被膜含量显著增多,接种24 h不可逆附着阶段细菌含量显著减少,生物被膜形态更早出现聚集性菌落和沟壑状结构,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和磺胺嘧啶的耐药性减弱.43K OMP基因缺失促进坏死杆菌形成生物被膜,抑制坏死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为坏死杆菌43K OMP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坏死杆菌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坏死杆菌43KOMP基因缺失生物被膜耐药性

    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我国肉类产量预测分析

    王硕林秀蔚王保印贾永全...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分析我国肉类生产的发展趋势,以2016-2020年我国主要肉类产量为基础数据,通过DPS软件构建肉类产量GM(1,1)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我国2021-2024年的肉类总产量、猪肉、牛肉和羊肉产量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论可靠;我国肉类总产量与猪肉产量呈现下滑趋势,牛肉和羊肉产量仍处于稳步上升态势.鉴于此,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及养殖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GM(1,1)模型肉类产量灰色系统预测

    奶牛乳房炎与产犊胎次的关系及预防管理方式的探讨

    张宇栗汉松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九三农垦麒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DHI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奶牛乳房炎与产犊胎次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胎次与奶牛体细胞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90,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第1~6胎的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9.70%、20.00%、27.60%、32.86%、33.33%、50.00%,随着胎次不断增加,每个胎次奶牛的体细胞评分平均分也相应增加.对各胎次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前三胎体细胞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前三胎与后三胎的体细胞评分差异显著(P<0.05);第四胎与第五胎、第六胎的SCS差异显著(P<0.05);第五胎与第六胎的SCS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试验结果,建议规模化养殖牛场利用奶牛体细胞数与体细胞评分等数据对饲养奶牛进行科学化管理,减少因奶牛患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

    奶牛乳房炎胎次体细胞数体细胞评分

    肉牛生产中瘤胃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卜也孟祥人刘利赵晓川...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瘤胃酸中毒是肉牛育肥过程中常见的营养代谢病,规模化肉牛育肥场发病率在10%~50%,对养殖效益有较大影响.因此,介绍了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症状及对诊断与治疗,供行业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高精料瘤胃酸中毒瘤胃切开术瘤胃洗胃

    谷朊粉对小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李颖李娟
    54-5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谷朊粉对小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技术手段,探究不同含量的谷朊粉对小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谷朊粉从0 g增加到9 g时,小米淀粉消化率降低,即快消化淀粉和慢消化淀粉含量降低而抗性淀粉含量增加,淀粉溶解度降低约20%,小米复合淀粉体系的热焓值从13.14 J·g-1降低到9.47 J·g-1,样品的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分别从2574±47.13 mPa·s和27.14±28.95 mPa·s降低到874±33.64 mPa·s和1033±74.03 mPa·s.此外,小米复合淀粉随着谷朊粉浓度的增加,O-H伸缩振动峰强度降低,表明体系内部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减弱,减少了淀粉分子的交联有序结构的形成、水分的迁移,从而抑制淀粉回生过程.从而表明,谷朊粉的添加能够降低小米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力及消化率,并抑制小米淀粉的老化过程.该试验初步阐明了谷朊粉对小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增加小米产品的多样性,为后续探究谷朊粉影响小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小米淀粉谷朊粉理化性质

    葡萄果冻加工工艺研究

    徐瑞航朱立斌朱丹刘亚梅...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葡萄果冻最佳加工工艺,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用卡拉胶和魔芋胶(质量比2∶1)配成复合凝胶剂,制作一款赋有葡萄风味的果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探究糖酸比、葡萄汁添加量、氯化钾添加量、复合凝胶剂添加量对葡萄果冻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果冻最佳配方为糖酸比40∶1、葡萄汁添加量15%、氯化钾添加量0.08%、复合凝胶剂添加量1.8%,在此配方下制作的葡萄果冻析水率为2.31%,下垂度为35.64%,感官评分为92.8分,质地均匀,口感细腻,具有弹性,颜色呈粉红色且均匀一致,赋有葡萄的独特风味.该实验结果能够为葡萄果冻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葡萄果冻工艺优化果冻配方感官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