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动物繁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动物繁殖
黑龙江动物繁殖

覃能斌

双月刊

1005-2739

hljdwfz@163.com

0451-86644242

150069

哈尔滨市哈平路243号

黑龙江动物繁殖/Journal Heilongjiang Journal of Animal Reproduction
查看更多>>《黑龙江动物繁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动物繁殖专业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获第四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以介绍优良畜禽品种及其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为特色。每期定价5元,全年20元。邮发代号:14—264,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当地订不到,或错过订期,补订过刊的订户可直接汇款至编辑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同期发情处理后荷斯坦奶牛外周血生殖激素水平变化

    王中禹郭佳丽蒋超祥罗永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的受胎率,试验研究同期发情处理后荷斯坦奶牛外周血中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探讨荷斯坦奶牛的人工授精最佳时间.选择24 头空怀青年荷斯坦奶牛,使用抑制素(INH)结合同期发情-定时输精(TAI)程序处理,分别在第一次肌肉注射抑制素抗原和布舍瑞林前(记作第0 天)、第一次肌肉注射PG前(记作第 7 天)、第二次注射布舍瑞林前(记作第9 天),以及第一次人工输精前(记作第 10 天)采集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抗缪氏管激素(AMH)、INH(以抑制素B即INHB为代表)、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浓度,分析母牛在同期发情处理前后外周血中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生殖激素浓度的相关性和各个阶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第7 天试验牛外周血中LH含量极显著高于第 0 天、第 9 天以及第 10 天(P<0.01),并且第9 天试验牛外周血中LH含量显著高于第10 天(P<0.05);第9 天试验牛外周血中FSH含量极显著高于第0 天和第10 天(P<0.01),并且第7 天试验牛外周血中FSH含量极显著高于第10 天(P<0.01);而AMH、INHB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不同个体之间不同激素含量的变化波动明显减小,达到相对一致水平.说明INHB、AMH在调控卵泡期FSH的分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卵泡的发育;在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奶牛体内的INHB、AMH、FSH、LH等生殖激素水平,精确判断排卵和人工授精时间,从而提高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效果.

    同期发情荷斯坦奶牛外周血生殖激素人工授精

    多胎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优化试验

    樊文华李国保杨华倪建宏...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多胎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以 404 只多胎萨福克经产母羊为研究对象,通过CIDR+PMSG法同期发情、人工输精、B超早期妊娠诊断施行两年三产,比较分析子宫颈口输精和腹腔内窥镜输精母羊的妊娠率,优化操作流程,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用CIDR+PMSG法实施同情发情母羊的发情率为95%,腹腔内窥镜输精母羊的妊娠率为87%,子宫颈口输精母羊的妊娠率为80%,腹腔内窥镜输精优于子宫颈口输精.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母羊的产羔率为318%,比一年一产(212%)提高106%;同期发情及子宫颈口输精处理的成本40 元/只,只均经济效益334.04 元.说明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多胎绵羊的繁殖效率,增加养殖效益.

    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产羔率经济效益

    欧拉-湖羊杂交繁育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

    唐静王义军李斌田文锦...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临潭县牧区肉羊的繁殖能力、解决肉羊养殖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试验以当地优势湖羊为母本、引进欧拉羊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首先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羊只进行布鲁氏杆菌病检测;其次通过DNA测序筛选湖羊多胎纯合子(GG型)个体,以此增加杂交肉羊的繁殖能力;最后应用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肉羊品种杂交改良,从而构建出一套增强临潭县肉羊繁殖性能的生产模式.结果表明:欧拉羊与湖羊杂交模式既利用了母本品种的繁殖力优势,又利用了父本的肉用和抗病力优势,后备母羊的受孕率得到了明显提升(85%),同时缩短了其繁育周期,有效增加了优质种公羊的配种效果,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成本.

    湖羊欧拉羊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多胎基因

    牛双胎生产技术与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韩修远陈国福陈保君王洪亮...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是单胎物种,但牛在繁殖过程中会产双胎.在某些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双胎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性状,因为该性状会增加每头母牛的断奶牛重从而提高盈利能力.但目前有关对牛双胎机制的相关研究结果尚不明晰.文章综述了有关肉牛、奶牛双胎的研究意义、常用的繁殖技术、双胎相关基因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牛的繁殖性能改良、繁殖管理效率提高以及基因功能等研究提供参考.

