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李芳

月刊

1002-4107

hljjy-gj@126.com

0451-86608263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Journal Heilongjia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高教评估研究为重点,探索我国高教评估理论与方法,注重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校本研究,立足黑龙江,面向全国,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老师专业化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阶段四保障"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探索

    祃海霞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专业是高校办学的基本单元,专业课程体系涵盖多类课程和多个环节。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根本出发点。文章尝试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专业思政建设,构建"三阶段四保障"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评价改进"三阶段"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内容体系,完善组织—理论—队伍—机制"四保障"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发挥育人合力,落实落细三全育人。

    三阶段四保障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基于思政"课程链"的营销专业人才社会责任教育研究

    李文鹣郭龙建王艳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责任教育对青年一代实现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意义重大。应将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素养、智识和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思政教学全链条,实现思政"课程链"建设和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机统一。文章从专业人才社会责任教育和思政课程链的内涵出发,提出基于思政"课程链"的营销专业人才社会责任教育模式,并从"线""纲""核"方面探讨符合专业教育特点的社会责任教育模式构建路径,并提出实现该模式的保障措施。

    思想政治课程链社会责任教育营销专业

    "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张丽娜孙霄麟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思政教育工作应该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承担专业人才培养重任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引入思政教育。"干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比较新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广泛,紧贴研究前沿,便于融入思政元素。文章结合"干细胞生物学"课程特点分析了该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思政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施途径,并对该课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与实践,以期为生物学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干细胞生物学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德法兼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廓清与实现

    马腾飞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目标导向,即以"德法兼修"完整廓清"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德法兼修"课程目标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前提,道德素质为基础,法治素养为关键,强调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并重。实现"德法兼修"课程目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以提供理论支撑,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以统一思想认识,创新教学方式以推动目标落实。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德法兼修思想认识

    后疫情时代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孙宇航李婷任守双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后疫情时代,对互联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思想特点、行为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加以分析,旨在针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更新教育理念、高校与医院统筹联动、强化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人作用、打造育入"共同体"以及拓宽教育渠道五方面探索符合新时期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要求的新模式,提高工作实效性。

    后疫情时代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念道德素养

    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张广鑫刘春晶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资本与网络新媒体技术合力作用下,网络"泛娱乐化"不仅造成"娱乐越界",还导致"娱乐至上"倾向,对建构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造成冲击。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奠定思想根基;强化网络生态治理,营造良好网络空间;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增强信息辨别能力,坚定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网络"泛娱乐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消费主义

    高校开学典礼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探析

    张会静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学典礼仪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具有教育情境庄严,教育方式潜隐,教育效果持久的优势。开学典礼以其特殊性和特殊作用方式,在"主人翁"身份的确认、奋斗目标的指引、爱校情感的激励和成长动力的激发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进一步发挥高校开学典礼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要做到"四心并举",即选择地点要"用心",创设情境要"上心",象征符号要"走心",形式组织要"关心"。

    新时代高校开学典礼仪式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

    孙蕾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爱国主义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当前文化背景下因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文化认同感下降,爱国情感淡漠;对爱国的认识存在偏差,爱国情感欠缺理性;爱国情感流于表面,与实际相脱节三方面的问题。真正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实处,就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析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用文化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凝聚爱国主义情感、引领爱国主义行为。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情感文化自信大学生

    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