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民族丛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民族丛刊

沃岭生

双月刊

1004-4922

nationalityy@yahoo.com.cn

0451-82605044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41号

黑龙江民族丛刊/Journal 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民族学专业学术类期刊。旨在交流民族工作经济,促进民族学研究。发表有关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民族文学、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研究。读者对象为民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有英文目次及文摘。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个结合"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的三个进路

    王瑞萍乔娟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的促进新时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进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进路和促进各民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生命滋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活水灌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通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荡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造福时代。在这一背景下,能够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意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两个结合三个进路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理路

    马艳萍马昊宁魏亚超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这是更高层次视域下的民族关系追求,既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多民族问题的认识深化和理论升华,也表明我们党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强化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彼此之间的归属感、责任心、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等三个方面深刻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剖析其对维护国家繁荣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的重要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三重逻辑理路

    数字技术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赵聪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机遇。透过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可以发现,数字技术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数字技术能够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情""行"。必须坚持数字技术"社会主义应用"、加强社会的数字交往、提升群体的数字素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意识""集体意识"和"公民意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

    倪佳瑜刘焕明姚静芳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各民族人民普遍向往和共同参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也为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无锡作为现代工商城市,社会结构和人口布局因为各族群众的大流动、大融居迎来了互嵌式发展的新样态。各族群众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就业生计的驱动、对心理情感的归属,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中实现了城市的迁入、吸纳和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独有的社会图景。在现代化转型和建设的关键时期,无锡通过打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经济共同体、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共同体和共命运心连心的情感共同体,积极推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无锡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注意力配置研究——基于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分析

    王潇吴开松
    3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的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把握民族问题,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和中国式现代化意识。基于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内容,从政策注意力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环境、政策目标、政策执行、政策绩效等要素进行分析,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注意力配置的主线与差异性特征,总结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创新发展的经验,对于深刻理解民族政策,推动新时期我党民族工作的加强和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注意力配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共同体

    国家通用语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基石

    曾楠何聪聪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通用语言作为统一的符号表征,是共同体意识生成与认同建构的基础及前提。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生成建构中,国家通用语言作为一种标识符号、标识个体特性身份;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民族集体记忆;作为一种权力符号、生成政治话语力量。在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交织共演下,语言符号选择的多重性、语言符号发展的流变性、语言符号影响的强势性是当前国家通用语言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现实挑战。新时代着力强化通用语言主体标识、丰富语言符号象征意涵、创新国家政治话语体系是国家通用语言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优化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国家通用语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效应分析

    苏荟周春宇苏博言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目前,学界较为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研究,但大多以思辨推理的方式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数据模型实证探究其中的中介机理和调节机制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文化行为的中介效应以及文化认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行为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个体文化认知增强了文化行为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揭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文化行为文化认知

    黑龙江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演艺研究

    郝帅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在文化旅游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着力点。黑龙江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不但可以繁荣民族文化,还可以丰富文化旅游内容,推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更好发展。文中阐释了民族文化旅游演艺的概念、特点和发展模式,分析了黑龙江省民族文化旅游演艺的现状,总结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演艺对黑龙江省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演艺若干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民族文化旅游演艺

    渤海国文字瓦书法艺术研究

    许冠华
    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国是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建立的地方政权,通过同中原的密切交流在文化和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被称为"海东盛国"。在针对渤海国的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了诸多模印、刻划有文字符号的瓦片,即文字瓦。这些文字瓦是渤海国璀璨文明的结晶,不仅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遗存。针对渤海国文字瓦书法艺术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渤海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还能够进一步分析北方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同时对研究汉文化在东北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有着现实的意义。

    渤海国文字瓦书法艺术美学特征审美心理

    互惠与交融:"万里茶道"内蒙古段民族商贸活动研究

    付为政
    91-9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里茶道"是由国家力量参与和商民自发开辟形成的一种特殊空间。这条商贸通道不仅仅是物理性的道路或商贸活动载体,通道上的人员、物资、信息等往来流动还反映了各民族彼此互动的历史过程。内蒙古的商业城镇在"万里茶道"上展现了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内蒙古段的茶路、商品、交通运输和商贸活动也具有民族特点。民族贸易活动带来的经济互补、不同族群社会和文化的调适和互融,使内蒙古段成为多民族互通有无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通道。"万里茶道"内蒙古段商贸活动呈现的多民族互惠与交融历史景象,对于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万里茶道"内蒙古段商贸活动民族交融