    双胎繁殖性能双胎基因繁殖技术

    绒山羊同期发情处理后不同时间输精的受胎率比较

    门德财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秋季绒山羊母羊同期发情后不同输精时间的冻配受胎率并筛选受胎率较高的输精时间,试验采用孕酮栓、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氯前列烯醇药物(PGF2α)组合处理辽宁绒山羊成年空怀繁殖母羊,诱发母羊集中发情和排卵.发情母羊分为5 组,即对照组与试验1,2,3,4 组,分别在发情0 h、6 h、12 h、18 h、24 h进行冻精配种,输精量0.25 mL.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试验1,2,3,4 组母羊发情率分别为 86.67%、83.33%、90.00%、86.67%、83.33%,受胎率分别为 15.38%、56.00%、57.89%、36.00%、4.76%.由此确定母羊发情后的6~18h为冻精配种较为适宜的时间范围.在筛选试验中,以母羊发情6h为对照组,以母羊发情9 h、12 h、15 h、18 h为试验Ⅰ、Ⅱ、Ⅲ、Ⅳ组进行冻精配种.结果各组发情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及试验Ⅰ、Ⅱ、Ⅲ、Ⅳ组的冻配受胎率分别为59.25%、66.67%、57.69%、44.44%、32.00%,表明母羊发情后9h为最佳冻精配种时间.

    绒山羊同期发情输精时间发情率受胎率

    乳用双峰驼产业化发展现状、思路与对策

    罗生金李文潘伊微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骆驼产业是哈密市优势特色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养殖实践与培育发展,形成了企业、合作社从养殖端到加工端到市场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文章通过对国家乳用双峰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乳用双峰驼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发展思路,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以期为骆驼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乳用双峰驼产业化现状思路对策

    细尾獴的人工饲养

    王霞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尾獴是一种备受人们喜爱的野生哺乳动物,在野外环境下的行为高度社会化,身姿与社会行为独特.然而,由于野外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捕猎,其群体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因此,人工饲养成为了保护细尾獴的关键手段之一.文章旨在提供细尾獴人工饲养环境设计、饲料及饲喂、繁殖与幼仔管理及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实践指导,为细尾獴的种群保护和人工饲养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细尾獴人工饲养繁殖健康管理疾病预防

    一例中华小熊猫杀婴行为分析

    张钰韦华刘晓强牟仕杰...
    37-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杀婴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为了探明圈养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杀婴的原因,研究人员对1 只中华小熊猫母兽的杀婴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人为干扰等均能诱发小熊猫杀婴行为,噪音可能是影响核桃坪基地小熊猫母兽杀婴的主要诱因.本研究目的在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华小熊猫饲养管理措施,减少或避免杀婴行为的发生,并为提高幼仔存活率提供参考.

    中华小熊猫杀婴人为干扰噪音育幼

    赤猴的饲养管理

    于辉庞运通王汝钢王猛...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猴(Erythrocebus patas)分布于西非,主要栖息在热带稀树草原和林地,集群生活,善于奔跑,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圈养环境下实现其移地饲养、保护并成功繁殖对该物种的繁衍十分重要.2018年天津市动物园对地栖灵长类动物馆舍进行扩建,通过提升改造、合理丰容,大幅度提高了圈养动物福利;同时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注重妊娠期及产后动物的全价营养摄入,已实现赤猴成功繁殖.文章对天津市动物园赤猴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的管理实践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科学饲养赤猴提供一定参考.

    赤猴饲养管理日粮繁殖丰容行为训练

    生物信息学课程在动物科学类专业中的教学方法探索

    杜超滕战伟刘深贺张晓建...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前沿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解释等.随着生物信息学在畜牧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信息学课程在动物科学类专业中的教学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文章以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为例,提出线下讲授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反哺科研等教学方法,提升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结果表明,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动物科学类专业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

    生物信息学动物科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实践应用能力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